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礼 [jù lǐ]
1. 备礼;安排仪式。
2. 指表示礼节。
4. 行礼。
具礼 引证解释
⒈ 备礼;安排仪式。
引《史记·淮阴侯列传》:“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守祧严具礼,掌节镇非常。”
⒉ 指表示礼节。
引明 叶盛 《水东日记·书简后具礼》:“今人书简后具礼,或误作‘礼如初’,或‘具礼如初’,或‘礼如左右前’等,虽名公卿亦有之。”
⒊ 行礼。
引《武王伐纣平话》卷上:“费仲 蒙旨至於殿下,具礼。”
《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太子、 胡嵩 二人见 比干 具礼毕, 比干 将二人邀入衙内,置酒管待二人。”
具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修举释义:⒈兴复;恢复。宋 范仲淹《奏乞两府兼判》:“至岁终,具礼乐有所损益,或废坠有所修举,画一进呈。”《明史·叶昇传》:“在镇六年,边备修举,外寇不敢犯。”⒉推行。宋 王安石《上富相公书》:“某不肖,当朝廷选用才能、修举法度之时,不以罪废而蒙器使,此其幸固已多矣。”⒊举办;举行。明 张居正《乞崇圣学以隆圣治疏》:“今一应大典礼,俱已次第修举。”⒋谓事务处理及时、得当。《旧唐书·李渤传》:“少府监 裴通,职事修举,合考上中。”
- 2.
小定释义:⒈稍得安定。《晋书·孝怀帝纪》:“辛巳,前 雍州 刺史 贾疋 讨 刘粲 於三辅,走之,关中 小定。”⒉指佛教徒坐禅的开始阶段。唐 元孚《月夜怀刘秀才》诗:“此时小定未禪寂,古塔月中松磬高。”⒊旧时缔结婚姻的初步手续,男家向女家用饰物等作为定礼。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或下小定、大定,或相媳妇与不相。”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礼制》:“今留都初缔姻,具礼往拜女家,曰‘谢允’;次具仪,曰‘小定’。”《天雨花》第三回:“因先人贪他富豪,结下姻亲,去年下了小定,花红酒礼,约费百金而已。”
- 3.
秕稗释义:⒈秕子和稗子。比喻轻贱。《左传·定公十年》:“饗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杜预 注:“秕,穀不成者。稗,草之似穀者。言享不具礼,秽薄若秕稗。”⒉以喻有害之物。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故另示通行飭查,总期除恶务尽,毋使萌芽滋长,存禾去莠,要令秕稗全无,所谓官清吏肃,一方百姓始克受福也。”
- 4.
衩衣释义:两侧开衩的长衣。古人用以称男子便服,始于 唐。唐 李廓《长安少年行》之六:“不乐还逃席,多狂惯衩衣。”《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元年》:“凝、彦昭 同举进士,凝 先及第,尝衩衣见 彦昭。”胡三省 注:“衩衣,便服不具礼也。”元 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误》卷十一:“衩衣二字,今人所常言也。凡交际之间,宾以世俗之所谓礼服来者,主欲从简便,必使人传言曰:‘请衩衣。’客於是以便服进。又有服宴褻之服而遇服交际之服者,必谢曰:‘衩袒无礼。’可见衩衣之语,起於 唐 人,而通行於今世也。”元 蒋子正《山房随笔》:“席上太守及诸公
- 5.
责状释义:⒈具结。宋 罗烨《醉翁谈录·大丞相判李淳娘供状》:“应干人责状并放监,萧章 具礼成亲。”元 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责状人 完颜阿可,见年六十岁,无疾病。”⒉施行刑罚。宋 沉括《梦溪笔谈·谬误》:“有编民犯法当杖脊,吏受賕,与之约曰:‘今见尹,必付我责状,汝第呼号自辩,我与汝分此罪,汝决杖,我亦决杖。’既而 包 引囚问毕,果付吏责状。”
- 6.
韩信坛释义:汉 刘邦 为 韩信 拜将所设的坛场。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何(萧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 信 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 韩信 也,一军皆惊。”后因以“韩信坛”泛指军中拜将帅的高台。亦谓被授予将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