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东都门 东都门的意思
dōngdōumén

东都门

简体东都门
繁体東都門
拼音dōng dōu mén
注音ㄉㄨㄥ ㄉㄡ ㄇㄣ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dōng,(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组词】: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组词】: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3) 请客出钱的人。【组词】:作东。(4) 姓。

dōu dū,(1) 大都市。【组词】:都市。都会。通都大邑。(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组词】:首都。国都。京都。建都。(3) 美好。【例句】:“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4) 总。【组词】:都为一集。(5) 居。【例句】:“都卿相之位”。(6) 古代称头目、首领。(7) 姓。(1) 全,完全。【组词】:都要。功课学得都不错。(2) 表示语气的加重。【例句】:一动都不动。

mén,(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组词】:门儿。门口。开门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组词】:电门。(3) 途径,诀窍。【组词】:门径。门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组词】: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5) 事物的分类。【组词】:分门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组词】:教门。门徒。(7) 量词。【组词】:一门大炮。(8) 姓。

基本含义

指京城的城门,也泛指都市的门户。

东都门的意思

东都门 [dōng dōu mén]

1. 汉代长安城东门之一,即宣平门。

东都门 引证解释

⒈ 汉 代 长安 城东门之一,即 宣平门。

《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长安 城东出北头第一门曰 宣平门,民间所谓 东都门 ……又 疏广 太傅、 受 少傅,上疏乞骸归,公卿大夫为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即此门也。”
晋 张协 《咏史》:“蔼蔼 东都门,羣公祖二 疎。”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左思<咏史>》:“太平多欢娱,飞盖 东都门。”


东都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疏释义:亦作“二疎”。 指 汉宣帝 时名臣 疏广 与兄子 受。广 为太傅,受 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归日,送者车数百辆,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晋 张协《咏史》:“蔼蔼 东都门,群公祖二疎。”《隋书·韦世康传》:“欲追踪二 疎,伏奉尊命。”唐 护国《归山作》诗:“四皓将拂衣,二 疏 能挂冠。”明 何景明《蹇赋》:“予羡夫二 疏 之鉴止兮,齐县舆而脱驾。”
    • 2.
      宣平门释义:汉 代 长安 城东出北头第一门名 宣平门,也叫 东都门 或 都门,省称 宣平。
    • 3.
      滕公佳城释义:指 西汉 夏侯婴 墓地。《西京杂记》卷四:“滕公 驾至 东都门,马鸣,跼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縢公 使士卒掘马所跑地,入地三尺所,得石槨。縢公 以烛照之,有铭焉,乃以水洗写其文,文字皆古异,左右莫能知,以问 叔孙通,通 曰:‘科斗书也,以今文写之,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见白日,吁嘆 縢公 居此室。’縢公 曰:‘嗟乎天也,吾死其即安此乎?’死遂葬焉。”縢公 即 西汉 夏侯婴,官至太仆,初为 縢 令奉车,故号 縢公。后即用以为典。清 钱泳《履园丛话·书学·总论》:“文清 笑侍讲为灶下老婢,侍讲亦笑 文清 为 滕
    • 4.
      马冢释义:指 汉 滕公 夏侯婴 墓。《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八岁卒,諡为 文侯”唐 司马贞 索隐:“《三辅故事》曰:‘滕文公 墓在 饮马桥 东大道南,俗谓之 马冢。’《博物志》曰:‘公卿送 婴 葬,至东都门外,马不行,踣地悲鸣,得石椁,有铭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见白日,吁嗟 滕公 居此室。”乃葬之。’”
东都门是什么意思 东都门读音 怎么读 东都门,拼音是dōng dōu mén,东都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东都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