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1. 一条斑纹。指事物的一小部分。一篇文章。一枚铜钱。旧时铜币皆有文字,说明其值,故名。方言。一块银元。徐珂《清稗类钞·方言类》:“广州方言:一块银元,呼作一文。”指一句文辞。
⒈ 一条斑纹。指事物的一小部分。
引《淮南子·说林训》:“见虎一文,不知其武;见驥一毛,不知善走。”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王子 所辑虽不多,见虎一文,亦足慰君于地下矣。”
⒉ 一篇文章。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夫銓序一文为易,弥纶羣言为难。”
《陈书·徐陵传》:“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
⒊ 指一句文辞。
引《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言观其旂” 唐 孔颖达 疏:“是一文而有二意。”
⒋ 一枚铜钱。旧时铜币皆有文字,说明其值,故名。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汉 世 刘宠 作郡有政绩,将解任去治,此溪父老,人持百钱出送, 宠 各受一文。”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是一年前,也是赌输了,身边并无一文,夜间便去掏摸些东西。”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自己又是一文不要的。”
⒌ 方言。一块银元。
引徐珂 《清稗类钞·方言类》:“广州 方言:一块银元,呼作一文。”
⒈ 一条斑纹。
引《淮南子·说林》:「见虎一文,不知其武;见骥一毛,不知善走。」
⒉ 一篇文章。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夫铨序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
《陈书·卷二六·徐陵传》:「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
⒊ 旧时称钱一枚为「一文」。
1.一文不名的范仲淹终于考中了进士。
2.承诺没有统一售价,有时候一文不值,有时候千金难买。
3.原来他是个富翁,可现在却不名一钱了。也作“不名一文”、“一文不名”。
4.他真是初生之犊不畏虎,竟自命不凡地把这些名家作品评得一文不值。
5.他这个人一文不名,怎么可以与我比呢。
6.他这个人变得一文不名了。
7.词这一文体发展到宋代已蔚为大观。
8.再甜蜜的回忆,也抵不过金钱的诱惑,它使往日的深情厚谊变得一文不值。
9.如果能让一些激进的人相信旧的习俗并不是一文不值的,而改变反而可能是不明智的,这将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10.如今,过去的经历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许多公司都经过了重组或并购,股票期权基本上也一文不值了。
11.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
12.有了贪婪,真情显得一文不值。
13.毒品害得许多人家徒四壁,一文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