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掣 [qiān chè]
1. 牵制;影响使不能自由行动。
例互相牵掣。
英[hold up; check;]
牵掣 引证解释
⒈ 牵拉;牵制。
引《孔子家语·五刑》:“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闻而谴发,则白冠釐缨,盘水加剑,造乎闕而自请罪,君不使有司执缚牵掣而加之也。”
《法苑珠林》卷十二:“百千狐狼牵掣食之,命终之后生畜生中。”
《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许远传赞》:“﹝ 张巡、许远 ﹞以疲卒数万,婴孤墉,抗方张不制之虏,鯁其喉牙,使不得搏食东南,牵掣首尾,豗溃 梁 宋 间。”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近代治 河 总为漕运牵掣,以致两难。”
峻青 《秋色赋·故乡杂忆》:“战士们欣喜着自己牵掣了敌人的兵力,给友邻部队减少了负担。”
⒉ 制约,约束。
引《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洮西 之战,至取负败,将士死亡,计以千数,或没命战场,寃魂不反;或牵掣虏手,流离异域。”
国语词典
牵掣 [qiān chè]
⒈ 牵拉。
引《孔子家语·卷七·五刑解》:「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闻而谴发,则白冠厘缨,盘水加剑,造乎阙而自请罪,君不使有司执缚牵掣而加之也。」
⒉ 牵缠受制,行动不能自由。也作「牵制」。
引《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纪》:「或没 命战场,冤魂不反;或牵掣虏手,流离异域。」
牵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右牵释义:《礼记·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 ”孔颖达 疏:“马羊多力,人右手亦有力,故用右手牵掣之也。”后因以“右牵”指进献马、羊之礼。
- 2.
帝网释义:⒈《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后因用以比喻帝王恩泽优渥,法令尚宽。⒉佛教谓帝释所居忉利天宫上悬有珠网,上缀宝珠无数,重重迭迭,交相辉映。后因以“帝网”比喻事物间互相错综复杂的联系和牵掣。
- 3.
延引释义:⒈拖延。《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若待国命,往返道途,延引日月。”唐 乾封 元年《郑海石举钱契》:“到 左 须钱之日,索即须还。若 郑 延引不还 左 钱,任 左 牵掣 郑 家资杂物、口分田薗(园),用充钱子本直取。”亦指延缓。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就这样又把内在的危机一时延引下去了。”⒉邀请。唐 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延引故乡人,风义未沦替。”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防慎不至》:“﹝ 樊 ﹞谓 峴 曰:‘弟卷轴不鄙,恶札可以佐弟。’峴 欣然以十餘轴授之,皆要切卷子,延引逼试
- 4.
挂碍释义:牵挂;牵掣:心中无所挂碍。
- 5.
牵掣释义:⒈因牵连而受影响或阻碍:互相牵掣。抓住主要问题,不要被枝节问题牵掣住。⒉牵制。
- 6.
絓阂释义:挂碍;牵掣。
- 7.
罣碍释义:⒈佛教语。谓凡心因迷成障,未能悟脱。⒉羁绊;牵掣;障碍。
- 8.
臾曳释义:《说文·申部》:“臾”:“束缚捽抴为臾曳。”段玉裁 注:“曳字各本无,今补。束缚而牵引之谓之臾曳。”王筠 句读:“‘臾’、‘曳’亦双声,则双单皆可用矣。”引申为牵掣。
- 9.
被肘释义:《战国策·秦策四》:“智伯 出行水,韩康子 御,魏桓子 驂乘…… 魏桓子 肘 韩康子,康子 履 魏桓子,躡其踵,肘、足接於车上,而 智氏 分矣!”后以“被肘”形容受到牵掣或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