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境 [sì jìng]
1. 四周的边境;国境。
例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宋·苏洵《六国论》
英[borders;]
四境 引证解释
⒈ 四方疆界;四方边境地区。
引《孟子·梁惠王下》:“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幸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⒉ 引申指举国;四方疆界之内。
引《吕氏春秋·不侵》:“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
高诱 注:“举国皆贺,国中喜可知矣。”
《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这 绣江县 是 济南府 的外县,离府城一百一十里路,是 山东 有数的大地方,四境多有名山胜水。”
国语词典
四境 [sì jìng]
⒈ 四方国境。
引《孟子·梁惠王下》:「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二》:「幸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四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传乘释义:⒈转乘他车。《左传·庄公九年》:“公丧戎路,传乘而归。”杜预 注:“传乘,乘他车。”⒉古代兵车。《晋书·舆服志》:“追锋车,去小平盖,加通幰,如軺车,驾二。追锋之名,盖取其迅速也,施於戎阵之间,是为传乘。”⒊驿站的车马。清 唐甄《潜书·省刑》:“关市、桥樑、传乘、宾旅,未尝不治也,四境之内未尝不安也。”
- 2.
半折释义:⒈损失一半。 《战国策·齐策一》:“韩魏 战而胜 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⒉对折;减半。《书·无逸》“文王受命惟中身”唐 孔颖达 疏:“计九十七年,半折以为中身,则四十七时於身非中,言中身者,举全数而称之也。”⒊折断一半。唐 王建《江陵道中》诗:“菱叶参差萍叶重,新蒲半折夜来风。”
- 3.
周埏释义:四境。
- 4.
四垂释义:⒈从四面垂下来。⒉四境;四边。
- 5.
四垠释义:四境;天下。
- 6.
四塞释义:⒈指四方屏藩之国。⒉指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⒊指四方边塞,边境。⒋到处充塞。⒌四面蔽塞。
- 7.
四封释义:⒈四面疆界。⒉四境之内;四方。
- 8.
四履释义:⒈谓四境的界限。语本《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 周 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 河,南至于 穆陵,北至于 无棣。”杜预 注:“履,所践履之界。”南朝 梁 任昉《宣德皇后令》:“元功茂勋,若斯之盛,地狭乎四履,势卑乎九伯,帝有恧焉。”唐 杜牧《原十六卫》:“四履所治,指为别馆。”⒉四方。唐 卢照邻《释疾文·粤若》:“有 太公 兮卷舒龙豹,奄经营乎四履;有先生兮乘骑日月,期汗漫乎九垓。”唐 储光羲《观范阳递俘》诗:“四履封元戎,百金酬勇夫。”
- 9.
四极释义:⒈四方极远之地。⒉指四方极远之国。⒊四境。⒋古代神话传说中四方的擎天柱。⒌古代天文学名词。指日月周行四方所达的最远点。⒍指四肢。
- 10.
四海鼎沸释义: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 11.
四竟释义:同“四境”。《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慎其四竟,结其四援。”《墨子·耕柱》:“楚 四竟之田,旷芜而不可胜辟。”
- 12.
四鄙释义:⒈四方边境地区。 唐 陆贽《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五稼屡丰,四鄙不扰。”宋 王安石《开元行》:“由来犬羊著冠坐庙堂,安得四鄙无豺狼。”明 刘基《郁离子·螇螰》:“群臣辑睦,四鄙无事。”⒉指四境边民。《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季冬行秋令,则白露蚤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淮南子·时则训》:“行冬令,则风寒不时,鹰隼蚤挚,四鄙入保。”高诱 注:“四界之民,皆入城郭保聚也。”
- 13.
国臣释义:国君的臣属。 《墨子·天志中》:“今国君诸侯之有四境之内也,夫岂欲其国臣万民之相为不利哉?”《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五年》:“魏 京兆王 愉、广平王 怀 国臣多骄纵,公行属请,魏主 詔中尉 崔亮 穷治之。”
- 14.
守宰释义:指地方长官。《后汉书·朱浮传》:“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拜守宰者,印组光华,车骑辉赫,荣兼九族,取贵一时。”宋 秦观《鲜于子骏行状》:“閲守宰以求治,慎迁易以去弊。”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宋文帝 性仁厚恭俭,勤於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弛,百官谐於其职,守宰以六期为断,吏不苟免,民有所係,三十年间,四境之内,晏安无事。”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七章第三节:“冯跋 每次派遣守宰,都亲自接见,询问为政要领。”
- 15.
战鬨释义:战斗。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月初九日上谕》:“虽杀机起自革党,而四境之内皆吾赤子,一经战鬨,两有损伤。”
- 16.
扬名四海释义:扬名:传播名声。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 17.
推之四海而皆准释义: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 18.
殄平释义:消灭、平定,荡平。《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二年》:“上復遣 延王 戒丕、丹王 允 諭 克用,令且赦 茂贞,併力讨 行諭,俟其殄平,当更与卿议之。”《金史·习室传》:“于是殄平寇盗,招集流亡,四境以安。”
- 19.
海塞释义:四境,边疆。
- 20.
海表释义:⒈犹海外。 古代指中国四境以外僻远之地。⒉特指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