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治 [xiū zhì]
1. 治理、修整。
例运河修治工程。
英[dredge;]
修治 引证解释
⒈ 制作。
引《韩非子·五蠹》:“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毕罗》:“今北人所谓磨磨,乃麵为之者,南人罕能修治。”
⒉ 修理整治。
引《汉书·宣帝纪》:“郡国宫馆,勿復修治。”
宋 苏轼 《与孙叔静七首》之六:“愿公愍其不幸,因巡检至其所,特为一言於彼守令,得稍修治其殯。”
老舍 《四世同堂》第一部八:“他特别注意修饰,凡能以人工补救天然的,他都不惜工本,虔诚修治。”
⒊ 谓处理事务合宜。
引《东观汉记·牟融传》:“居职修治,又善论议。”
⒋ 谓各安其位。
引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以 汉 之广博,士民之众多,朝廷之清明,上下之修治,而官无直吏,位无良臣。”
⒌ 特指整治饮食。
引《太平广记》卷四八三引 唐 房千里 《投荒杂录·岭南女工》:“故俚民争婚聘者,相与语曰:‘我女裁袍补袄,即灼然不会,若修治水蛇黄鱔,即一条必胜一条矣。’”
国语词典
修治 [xiū zhì]
⒈ 修理整治。
引《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修治学宫,春秋乡射。」
修治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修整释义:修理使完整或整齐:修整农具。 修整篱笆。
- 2.
修炼释义:指道家修养练功、炼丹等活动。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素质。
- 3.
修理释义:⒈对已损坏的东西给予加工,以便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作用。⒉修剪:修理果树。
- 4.
治理释义:⒈统治;管理:治理国家。班主任老师把这个班级治理得井井有条。⒉整修:治理黄河。
修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修释义:《书·说命下》:“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 ”孔 传:“交,非一之义。”孔颖达 疏:“令其交更修治己也。”后用为天子要求臣下匡助之词。
- 2.
供帐释义:⒈亦作“供张”。陈设供宴会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亦谓举行宴会。汉 班固《东都赋》:“尔乃盛礼兴乐,供帐乎 云龙 之庭。”《汉书·张延寿传》:“上为 放 供张,赐甲第,充以乘舆服饰。”唐 许敬宗《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待》诗:“万乘腾鑣惊歧路,百壶供帐饯离宫。”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元丰 八年之元日,适大朝会,有司宿供帐,设舆輅、仪物於 大庆殿 下。”《明史·海瑞传》:“曩 胡公 按部,令所过勿供张。”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一:“沿路州县除供张之外,还须修治道路。”⒉指供宴饮之用的帷帐、用具、饮食
- 3.
修利释义:谓因地势之利而修治。
- 4.
修文释义:⒈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⒉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 5.
修月释义:古代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见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
- 6.
偃革为轩释义:指停息武备,修治文教。
- 7.
减水河释义:人工开凿用来控制水势的河道。 《宋史·河渠志二》:“若来年虽未大兴 河 役,止令修治旧堤,开减水河,亦须调发丁夫。”《元史·河渠志三》:“减水河者,水放旷则以制其狂,水隳突则以杀其怒。”
- 8.
地坛释义:皇帝祭地的坛。又称“方泽”、“方丘”。今 北京市 安定门 外有 明 清 地坛,明 嘉靖 九年建,清 重加修治。方形,周围约五十丈,广八九丈,中有方坛。《清会典·工部》:“紫禁城之南,左太庙,右社稷。设坛於四郊:都城之巳为天坛,丑为地坛,卯为日坛,酉为月坛,未为先农坛,三坛附焉。”
- 9.
夜郎释义:中国古族名和古国名。 战国至汉时主要分布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及云南东北部、四川南部。经营农业。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汉武帝时,大臣唐蒙上书武帝修治夜郎道路,用夜郎精兵征服南越,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破南越后置牂牁郡,封夜郎侯为王,授王印夜郎滇池。--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 10.
完补释义:补救;修复。唐 元稹《授王播中书侍郎平章事兼盐铁使制》:“昔 萧何 用新造之 汉,而能调发子弟,完补败亡,使 关 东粮馈不絶者,以其尽得 秦 之图籍而周知其众寡也。”宋 苏轼《乞桩管钱氏地利房钱修表忠观及坟庙状》:“庙宇旧屋间架,元造广大,一百餘年不曾修治,例皆损塌,须得一起修葺,稍可完补。”金 元好问《存殁》诗:“汲 冢遗编要完补,可能虚负百年身。”
- 11.
宽缮释义:广加修治。
- 12.
张理释义:⒈张开(网罗)加以修治。 ⒉理睬。
- 13.
征缮释义:征收赋税,修治甲兵。《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以死无二。’” 缮:整治,备办。
- 14.
拟制释义:⒈比拟其规模制度。 《宋书·江夏王义恭传》:“修治馆宇,拟制 东城。”⒉草拟制订。如:下年度计划正在着手拟制。
- 15.
改修释义:⒈亦作“改脩”。 改建修治。《后汉书·王景传》:“河 决积久,日月侵毁……宜改脩堤防,以安百姓。”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匠者以为不祥,将加修葺。公曰:‘此天谴也。无所改修,以记吾过,且令戒惧不怠。’”⒉改过修身。《晋书·高阳王睦传》:“睦 退静思愆,改修其德。”《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进而有过则示惩,惩而改脩则復进,既不废法,亦无弃人。”⒊改缝,另制。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他还要她马上给可怜的孤儿改修一条棉裤呢!”
- 16.
改往修来释义:指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
- 17.
整葺释义:整理修治。
- 18.
杜母释义:⒈《后汉书·杜诗传》:“七年,迁 南阳 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於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於 召信臣,故 南阳 为之语曰:‘前有 召父,后有 杜母。’”后遂以“杜母”称扬父母官。明 汤显祖《牡丹亭·延师》:“杜母 高风不可攀,甘棠游憩在 南安。”⒉石竹子的别名。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四六:“石竹子,《本草》名瞿麦,一名巨句麦,一名大菊,一名大兰,又名杜母草、燕麦、蘥麦。”
- 19.
武卫释义:⒈谓以武力藩卫。 《书·禹贡》:“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 传:“文教外之二百里奋武卫,天子所以安。”《汉书·王莽传中》:“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⒉军制名。汉 末 曹操 为丞相,设武卫营。魏文帝 置武卫将军以统率禁旅。隋 置左右武卫,各置大将军、将军。唐 因 隋 制。宋 沿其制。元 初有武卫军,不久改称侍卫亲军。至元 二十六年设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管修治城隍等工役,性质与前不同。清 末也有武卫军的名称。《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初,王莽 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
- 20.
殷足释义:殷实,富足。《后汉书·杜诗传》:“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天下仓廩充实,百姓殷足。”《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六人里头,只有 刘 蒋 二人家事凉薄些儿。那四位却也一个个殷足。”《明史·冯琦传》:“比来天下赋额,视二十年以前,十增其四。而民户殷足者,则十减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