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啼呼 啼呼的意思

啼呼

简体啼呼
繁体
拼音tí hū
注音ㄊ一ˊ ㄏ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í,(1) 哭,出声地哭。【组词】:啼哭。啼泣。悲啼。啼笑皆非。(2) 鸟兽叫。【组词】:啼鸣。啼叫。虎啸猿啼。

hū,(1) 喊。【组词】:呼喊。呼声。呼吁。呼天号(háo )地。(2) 唤,叫。【组词】:呼唤。呼叫。呼应。呼朋引类(招引同类的人,共同做坏事)。(3) 往外出气,与“吸”相对。【组词】:呼气。呼吸。(4) 象声词。【例句】:呼地跳起来。(5) 姓。

基本含义

形容哭声或呼喊声非常悲痛、凄凉。

啼呼的意思

啼呼 [tí hū]

1. 哭叫,叫唤。

啼呼 引证解释

⒈ 哭叫,叫唤。

《韩非子·显学》:“婴儿 剔首、揊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犹啼呼不止。”
宋 苏轼 《胶西盖公堂照壁画赞》:“啼呼颠沛走百鬼,嗟乎妙哉古 陆子。”
鲁迅 《书信集·致孙伏园》:“猫捕老鼠,啼呼的是老鼠不是猫。”


啼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咿呦释义:象声词。多形容啼呼、鸣叫、摩擦等声。
    • 2.
      小苦释义:⒈小痛苦;小苦难。《韩非子·显学》:“剔首、揊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犹啼呼不止,婴儿子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二十二年,立为 魏 太子”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元吕 曰:‘其寿,至四十当有小苦,过是无忧也。’”⒉稍有苦味。宋 苏轼《中山松醪赋》:“味甘餘而小苦。”宋 杨万里《银杏》诗:“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
    • 3.
      幼孺释义:孩童。 唐 萧颖士《登宜城故城赋》:“市萧条以罕人,盗充斥以盈路,微奔走之僕御,有啼呼之幼孺。”
    • 4.
      謼服释义:啼号。一说为啼呼服罪。
    • 5.
      谌母释义:亦作“諶姆”。 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太平广记》卷六二引 前蜀 杜光庭《墉城集仙录·谌母》:“又 吴 市逢有三岁孩子,悲啼呼叫,倏遇 諶母,执母衣裾曰:‘我母何来?’”明 屠隆《昙花记·真君驱邪》:“奉道 明王,授书 諶姆,浄明忠孝为则。”《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却説 金陵 丹阳郡,地名 黄堂,有一女真字曰 婴。潜通至道,忘其甲子,不知几百年岁。乡人累世见之,齿髮不衰,皆以 諶母 呼之。”

啼呼(ti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啼呼是什么意思 啼呼读音 怎么读 啼呼,拼音是tí hū,啼呼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啼呼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