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言 [jù yán]
1. 备言,详细告诉。
具言 引证解释
⒈ 备言,详细告诉。
引《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立召入,具言 灌夫 醉饱事,不足诛。”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拜 邓训 为謁者,监护水功。 训 隐括知其难立,具言 肃宗。肃宗 从之,全活数千人。”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
具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匮餧释义:缺粮饥饿。 《隶释·汉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稼苗夭残,终年不登,匱餧之患,卑者楚恶,尊者弗安,愁苦之难,焉可具言?”
- 2.
子母释义:⒈母子。亦指母女。《孟子·离娄下》:“夫 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史记·高祖本纪》:“老父已去,高祖 适从旁舍来,吕后 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本 众僧徒,别了 鶯鶯、夫人子母,佛堂里自监覷,覷着收拾铺陈来的什物。”《水浒传》第二回:“两个恐怕连累,只得去殿帅府首告:‘王教头 弃家在逃,子母不知去向。’”⒉指大小、主从关系。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八:“昔闻 东陵 瓜,近在 青门 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通志·总序》:“文有子母,主类为母,从类为
- 3.
廷辩释义:⒈亦作“廷辨”。在朝廷上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 鋭身为救 灌夫 ……窃出上书。立召入,具言 灌夫 醉饱事,不足诛。上然之,赐 魏其 食,曰:‘东朝廷辩之。’”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六月》:“执政中有论不同者,臣请与之廷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既而 準 入对,帝语及 冯拯 事,準 抗辩,帝曰:‘若廷辩,失执政之体。’”⒉指在公堂上辩论。《新唐书·李义琰传》:“李勣 为都督,僚吏惮其威,义琰 独敢廷辨曲直,勣 甚礼之。”
- 4.
探环释义:《晋书·羊祜传》:“祜 年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祜 即诣邻人 李氏 东垣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 悲惋。时人异之,谓 李氏 子则 祜 之前身也。”后因以“探环”借指转世。元 张翥《杂诗》之二:“叔子 邻家儿,探环记前身。”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母亲一命丧波澜,儿便投江也不难,地下相逢説前事,知他何日更探环。”
- 5.
料外钱释义:指规定数目之外的给养款项。《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年》:“燾 遂为 世将 草奏,具言事势危急,其速徙右护军之戍 陕右 者还屯 蜀口,又请赐料外钱五百万緡以备缓急。”
- 6.
旃旌释义:泛指赤色旗帜。《左传·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孔颖达 疏:“盖王以通帛、杂帛并赐 卫 也。然则大赤即是旃也。於綪茷之下更言旃者,茷言旂尾,旃言旂身,圆其文,故具言耳。若其不然,旌是干之所建,旗皆有旌,少帛、旃斾之后何须更復言旌,明是圆其文故重言之。”汉 班固《南巡颂》:“运天官之法驾,建日月之旃旌。”北周 庾信《郑常墓志铭》:“文轨既同,旃旌已偃;司勋行赏,军吏举功。”
- 7.
核考释义:审核拷问。 《后汉书·班彪传上》:“固 弟 超 恐 固 为郡所覈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闕上书,得召见,具言 固 所著述意。”
- 8.
神荡释义:心神不定。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张质》:“质 之马为鬼所取…… 质 归憩数日,方能言,然神识遂闕。元和 六年,质 尉 彭城,李生 者为之宰,讶其神荡,説奇以导之,质 因具言也。”
- 9.
草表释义:⒈草拟章奏。《三国志·吴志·华覈传》:“晧 以 覈 年老,敕令草表,覈 不敢。”《明史·宁王权传》:“权 邀 燕王 单骑入城,执手大慟,具言不得已起兵故,求代草表谢罪。”⒉非正式的、预先填写的表格。
- 10.
覈考释义:审核拷问。《后汉书·班彪传上》:“固 弟 超 恐 固 为郡所覈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闕上书,得召见,具言 固 所著述意。”
- 11.
资産释义:⒈资财;产业。 《后汉书·崔駰传》:“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业。”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除蠹》:“因自诣郡,具言‘陈氏 豪暴日久,谨已除之,计其资产,足充当县一年税租’。”叶圣陶《倪焕之》十一:“富有资产,生活不成问题的,是一种人。”⒉指企业资金。⒊会计名词。资产负债表所列的一方,表示资金的运用情况。
- 12.
醉饱释义:⒈谓酒食过度。《左传·昭公十二年》:“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孔颖达 疏:“食充其腹谓之饱,酒卒其量谓之醉。醉饱者,是酒食饜足过度之名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具言 灌夫 醉饱事,不足诛。”唐 韩愈《顺宗实录二》:“或相聚饮食於肆,醉饱而去。”鲁迅《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包探,冒险家,英国 姑娘,菲洲 野蛮的故事,是只能当醉饱之后,在发胀的身体上搔搔痒的。”⒉“醉酒饱德”的略语。《隶释·魏大飨碑》:“莫不歆淫宴喜,咸怀醉饱。”
- 13.
采听释义:⒈探听。 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凌準 等主谋议唱和,採听外事。”宋 苏轼《谢制科启》:“通变者恐人才之未尽,故详於採听而畧於临时。”⒉犹采纳。宋 欧阳修《论修河第三状》:“臣前已具言 河 利害甚详,而未蒙採听。”⒊收集听取。《国语·晋语六》“风听臚言於市”三国 吴 韦昭 注:“采听商旅所传善恶之言。”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古今诗话》云:‘太祖 采听明远,每边事,纤息必知。’”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三·附录》:“旅蒙 盛杏蓀、唐景星、徐雨之 三观察,采听商情,禀请傅相帮办招商局。”
- 14.
麤涩释义:⒈亦作“麤澁”。亦作“麄涩”。粗恶;粗糙,不细润。《华严经·净行品》:“得麤涩食,当众愿生,心无染者,絶世贪爱。”《莲华经·随喜功德品》:“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麤涩,不疮胗。”唐 无名氏《玉泉子》:“夏侯孜 为左拾遗,常着 桂管 布衫朝謁。开成 中,文宗 无忌讳好文,问 孜 衫何太麄澁。具言 桂管 产此布,厚,可以御寒。”苏曼殊《遯迹记》:“时此众生,身体麤澁,光明转灭,无復神足,不能飞行。”⒉比喻艰困。宋 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嘉泰三年)》之二:“习熟渐久,方能捨燕安而乐麤澁,易脆腐而为坚强,劲虏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