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顿 [nán dùn]
1. 古国名、县名。春秋时顿国为陈国所迫,南迁,故号南顿。佛教语。禅宗主张顿悟佛果的一派,即南宗。
南顿 引证解释
⒈ 古国名、县名。春秋时 顿国 为 陈国 所迫,南迁,故号 南顿。西汉 置县,因以为名。 明 废。参阅《汉书·地理志上》。
引《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城 顿 而还” 杨伯峻 注:“顿,国名, 姬 姓,即今 河南省 项城县 稍西之 南顿 故城。”
⒉ 佛教语。禅宗主张顿悟佛果的一派,即南宗。参见“南北宗”、“南顿北渐”。
引《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宗派源流·禅宗》:“﹝ 弘忍 ﹞弟子中的佼佼者有 神秀、慧能、慧安、道明、智铣 等,就中 慧能、神秀 为最著,开创‘南顿’、‘北渐’二派。”
国语词典
南顿 [nán dùn]
⒈ 中国禅宗自六祖慧能之后,分成南、北两宗。南宗禅法以机缘成熟,瞬间开悟,故称为「南顿」。
引《景德传灯录·卷九·京兆大荐福寺弘辩禅师》:「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
南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任释义:以五种技能服劳役的刑徒。 洛阳 汉 墓《刑徒墓砖铭》:“五任 汝南 南顿 鬼新 黄柏 元初 六年闰月二日死。”《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十一年》:“大率二岁刑已上岁至五千人;徒居作者具五任。”胡三省 注:“任,谓其人巧力所任也。五任,谓任攻木者则役之攻木,任攻金者则役之攻金,任攻皮者则役之攻皮,任设色者则役之设色,任摶埴者则役之摶埴。”
- 2.
关掌释义:犹掌管。《后汉书·张步传》:“步 嘿然,良久,离席跪谢,乃陈乐献酒,待以上宾之礼,令 閎(王閎)关掌郡事。”《北史·后妃传序》:“贵人等关掌宫闈之务,六尚以下皆分隶焉。”《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初,陈洪进 纳土,帝既命其子 文显 知 泉州 留后,议择能臣关掌州事,起復殿中丞 南顿、乔维岳 为通判。”
- 3.
南北宗释义:⒈我国佛教禅宗的两个派别。 佛教禅宗自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南北二宗:南宗为六祖慧能所创,主张“顿悟说”,行于南方;北宗为神秀所创,主张“渐悟说”,行于北方。故有“南能北秀”、“南顿北渐”之称。后世南宗大行,分为“五家七宗”。参阅《坛经·顿渐品》。⒉道教全真道的南宗和北宗。⒊我国山水画自唐以后的两种流派。南宗源于王维,重渲染而少钩勒;北宗源于李思训父子,重写实而多用重彩。其说始于明董其昌,有崇南抑北倾向。见《容台别集·画旨》。
- 4.
南画释义:画派之一,亦称“南宗画”,对“北宗画”而言。明 代画家 董其昌 倡山水画“南北宗”之说,本于禅宗分“南顿”、“北渐”之义。“南宗画”即文人画。郭沫若《我的童年》:“但一和 苏 字接触起来,那种放漫的精神,就和从工笔画移眼到南画一样了。”
- 5.
南顿释义:⒈古国名、县名。 春秋时 顿国 为 陈国 所迫,南迁,故号 南顿。西汉 置县,因以为名。明 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城 顿 而还”杨伯峻 注:“顿,国名,姬 姓,即今 河南省 项城县 稍西之 南顿 故城。”参阅《汉书·地理志上》。⒉佛教语。禅宗主张顿悟佛果的一派,即南宗。《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宗派源流·禅宗》:“﹝ 弘忍 ﹞弟子中的佼佼者有 神秀、慧能、慧安、道明、智铣 等,就中 慧能、神秀 为最著,开创‘南顿’、‘北渐’二派。”参见“南北宗”、“南顿北渐”。
- 6.
弄田释义:汉 未央宫 有弄田,供皇帝宴游。 《汉书·昭帝纪》:“己亥,上耕于鉤盾弄田。”颜师古 注:“应劭 曰:‘时帝年九岁,未能亲耕帝籍。鉤盾,宦者近署,故往试耕为戏弄也。’臣瓚 曰:‘《西京故事》,弄田在 未央宫 中。’弄田为宴游之田,天子所戏弄耳,非为 昭帝 年幼创有此名。”唐 温庭筠《奉天西佛寺》诗:“至今 南顿 诸耆旧,犹指榛芜作弄田。”
- 7.
赤光释义:⒈红光。《后汉书·光武帝纪论》:“皇考 南顿君 初为 济阳 令,以 建平 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 光武 於县舍,有赤光照室中。钦 异焉,使卜者 王长 占之,长 辟左右曰:‘此兆吉不可言。’”《宋史·太祖纪一》:“﹝ 太祖 ﹞ 后唐 天成 二年,生於 洛阳 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⒉裸露。沈从文《泥涂》:“她这时似乎才觉得自己是赤光两只脚。”慕湘《满山红》二十:“沉玉华 赤光着身子,从梦中惊醒。”⒊空尽无物,光秃秃。清 蒲松龄《王八垓烹羊见招忽雪因忆去年阻约作烹羊歌》:“大风一夜田赤光,沟壑堆满高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