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遗闻 遗闻的意思
wén

遗闻

简体遗闻
繁体遺聞
拼音yí wén
注音ㄧˊ 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 wèi,(1) 丢失。【组词】:遗失。遗落。(2) 漏掉。【组词】:遗忘。遗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组词】:补遗。路不拾遗。(4) 余,留。【组词】: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组词】:遗骨。遗言。遗嘱。(6) 不自觉地排泄。【组词】:遗尿。遗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组词】:遗传。(8) 抛弃。【组词】:遗弃。

wén,(1) 听见。【组词】: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 听见的事情,消息。【组词】:新闻。传闻。见闻。(3) 出名,有名望。【组词】:闻人。闻达。(4) 名声。【例句】:令闻(好名声)。丑闻。(5) 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 姓。

遗闻的意思

遗闻 [yí wén]

1. 前人或古代遗留下来的传闻。

[hearsay left over;]

遗闻 引证解释

⒈ 过去留下的传闻;逸闻。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香引 熟於 明 末遗闻,为之推广,而加以攷证。”
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只有近来的诬陷,倒像是颇为出色的花样,但其实也并不比古时候更利害,证据是 清 初大兴文字之狱的遗闻。”

⒉ 前人令闻。

元 袁桷 《次韵徐志发杂咏》之一:“遗闻备家乘,零落寧有述。”
元 虞集 《封宣圣夫人制》:“功言邈若於遗闻,仪范儼乎其合德。”


国语词典

遗闻 [yí wén]

⒈ 遗留下来的传闻。

逸事


遗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传释义:⒈一种传记小说,以记载人物的遗闻逸事为主。⒉古代指专门解释经义的书。
    • 2.
      别纪释义:正史外记录遗闻佚事所成之书。
    • 3.
      司马迁释义:(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青年时曾游历南北名山大川,采访遗闻逸事,考察古迹,搜集了丰富史料。公元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遍阅皇家史馆藏书、档案。后因替李陵辩解,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写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还与唐都等共订《太初历》。
    • 4.
      珍币释义:珍宝财物。汉 刘向《说苑·至公》:“太王 有至仁之恩,不忍战百姓,故事 勋育 戎氏 以犬马珍币,而伐不止。”《新唐书·窦抗传》:“赐女乐一部,珍币不貲。”《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太祖设四关与明互市》:“明国 亦遣使通好,岁以珍币聘问。”
    • 5.
      璧水释义:⒈指太学。 南朝 梁 何逊《七召·治化》:“璧水道庠序之风,石渠 啟珪璋之盛。”宋 吴自牧《梦粱录·学校》:“古者天子有学,谓之‘成均’,又谓之‘上庠’,亦谓之‘璧水’,所以养育作成天下之士类,非州县学比也。”元 柯丹邱《荆钗记·启媒》:“昔年璧水壮遨游,学冠同流。”⒉泛指读书讲学之处。宋 陈亮《谢留丞相启》:“如 亮 者才不逮於中人,学未臻於上达。十年璧水,一几明牕。”⒊砚名。以砚圆如璧,外环以水,故名。《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宫砚》:“内府藏砚甚伙,乾隆 戊戌,命内廷翰林臚为《西清砚谱》,计陶之属
    • 6.
      稗官野史释义:古称专给帝王讲述风俗人情、街谈巷议的小官为稗官。后用作小说或小说家的代称。野史,原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后与稗官连用,泛指闾巷风俗、遗闻旧事的记录。
    • 7.
      轶闻遗事释义: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同“轶事遗闻”。
    • 8.
      遗闻释义:遗留下来的传闻:遗闻轶事。
    • 9.
      遗闻琐事释义: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同“遗闻逸事”。

遗闻(yi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遗闻是什么意思 遗闻读音 怎么读 遗闻,拼音是yí wén,遗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遗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