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ù,(1) 器物。【组词】:器具。(2) 备有。【组词】:具备。具有。别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3) 备,办。【组词】:具呈。具结。具名。具领。敬具菲酌。(4) 古同“俱”,都,完全。(5) 量词,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尸体。【组词】:座钟一具。一具男尸。
zú,(1) 脚。【例句】: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画蛇添足。(2)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组词】:鼎足。碗足。(3) 充分,够量。【组词】:足月。足见。足智多谋。(4) 完全。【组词】:足以。足色。(5) 值得,够得上。【组词】:不足为凭。微不足道。(6) 增益。【组词】:以昼足夜。
jiè,(1) 防备。【组词】: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2) 革除不良嗜好。【组词】:戒除。戒烟。(3)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组词】:戒刀。戒尺。斋戒。(4) 准备。【组词】:戒途。戒装。(5) 古同“界”,界限。
1. 佛教名词。僧尼所受戒律之称。意谓戒条圆满充足,故名。其戒条数量,不尽一致。
⒈ 佛教名词。僧尼所受戒律之称。意谓戒条圆满充足,故名。其戒条数量,不尽一致。 中国 汉 族僧尼依据《四分律》受戒,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
引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善贤 闻已,心浄信解,求入法中,受具足戒。”
唐 黄滔 《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旋将西游,受具足戒于 襄州 龙兴寺。”
亦省作“具戒”。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及 阿难 之度出家也,其衣变为法服,及受具戒,更变为九条僧伽胝。”
宋 秦观 《圆通禅师行状》:“天禧 二年,普度天下僧,遂落髮受具戒。”
⒈ 佛教戒律之一。指比丘戒和比丘尼戒。
引《四分律·卷三四》:「世尊告阿难:『不应授年未满二十者具足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