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文舞 文舞的意思
wén

文舞

简体文舞
繁体
拼音wén wǔ
注音ㄨㄣˊ 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wǔ,(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组词】: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2) 耍弄。【组词】:舞弊。舞文弄墨。

基本含义

指文采华美、舞姿优美。形容文笔或舞姿出众。

文舞的意思

文舞 [wén wǔ]

1. 古代宫廷雅乐舞蹈之一,用于郊庙祭祀。

文舞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宫廷雅乐舞蹈之一,用于郊庙祭祀。

《周礼·春官·籥师》“掌教国子舞羽龡籥” 汉 郑玄 注:“文舞有持羽吹籥者,所谓籥舞也。”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初, 隋 有文舞、武舞,至 祖孝孙 定乐,更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凯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今之舞蛮牌即古武舞,舞三臺与调笑即古文舞。”


文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舞释义:古代的舞名。 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亦泛指舞蹈。
    • 2.
      二体释义:⒈指文、武两种舞蹈形式。一说指阴柔、阳刚两种音乐风格。《左传·昭公二十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杜预 注:“舞者有文、武。”孔颖达 疏:“乐之动身体者,唯有舞耳。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舞者有文、武之二体。”清 毛奇龄《竟山乐录》卷三:“二体者,声有阴阳也。旧曰文、武二舞,非也。舞是乐容,非乐声也。”⒉两种体裁。《初学记》卷二一引 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序》:“夫 楚 謡 汉 风,既非一骨;魏 製 晋 造,固亦二体。”⒊特指史书编年体与纪传体。唐 刘知几《史通·二体》:“然则 班(班固)、荀(
    • 3.
      云门释义:周 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 黄帝 时所作。《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郑玄 注:“此 周 所存六代之乐,黄帝 曰《云门》、《大卷》。黄帝 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旧唐书·音乐志一》:“按古六代舞,有《云门》、《大咸》、《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殷 之《大濩》,周 之《大武》,是古之武舞。”章炳麟《訄书·辨乐》:“古之作乐,各用其宫。”自注:“如《大司乐》:舞《云门》,则
    • 4.
      凯安释义:唐 舞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初,隋 有文舞、武舞,至 祖孝孙 定乐,更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凯安》…… 仪凤 二年,太常卿 韦万石 定《凯安舞》六变。”
    • 5.
      夏籥释义:夏后氏 文舞之乐。
    • 6.
      夏钥释义:夏后氏文舞之乐。
    • 7.
      大观舞释义:南朝 梁 文舞名。
    • 8.
      左顾释义:⒈向左方观看。《左传·昭公二十四年》:“晋 士弥牟 逆 叔孙 于 箕,叔孙 使 梁其踁 待於门内,曰:‘余左顾而欬,乃杀之;右顾而笑,乃止。’”《宋史·乐志三》:“文舞曰《化成天下之舞》:第一变……再鼓,皆左顾左揖。”清 顾炎武《恭谒高皇帝御容于灵谷寺》诗:“天颜仍左顾,国难一趋从。”⒉犹言枉顾;屈驾。谢人见访的谦词。《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子高 乃幸左顾存恤。”颜师古 注:“左顾,犹言枉顾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今辱左顾,綺阁生光。”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刘锻工》:“幸左顾,勿见拒也。”⒊
    • 9.
      干羽释义:⒈古代舞者所执的舞具。 文舞执羽,武舞执干。⒉指文德教化。
    • 10.
      执干戚舞释义:指远古之人手执盾类和斧类的兵器进行的舞蹈。古时舞蹈有文武之分,文舞执羽旄,武舞执兵器,因而执干戚舞是武舞的一种。
    • 11.
      文缀释义:文舞的队列。因古舞皆成行缀,故名。
    • 12.
      昭德释义:⒈明德;美德。 《国语·郑语》:“唯 荆 实有昭德,若 周 衰,其必兴矣。”汉 刘向《说苑·善说》:“天有昭德,宝鼎自至。”⒉宣扬美德。南朝 宋 鲍照《河清颂》序:“鏤山岳,雕篆素,昭德垂勋,可谓多矣。”《清史稿·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传》:“抑有请者,垂謨昭德,莫先於史。”⒊汉 代雅舞名。汉 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见《汉书·礼乐志》。又 五代 后晋 天福 五年,诏有司复修正至朝会二舞之制,以文舞为《昭德》之舞,武舞为《成功》之舞。见《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晋昭德成功舞歌》引《唐
    • 13.
      武舞释义:雅舞的一种,与“文舞”相对。 始于 周 代。舞时手执斧盾。内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
    • 14.
      籥舞释义:谓文舞。吹籥而舞,舞时依照籥声为节拍。《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鼓,乐既和奏。”毛 传:“秉籥而舞,与笙鼓相应。”《公羊传·宣公八年》:“万者何?干舞也。籥者何?籥舞也。”何休 注:“籥,所吹以节舞也,吹籥而舞文乐之长。”
    • 15.
      羽舞释义:古代一种文舞,舞者执羽。
    • 16.
      舞勺释义:谓古代儿童学文舞。《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孔颖达 疏:“舞勺者,熊氏 云:‘勺,籥也。’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后以指幼年。唐 刘允济《经庐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诗:“礼乐富垂髫,诗书成舞勺。”参见“舞象”。
    • 17.
      钥舞释义:谓文舞。 吹钥而舞﹐舞时依照钥声为节拍。
    • 18.
      雅舞释义:亦作“雅儛”。古代帝王用于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的舞蹈。分文、武两大类。文舞的舞者左手执籥,右手执翟。武舞的舞者手执朱干、玉戚等兵器。起源于 周,以后历代均有增删修订,以歌颂本朝的文治武功。
    • 19.
      龠舞释义:谓文舞。吹籥而舞,舞时依照籥声为节拍。《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鼓,乐既和奏。”毛 传:“秉籥而舞,与笙鼓相应。”《公羊传·宣公八年》:“万者何?干舞也。籥者何?籥舞也。”何休 注:“籥,所吹以节舞也,吹籥而舞文乐之长。”

文舞(wenw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文舞是什么意思 文舞读音 怎么读 文舞,拼音是wén wǔ,文舞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文舞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