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圆 [shàng yuán]
1. 指天。旧说以为天在上而圆,故称。
上圆 引证解释
⒈ 指天。旧说以为天在上而圆,故称。
引《文选·陆倕<石阙铭>》:“色法上圆,製模下矩。”
李善 注:“上圆,天也;下矩,地也。”
《全唐诗》卷十六载《晋武功舞歌》之二:“睿算超前古,神功格上圆。”
上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乳头释义:⒈乳房上圆球形的突起,尖端有小孔,乳汁从小孔流出。也叫奶头。⒉像乳头的东西:真皮乳头。视神经乳头。
- 2.
刻圆仪释义:刻绘地图上圆圈形符号的工具。
- 3.
圜阙释义:古代宫殿前的高建筑物。 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上圆下方。
- 4.
坟堆释义:坟上圆锥形土堆。
- 5.
孔径释义:机件上圆孔的直径或桥孔、涵洞等的跨度。
- 6.
打圈释义:⒈谓教师批阅学生的描红或作文,对写得好的即在旁画上圆圈。⒉画人物时勾出脸部。⒊兜圈子。⒋谓母猪发情交配。
- 7.
掌旋球释义:也称“健身球”。以手掌耍弄圆球锻炼指掌的一种健身活动。球多为钢制,中空,内有小钢球,转动时能发出清脆鸣铃声。也有用玉球、石球、木球或以胡桃代替。玩时,将两颗或两颗以上圆球置手心上,以五指拨弄或掌侧推动圆球,使球在掌心旋转不已,从而达到锻炼指掌和按摩指掌穴位的功效。两手交替进行,也可同时进行。
- 8.
方心曲领释义:套在宋代朝服交领上的用白罗制成的饰件,上圆下方,形似璎珞,是宋代朝服最为显著的特点,它是宋代遵循唐制的结果,体现了天圆地方这一中国古代最核心的世界观宇宙观,具有“象法天地”的古代设计特征。
- 9.
暖帽释义:⒈冬天所戴的帽子。宋 洪迈《夷坚乙志·承天寺》:“是日,徙倚门间,望一僧,顶暖帽,策杖且来。”《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 看那人时,头戴深檐暖帽,身穿貂鼠皮袄。”⒉清 制,官吏冠服分暖帽、凉帽,按例于立冬前数日换戴暖帽。《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 顺治 ﹞九年议准,凉帽、暖帽上圆月,官员用红片金,庶人用红缎。”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换季》:“每至三月,换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届时由礼部奏请。大约在二十日前后者居多。换戴凉帽时,妇女皆换玉簪;换戴暖帽时,妇女皆换金簪。”
- 10.
杠铃释义:举重器械,在横杠的两端安上圆盘形的金属片,金属片最重的50公斤,最轻的25公斤。金属片外加卡箍,以防止滑出。锻炼或比赛时,可以根据体力调节重量。
- 11.
水火棍释义:旧时衙门差役所使用的上黑下红、上圆下略扁的木棍。
- 12.
活眼释义:⒈端溪砚上圆形的斑点。其有白赤黄晕纹者,谓之“活眼”。⒉诗文中精辟而点明要旨的字眼。⒊眼力。如:以活眼读活书。
- 13.
规彩释义:佛教称佛像顶上圆轮状的光彩。
- 14.
辟雍释义:亦作“辟雝”。辟,通“璧”。本为 西周 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东汉 以后,历代皆有辟雍,除 北宋 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汉 班固《白虎通·辟雍》:“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於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又逕明堂北,汉光武 中元 元年立,寻其基构,上圆下方,九室重隅十二堂,蔡邕《月令章句》同之,故引水于其下,为辟雝也。”元 方行《送贾彦临训导霍邱》诗:“承恩自合归
- 15.
郊地释义:⒈都邑附近之地。《史记·楚世家》:“三国以兵割 周 郊地以便输,而南器以尊 楚。”⒉古帝王郊祭地祇。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六议札子》:“三年间郊,当行郊地之岁。”
- 16.
锥度释义:圆锥形物体的大端截面直径和小端截面直径之差与两端之间距离的比。在工程上常用来表示物体上圆锥面的倾斜程度。
- 17.
闺窦释义:穿墙小门。上圆下方,似圭。《左传·襄公十年》:“篳门闺竇之人。”杜预 注:“闺竇,小户,穿壁为户,山鋭下方,状如圭也。”
- 18.
随遇平衡释义:处于平衡的物体,在受到微小的作用时,它的重心高度不变,能在任意位置继续保持平衡的现象。如水平地面上圆球的平衡状态。
- 19.
馒头释义:⒈面粉发酵后蒸成的食品,一般上圆而下平,没有馅儿。⒉包子:肉馒头。
- 20.
鸡心领释义:上圆下尖近似心脏形状的衣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