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耆英会 耆英会的意思
yīnghuì

耆英会

简体耆英会
繁体耆英會
拼音qí yīng huì
注音ㄑㄧˊ ㄧㄥ ㄏㄨㄟˋ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qí shì,(1) 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组词】:耆老。耆年。耆绅。耆宿(sù )(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2) 强横。 ◎ 古同“嗜”,爱好。

yīng,(1) 花。【组词】:落英缤纷。(2) 才能出众,才能出众的人。【组词】:英俊。群英荟萃。英才。英雄。英烈。(3) 精华,事物最精粹的部分。【组词】:精英。英华。含英咀华。(4) 用羽毛做的矛饰。【例句】:二矛重(chǒng )英。(5) 同“瑛”,似玉的美石。(6) 指“英国”。【组词】:英文。(7) 姓。

huì kuài,(1) 总计。【例句】:会计(①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②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2) 姓。

基本含义

指年纪较大、有经验、有才干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问题或交流经验。

耆英会的意思

耆英会 [qí yīng huì]

1. 宋文彦博留守西都洛阳,集年老士大夫十一人,聚会作乐,当时谓之“洛阳耆英会”。见宋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一说,文彦博为“耆年会”,凡十三人,人为一诗,命画工郑奂图于妙觉佛寺。见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明沈自晋演其事为《耆英会》传奇。后亦以“耆英会”指年高有德者的集会。

耆英会 引证解释

⒈ 宋 文彦博 留守西都 洛阳,集年老士大夫十一人,聚会作乐,当时谓之“洛阳耆英会”。见 宋 司马光 《洛阳耆英会序》。一说, 文彦博 为“耆年会”,凡十三人,人为一诗,命画工 郑奂 图于 妙觉佛寺。见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 明 沉自晋 演其事为《耆英会》传奇。后亦以“耆英会”指年高有德者的集会。

鲁迅 《花边文学·古人并不纯厚》:“广州 开的耆英会,却明明收集过一大批寿翁寿媪,活了一百零六岁的老太太还能穿针,有照片为证。”


耆英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寿翁释义:⒈对被祝寿者的尊称。《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有的献过寿文的,有的道句寿词的,无非拜寿贺寿,祝寿翁的百年长寿。”⒉高寿的男子。《西游记》第十六回:“堪叹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间一寿翁。”鲁迅《花边文学·古人并不纯厚》:“但 广州 开的耆英会,却明明收集过一大批寿翁寿媪,活了一百零六岁的老太太还能穿针,有照片为证。”
    • 2.
      洛社释义:⒈宋 欧阳修 梅尧臣 等在 洛阳 时组织的诗社。宋 欧阳修《酬孙延仲龙图》诗:“洛社当年盛莫加,洛阳 耆老至今夸。”清 赵翼《新春招程霖岩汤蓉溪二丈暨庄学晦家缄斋小集》诗:“作诗传他年,或可洛社继。”⒉即洛阳耆英会。宋 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诗:“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叶敬常《上巳日同哲夫寄芳微之毅白诸社友北郊修禊》诗:“雅集 兰亭 洵乐事,相逢洛社有耆英。”参见“洛阳耆英会”。⒊洛阳社的简称。宋 刘克庄《念奴娇·寿方德润》词:“洛社自佳,镜湖 虽好,莫问君王乞。”参见“洛阳社”。
    • 3.
      洛阳耆英会释义:宋 文彦博 与 富弼、司马光 等聚集 洛阳 高年者共十三人(一说十一人)置酒相乐,称“洛阳耆英会”。《宋史·文彦博传》:“﹝ 文彦博 ﹞与 富弼、司马光 等十三人,用 白居易 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为堂,绘像其中,谓之‘洛阳耆英会’,好事者莫不慕之。”宋 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昔 白乐天 在 洛 与高年者八人游,时人慕之,为九老图传於世。宋 兴,洛 中诸公继而为之者凡再矣。皆图形 普明 僧舍。普明,乐天 之故第也。元丰 中,文潞公 留守 西都,韩国 富公 纳政在里第;自餘士大夫以老自逸
    • 4.
      耆年会释义:见“耆英会”。
    • 5.
      耆英会释义:宋 文彦博 留守西都 洛阳,集年老士大夫十一人,聚会作乐,当时谓之“洛阳耆英会”。见 宋 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一说,文彦博 为“耆年会”,凡十三人,人为一诗,命画工 郑奂 图于 妙觉佛寺。见 宋 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明 沉自晋 演其事为《耆英会》传奇。后亦以“耆英会”指年高有德者的集会。鲁迅《花边文学·古人并不纯厚》:“广州 开的耆英会,却明明收集过一大批寿翁寿媪,活了一百零六岁的老太太还能穿针,有照片为证。”
    • 6.
      耆英社释义:年高望重者的会社。 宋 刘克庄《鹊桥仙·林侍郎生日》词:“出 通明殿 入耆英社,谁似侍郎洪福?”参见“耆英会”。
耆英会是什么意思 耆英会读音 怎么读 耆英会,拼音是qí yīng huì,耆英会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耆英会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