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限资 限资的意思
xiàn

限资

简体限资
繁体限資
拼音xiàn zī
注音ㄒㄧㄢˋ ㄗ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àn,(1) 指定的范围。【组词】:期限。界限。权限。局限。限额。(2) 指定范围。【组词】:限制。限于。限期。限价(官方指定最高或最低价格,不得超越)。无限。(3) 门槛。【组词】:门限。(4) 险阻。【组词】:关限。

zī,(1) 财物,钱财。【组词】:资源。物资。资财。资金。资费。资料。工资。川资(路费)。(2)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组词】:资本。外资。独资。合资。资方。(3) 供给,帮助。【组词】:资助。资送。资敌。可资借鉴。(4) 智慧能力。【组词】:资质。天资。(5) 出身和经历。【组词】:资格。资历。(6) 姓。

基本含义

限制资金或资源的使用

限资的意思

限资 [xiàn zī]

1. 亦作“限訾”。

3. 谓具备一定的财产,方得为吏。

限资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限訾”。谓具备一定的财产,方得为吏。

《汉书·景帝纪》“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宦”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古者疾吏之贪,衣食足知荣辱,限訾十算乃得为吏。”
清 茂苑惜秋生 《<官场现形记>叙》:“限资之例,始於 汉 代,定以十算,乃得为吏。开捐纳之先路,导输助之滥觴,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者,直是欺人之谈。”


限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治阿释义:指 晏子 治理 东阿 的故事。《晏子春秋·杂上四》:“景公 使 晏子 为 东阿 宰,三年,毁闻于国。景公 不説,召而免之。晏子 谢曰:‘婴 知 婴 之过矣,请復治 阿,三年而誉必闻于国。’景公 不忍,復使治 阿,三年而誉闻于国…… 景公 知 晏子 贤,迺任以国政,三年而 齐 大兴。”后因以“治阿”指吏治有方,政绩显著。《宋书·王华传》:“若才实拔羣,进宜尚德,治 阿 之宰,不必计年,免徒之守,岂限资秩。”
    • 2.
      计年释义:⒈计算年龄;考虑年龄。 《宋书·王华传》:“若才实拔羣,进宜尚德,治 阿 之宰,不必计年,免徒之守,岂限资秩。”《魏书·酷吏传·李洪之》:“洪之 始见 元后,计年为兄。”宋 陈师道《谢傅监》诗:“论交不计年,取材忘其愚。”⒉计算岁月多少。宋 胡宿《周大象可秘书丞任利有可殿中丞陈之损可右赞善大夫制》:“国家制法以检官成,计年而攷吏治,劳能者进,否劣知劝。”明 都穆《南濠诗话》:“吴师道 诗云:‘学诗浑似学参禪,竹榻蒲团不计年。’”
    • 3.
      资廕释义:亦作“资荫”。凭先代的勋功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封爵。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但以门衰,骨肉单弱,五服之内,傍无一人,播越他乡,无復资廕,使汝等沉沦厮役,以为先世之耻。”《周书·苏绰传》:“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唐 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如有资廕不补学生应举者,请礼部不在收试限。”
    • 4.
      输助释义:谓捐助资金或物品。《明史·唐定王桱传》:“请预借两税一年,令羣下捐俸,劝绅士输助,徵府县银穀未解者。”清 梅曾亮《光泽县育婴堂记》:“﹝建育婴堂﹞而邑之士大夫及过客,皆有输助。”欧阳巨源《<官场现形记>序》:“限资之例,始於 汉 代,定以十算,乃得为吏,开捐纳之先路,导输助之滥觴。”
    • 5.
      里行释义:官名。唐 置,宋 因之。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规定员额。唐 刘肃《大唐新语·举贤》:“初,周 以布衣直门下省,太宗 就命监察里行,俄拜监察御史。‘里行’之名,自 周 始也。”《新唐书·百官志三》:“开元 七年……又置御史里行使、殿中里行使、监察里行使,以未为正官,无员数。”宋 欧阳修《再论台官不可限资考札子》:“令举官自京官已上,不问差遣次第,惟材是举。使资浅者为里行,资深者入三院。”参阅 宋 高承《事物纪原·持宪储闱·里行》。
    • 6.
      限訾释义:见“限资”。

限资(xianz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限资是什么意思 限资读音 怎么读 限资,拼音是xiàn zī,限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限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