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马镫 马镫的意思
dèng

马镫

简体马镫
繁体馬鐙
拼音mǎ dèng
注音ㄇㄚˇ ㄉ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ǎ,(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组词】: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组词】:马蜂。马勺。(3) 姓。

dēng dèng,(1) 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组词】:马镫。镫骨(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

基本含义

比喻能够起到支撑、稳定作用的东西。

马镫的意思

马镫 [mǎ dèng]

1. 亦作“马”。

3. 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

马镫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马鐙2”。挂的马鞍两边的脚踏。

《南史·张敬儿传》:“攘兵(刘攘兵 )无所言,寄 敬儿 马鐙一隻, 敬儿 乃为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诸铁器》:“田野燐火,人血所化,或出或没,来逼夺人精气,但以马鐙相戞作声即灭。”
沉凯 《古玛河春晓》第三章:“杨忠民 正在帮一个战士调整马镫皮带。”


国语词典

马镫 [mǎ dèng]

⒈ 挂在马鞍两旁,供骑马的人上马及骑马时踏脚的器具。

如:「他踏著马镫,一跃上马。」


马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坠凳释义:亦作“坠蹬”。 亦作“坠鐙”。向下拉正马镫,侍候尊长上马。亦表示对人敬仰,甘执贱役之意。
    • 2.
      执鞭坠蹬释义: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 3.
      执鞭随蹬释义: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 4.
      玉帖镫释义:玉饰的马镫。
    • 5.
      玉镫释义:⒈马镫之美称。 南朝 梁简文帝《紫骝马》诗:“青丝悬玉鐙,朱汗染香衣。”元 杨维桢《走马》诗:“半兜玉鐙裹湘裙,不许春泥污罗韈。”⒉借指马。唐 张祜《少年乐》诗:“醉把金船掷,閒敲玉鐙游。”
    • 6.
      认镫释义:脚踏马镫。指上马。
    • 7.
      踏蹬释义:⒈借指床前踏脚板或凳子。⒉即马镫。挂在马鞍子两旁供骑马人踏脚的东西。赣剧《张三借靴》:“你若是骑马去,要买四两檀香熬盆水,你把那踏蹬儿洁净的洗,切莫污损我的靴子底。”
    • 8.
      踏镫释义:⒈立在马镫上。⒉即马镫。挂在马鞍子两旁供骑马人踏脚的东西。⒊指车沿的踏板一类装置。⒋踏灯,赏灯。
    • 9.
      镫棒释义:古代一种棒形武器,其一端饰马镫形铜制品。后用作仪仗。
    • 10.
      镫锄释义:一种锄草农具。其首形如马镫,故称。
    • 11.
      镫骨释义: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外面跟砧骨相连,里面的一端跟内耳相连。
    • 12.
      鞭镫释义:⒈亦作“鞭蹬”。亦作“鞭凳”。马鞭和马镫。借指马具。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截镫留鞭》:“姚元崇 初牧 荆州,三年,受代日,闔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马鞭鐙,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宋 苏轼《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一:“纷纷等儿戏,鞭鐙遭割截。”⒉借指马。⒊犹麾下、左右。《二刻拍案惊奇》卷四:“那家人是出路的,见説家主要闝,是有些油水的事,那一个不愿随鞭凳。”《花月痕》第四回:“大人於明日未刻,统领大兵,出城十里驻紥,二十二日长行,某愿随鞭蹬,供大人指挥。”

马镫(mad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马镫是什么意思 马镫读音 怎么读 马镫,拼音是mǎ dèng,马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马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