轶闻 [yì wén]
1. 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传说。
轶闻 引证解释
⒈ 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传说。
引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印印川风雨联吟图》:“惟恃承託人,名山业同爱,庶或五百年,軼闻挂人喙。”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所録诗话、词评、軼闻、故事,亦视刻本为多。”
沈从文 《会明》:“另外又谈一点关于战事死人数目的统计,以及生死争夺中的轶闻。”
国语词典
轶闻 [yì wén]
⒈ 不见于正式记载的杂谈琐闻。
例如:「他说了许多轶闻趣事为她解闷。」
轶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军分区释义:在省军区或相当于省一级的军区范围内所划分的军事区域。军分区一般同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的行政区划相一致。毛泽东《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迅速在西 满、东 满、北 满 划分军区和军分区,将军队划分为野战军和地方军。”管桦《老营长轶闻》:“抗 日 战争时,我们军分区警卫营长 武英俊,每次往火线上调动部队,他都像个逞强的小孩子那样,向着弹雨纷飞的战场,挺直着腰板儿,站在高岗上,拿望远镜观察敌人。”
- 2.
升仙释义:⒈亦作“昇僊”。 得道成仙。晋 葛洪《抱朴子·明本》:“黄帝 能治世致太平,而又昇仙。”《旧唐书·李抱真传》:“有 孙季长 者,为 抱真 鍊金丹,紿 抱真 曰:‘服之当昇僊。’”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四千五百馀年元鹤》:“甘肃 有 崆峒山,黄帝 访道之地,广成子 所居也。广成子 既昇仙,所养元鹤一双留此不去。”⒉称人死去的婉辞。前蜀 韦庄《洛阳吟》:“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 西去竟昇僊。”《廿载繁华梦》第十一回:“太太不好了!四姨太太却昇仙去了!”⒊见“昇仙”。⒋成仙。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涑水》
- 3.
召盘释义:旧时工商业主因亏损或其他原因,把自己商店、企业的货物、设备、用具、房屋、地基等全部财产,作价招人承购,盘店出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只管到市上去看看,或者有个空房子,或者有店家召盘的,都可以。”《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罢市之轶闻》:“福建路 一带商家,昨日忽一律贴出‘召盘’字样,并皆书出价值,有十万、五万不等。”
- 4.
巫支祈释义:即 巫支祁。 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四千五百馀年元鹤》:“今 洪泽湖 滨之 龟山,有井,名曰 巫支祈 井,相传神 禹 锁 巫支祈 於此,有大铁鍊繫於井栏,垂入井中,其下深黑,莫窥其底。明 季及国初,尝有人拖铁鍊出而视之,盖一老猴也。”
- 5.
毛女洞释义:华山 洞名。传说中仙人 毛女 所居。清 赵翼《冲祐宫》诗:“路疑 毛女洞,地是羽人家。”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四千五百馀年元鹤》:“今 华山 有 毛女洞,相传 毛女 是 秦始皇 时宫人,避乱入山。”参见“毛女”。
- 6.
治行释义:⒈为政的成绩。亦指为政有成绩。《管子·八观》:“治行为上,爵列为下,则豪桀材臣不务竭能,便辟左右不论功能。”宋 曾巩《道山亭记》:“程公 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餘功又及於此。”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良吏平反冤狱》:“胡文忠公 抚 鄂 时,尝明保 东湖 县令 张建基 之治行。”⒉施政的措施。《汉书·薛宣传》:“吏民言令治行烦苛,适罚作使千人以上;贼取钱财数十万,给为非法;卖买听任富吏,贾数不可知。”⒊整理行装。《史记·曹相国世家》:“萧何 卒。参 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 7.
私恩释义:私人的恩惠。 《韩非子·饰邪》:“必明於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制詔御史:诸侯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汉书·匡衡传》:“不以私恩害公义。”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庸闲斋笔记>褒贬未允》:“一则谓 左公 不感私恩,专尚公义,疑其卓卓能自树立,而羣相推重焉。”
- 8.
稗史释义: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书。
- 9.
穷窭子释义:犹言穷小子。 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某制军为乞丐》:“及罢官归京师,数年成穷窶子,又数年成乞丐。”
- 10.
端艳释义:端庄艳丽。 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汉惠帝后裔在爪华岛》:“时后年仅十七,端艷无匹。”
- 11.
肺肠释义:比喻内心;心思。《诗·大雅·桑柔》:“自有肺肠,俾民卒狂。”郑玄 笺:“自有肺肠,行其心中之所欲,乃使民尽迷惑。”唐 钱珝《代史馆相公让官第二表》:“且自去秋以来,国步未復,臣每思人事,每揣人情,因激肺肠,有如汤火。”明 刘基《送骆起原之新城知县任》诗:“邂逅忽相逢,悲喜交肺肠。”《“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附录《罢市之轶闻》:“黄某 甘心作他人奴隶,竟然不避舆论,而该米行徒知牟利,不知爱国,岂别有肺肠耶。”
- 12.
节敬释义:旧时称逢节日向所聘请者赠送的钱物。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河工奢侈之风》:“有为宾主数年迄未识面者,幕友终岁无事,主人夏馈冰金,冬馈炭金,佳节馈节敬,每逾旬月,必馈宴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过得两个月便是中秋节,又送他二百两的节敬。”
- 13.
蕃祉释义:多福。《左传·昭公二十年》:“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汉 班固《典引》:“答三灵之蕃祉,展 放唐 之明文。”《宋史·乐志八》:“以祓以除,锡我蕃祉。”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鬼神默护吉壤》:“世俗篤信地理家言,谓葬亲得吉壤,则子孙富贵蕃祉。”
- 14.
襃勉释义:亦作“褒勉”。 嘉奖勉励。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县令意外超迁之喜》:“道光 十三年,以捕获 桃源 掘河奸民 陈端,优詔褒勉,赏戴花翎。”
- 15.
训蒙师释义:旧称学塾的启蒙老师。也叫塾师。明 李贽《豫约·感慨平生》:“幼时不必言,从训蒙师时又不必言。”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谳狱引律同而不同》:“其对面有楼翼然,一年少女子适俯窗下窥,训蒙师仰首见之。”
- 16.
识面释义:⒈相见。 唐 韩愈《答张彻》诗:“首敍始识面,次言后分形。”宋 陆游《赠应秀才》诗:“辱君雪里来叩门,自説辛勤求识面。”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河工奢侈之风》:“有为宾主数年,迄未识面者。”⒉见过面;熟识。唐 韩愈《顺宗实录四》:“贄 居 忠州 十餘年,常闭门不出入,人无识面者。”《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看着路傍,专望一识面之人经过此地,便是救星。”茅盾《虹》五:“从未有过一个仅仅识面的男子对她这样地关切,这样地热心,并且这样地努力想博她的欢心。”⒊犹世面。《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呸!你这死不见识
- 17.
踩缉释义:亦作“跴缉”。犹追捕。《红楼梦》第九四回:“﹝ 王夫人 ﹞説着,便叫 凤姐儿 跟到 邢夫人 那边,商议跴缉不提。”《冷眼观》第三回:“只得大家公议,一面签差跴缉,一面电禀督抚请示。”海上闲人《上海罢市实录·附录<罢市之轶闻>》:“李 包 两君得供,会商之下,判姑准 官刘氏 请求,着具结将尸舁回家中自行棺殓,仰捕房跴缉凶手,务获解究。”
- 18.
轶闻释义: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传说。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印印川风雨联吟图》:“惟恃承託人,名山业同爱,庶或五百年,軼闻挂人喙。”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二:“所録诗话、词评、軼闻、故事,亦视刻本为多。”沈从文《会明》:“另外又谈一点关于战事死人数目的统计,以及生死争夺中的轶闻。”
- 19.
迟速释义:慢和快;缓慢或迅速。《左传·昭公十三年》:“既闻命矣,敬共以往,迟速唯君。”宋 欧阳修《鉴画》:“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学使以快短明衡文》:“肃顺 问 碧湄 曰:‘子向来写作迟速何如?’”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四章:“宜於每时之中分十刻如息紧之比,每刻之中分十秒,每秒之中分十微,其针轮之迟速,即以此定之。”
- 20.
逛窑子释义:指嫖妓。海上闲人《<上海罢市实录>附录·罢市之轶闻》:“他们天天逛窑子,吃大菜,力一点都不出,临了到还佩着什么文虎章。”叶圣陶《倪焕之》二一:“捧角儿逛窑子的固然有,可是大家瞧不起他们。”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一章:“﹝ 孟大环 ﹞外带听戏不花钱、洗澡不花钱、坐车不花钱,还有--逛窑子也不用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