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文翰 文翰的意思
wénhàn

文翰

简体文翰
繁体
拼音wén hàn
注音ㄨㄣˊ ㄏ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hàn,(1) 长而坚硬的羽毛。【组词】:理翩振翰。(2) 借指毛笔和文字、书信等。【组词】:翰苑。翰墨(笔墨,借指诗文书画)。翰藻。

基本含义

指书信或文章。形容文采优美,才情出众。

文翰的意思

文翰 [wén hàn]

1. 文章。

惠文翰凡数十首。——《三国志·孙贲传》

[ articles; literary composition; ]

2. 指公文书信。

元敬掌文翰,号称职。——《新唐书·薛收传》

[ official documents and correspondence; ]

文翰 引证解释

⒈ 文章;文辞。

《晋书·刘伶传》:“未尝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颂》一篇。”
唐 韦应物 《扈亭西陂燕赏》诗:“况逢文翰侣,爱此孤舟漾。”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即烦他二人文翰,成我墓志。”
《红楼梦》第七九回:“这 夏 家小姐十分俊俏,也略通文翰。”

⒉ 公文信札。

《晋书·温峤传》:“拜侍中,机密大谋,皆所参综,詔命文翰,亦悉豫焉。”
《新唐书·薛收传》:“元敬 掌文翰,号称职。”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按 唐 旧説,礼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谓之南宫舍人。”

⒊ 鸟名。即锦鸡。

《逸周书·王会》:“蜀 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
孔晁 注:“鸟有文彩者。”


国语词典

文翰 [wén hàn]

⒈ 文章笔墨之事。

《晋书·卷六七·温峤传》:「拜侍中,机密大谋皆所参综,诏命文翰亦悉豫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三代政暇,文翰颇疏。」


文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条氷释义:宋 晁载之《续谈助》卷三引《圣宋掇遗》:“陈彭年 在翰林,所兼十餘职,皆文翰清秘之目,时人谓其署衔为一条氷。 ”意谓官职清贵。清 张廷璐《南归》诗:“腰綬已抛三尺组,头衔犹领一条氷。”
    • 2.
      冰衔释义:谓清贵的官职。宋 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二:“陈彭年 在翰林,所兼十餘职,皆文翰清祕之目。时人谓其署衔为‘一条冰’。”宋 刘克庄《水龙吟》词:“解去冰衔华职,徧空山、难寻行迹。”元 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四》:“圣朝勋业琬琰储,不独焜燿冰衔书。两朝蒐辑摩日月,往往呼喝羞庭衢。”清 黄遵宪《感事》诗:“金甌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 3.
      函翰释义:缄封文翰。
    • 4.
      厝意释义:注意;关心。《晋书·刘伶传》:“未尝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颂》一篇。”《魏书·崔光传》:“初,永平 四年,以黄门郎 孙惠蔚 代 光 领著作,惠蔚 首尾五载,无所厝意。”《南史·谢弘微传》:“建昌 国禄本应与北舍共之,国侯既不厝意,今可依常分送。”梁启超《复友人论保教书》:“夫国计民命,即不厝意,试问栋折榱崩,孰免倾压。”
    • 5.
      向壮释义:谓接近三十岁。明 叶盛《水东日记·翰林文字润笔》:“吾 永乐 中为进士、庶吉士、中书舍人,时年嚮壮,有志文翰。”
    • 6.
      外翰第释义: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有两座“外翰第”:一座在县城城墙路,一座在城北乡那练村。所谓“外翰第”即是有地位的文翰人家的外衙的意思。
    • 7.
      孙刘释义:⒈三国 吴 主 孙权 和 蜀 主 刘备 的并称。《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孙 刘 二氏,割有 交 益。”刘良 注:“孙 刘,谓 孙权、刘备 也。”南朝 梁元帝《与武陵王纪书止蜀军东下》:“地拟 孙 刘,各安境界。”《周书·静帝纪论》:“静帝 越自幼冲,绍兹衰绪。内相挟 孙 刘 之诈,戚藩无 齐 代 之彊。”元 萨都剌《同曹克明清明日登北固山次韵》:“孙 刘 事业今何在,百年狠石生莓苔。”⒉三国 魏 孙资 和 刘放 的并称。《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刘 放 文翰,孙资 勤慎,并管喉舌,权闻当时,雅亮
    • 8.
      徒尔释义:徒然,枉然。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四:“石犬不可吠,铜駞徒尔为。”唐 李颀《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宋 王禹偁《感流亡》诗:“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明 方孝孺《祭宋仲珩》:“乃知小人,徒尔纷纷。”朱琦《感事》诗:“难虞正须才,孤愤亦徒尔。”
    • 9.
      掌文释义:⒈手掌纹路所呈现的近乎文字的形状。古代迷信以之为瑞应。语本《左传·隐公元年》:“宋武公 生 仲子,仲子 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杜预 注:“手理自然成字,有若天命。”《后汉书·公孙述传》:“帝患之,乃与 述 书曰:‘图讖言“公孙”,即 宣帝 也。代 汉 者 当涂高,君岂 高 之身邪?乃復以掌文为瑞,王莽 何足效乎!’”北周 庾信《成王刻桐叶封虞赞》:“帝刻桐叶,天书掌文。”⒉掌管文翰。唐 冯贽《云仙杂记·黑松使者》:“凡世人有文者,其墨上皆有龙宾十二上神,乃以墨分赐掌文官。”
    • 10.
      流美释义:⒈流畅华美。后蜀 何光远《鉴诫书·鬼传书》:“既而细视之,果见文翰流美,徵古述今,词旨感伤。”清 王晫《今世说·品藻》:“陆拒石,年十五,作《春郊赋》,词藻流美,笔不停缀。”⒉流畅动听。宋 姜夔《琴曲·侧商调》:“伊州 大食调黄钟律法之商,乃以慢角转弦,取变宫、变徵散声、此调甚流美也。”
    • 11.
      清贯释义:⒈清贵的官职。指侍从文翰之官。《南齐书·张欣泰传》:“﹝ 世祖 ﹞谓之曰:‘卿不乐为武职驱使,当处卿以清贯。’除正员郎。”唐 陈鸿《长恨歌传》:“叔父昆弟皆列在清贯,爵为通侯。”《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九年》:“上始命宰相选公卿、大夫子弟文雅可居清贯者。”胡三省 注:“史炤 曰:‘贯,事也。’清贯,犹言清职也。”⒉指乡籍。对籍贯的敬称。《梁书·文学传上·锺嵘》:“臣愚谓军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侥竞。”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天宫》:“郭 研詰仙人姓氏,及其清贯、尊行。”
    • 12.
      清选释义:⒈挑选;精选。《后汉书·刘焉传》:“清选重臣,以居其任。”宋 俞文豹《吹剑录》:“凡由任子得官者,皆不获与清选。”《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愿陛下省百役,罢苛扰,简出宫女,清选百官。”⒉指精选出来的人才。《三国志·魏志·高柔传》:“然今博士,皆经明行修,一国清选。”⒊犹清班。《南史·庾於陵传》:“旧东宫官属通为清选,洗马掌文翰,尤其清者。”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温 上言:郎官清选不可赏能吏。”《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今禁林清选,与所让军资孰高?”⒋太常官的别称。唐 白居易《陈中师除
    • 13.
      皋鷄释义:亦作“皐鸡”。鸟名。似凫,有文彩。《逸周书·王会》:“蜀 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皐鷄。”孔晁 注:“鸟有文彩者。皐鷄似鳧,冀州 谓之泽特也。”
    • 14.
      皋鸡释义:亦作“皐鸡”。鸟名。似凫,有文彩。《逸周书·王会》:“蜀 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皐鷄。”孔晁 注:“鸟有文彩者。皐鷄似鳧,冀州 谓之泽特也。”
    • 15.
      省寺释义:古代朝廷“省”、“寺”两类官署的并称。亦泛指中央政府官署。唐 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高歌卿相宅,文翰飞省寺。”唐 元稹《告赠皇祖祖妣文》:“始兵部赐第於 靖安里,下及 天寳,五世其居,冕昪駢比,罗列省寺。”《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朝廷闢西苑,广御池,而尚书无厅事,郎曹无本局,九寺、三监寓天街之两廊,礼部试士或就 武成王庙,是岂太平之制度邪!望别修省寺,用列职官。”
    • 16.
      管记释义:古代对书记﹑记室参军等文翰职官的通称。
    • 17.
      翰苑释义:⒈文苑。文翰荟萃之处。⒉翰林院的别称。
    • 18.
      考馆释义:明 初翰林院分文翰、文史二馆,故 明 人称由进士考选庶吉士入翰林院为“考馆”,盖当时习语。
    • 19.
      耆俊释义:年老而才能优异者。明 方孝孺《癸酉岁述事》诗:“放怀礼法地,取乐文翰场,耆俊满大廷,济济会冠裳。”《明史·儒林传二·吴悌》:“时 吴岳、胡松、毛愷 并以耆俊为卿贰,与 悌 称‘南都四君子’。”章炳麟《革命道德说》:“及乎板荡之后而念老成,播迁之餘而思耆俊,庸有及乎!”
    • 20.
      词庭释义:⒈文翰荟萃之处。 ⒉指翰林院。

文翰(wenh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文翰是什么意思 文翰读音 怎么读 文翰,拼音是wén hàn,文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文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