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东阁 东阁的意思
dōng

东阁

简体东阁
繁体東閣
拼音dōng gé
注音ㄉㄨㄥ ㄍ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ōng,(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组词】: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组词】: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3) 请客出钱的人。【组词】:作东。(4) 姓。

gé,(1)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组词】:楼阁。滕王阁。阁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2) 特指女子的卧房。【组词】:闺阁。出阁(出嫁)。(3) 小木头房子。【组词】:阁子。阁楼。(4) 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例句】:内阁(简称“阁”)。组阁。入阁。(5) 古同“搁”,停止。

基本含义

指官员之间互相勾结、串通,共同进行腐败、贪污等不法活动。

东阁的意思

东阁 [dōng gé]

1. 东厢的居室或楼房。

2. 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3. 明清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洪武十五年始置。清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5. 阁名。指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仇兆鳌注:“东阁,指东亭。”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一。

东阁 引证解释

⒈ 东厢的居室或楼房。

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牀。”
唐 任希古 《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閒扉。”

⒉ 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按,此义本作“东閤”,后世閤、阁形近音同混用。参见“东閤”。

唐 李商隐 《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一本作“閤”。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个东阁玳瑁筵,煞强如西厢和月等。”
清 龚自珍 《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客昆山》诗:“南天初返棹,东阁正留宾。”

⒊ 明 清 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 洪武 十五年始置。 清 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⒋ 阁名。指 东亭。故址在今 四川省 崇庆县 东。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东阁 官梅动诗兴,还如 何逊 在 扬州。”
仇兆鰲 注:“东阁,指 东亭。”
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東閤:东向的小门。 《汉书·公孙弘传》:“弘 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
王先谦 补注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
《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东平王 苍 为驃骑将军,开东閤延贤俊。”
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诗:“久废南山田,谬陪东閤贤。”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閤,为邦属故园。”


国语词典

东阁 [dōng gé]

⒈ 东向的小门。后用以指宰相招贤的地方。唐·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阁,为邦属故国。」

《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⒉ 明、清时大学士所冠殿阁衔之一,称为「东阁大学士」。

⒊ 地名。在今四川省简阳县东。


东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阁释义:⒈东厢的居室或楼房。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牀。”唐 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閒扉。”⒉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唐 李商隐《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一本作“閤”。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个东阁玳瑁筵,煞强如西厢和月等。”清 龚自珍《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客昆山》诗:“南天初返棹,东阁正留宾。”按,此义本作“东閤”,后世閤、阁形近音同混用。参见“东閤”。@
    • 2.
      儒科释义:⒈指儒学。 唐 贾岛《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山读书》诗:“濯足俱高洁,儒科慕 冉、颜。”⒉指科举考试之进士科。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宋郑公为国惜体》:“寳元 中,夏英公 以 陈恭公 不由儒科骤躋大用,心不平之。”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十:“三年而奉詔策,固南宫进士之所同;一举而首儒科,乃东阁郎君之未有。”《宋史·度宗纪》:“太中大夫 全清夫 儒科发身,恳陈换班,靖退可尚,特授 清远军 承宣使。”
    • 3.
      包戈释义:把武器裹扎起来。 谓偃武修文。语本《礼记·乐记下》:“武王 克 殷 返 商 ……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孔颖达 疏:“或以虎皮有文,欲以见文止武也。”宋 欧阳修《东阁雨中》诗:“瑶图新嗣圣,玉塞久包戈。”宋 司马光《辞免馆件札子》:“况圣朝包戈,专以文德怀抚北夷。”
    • 4.
      北庭释义:⒈指 汉 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 《后汉书·南匈奴传》:“南单于復上求灭北庭。”⒉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宋 陆游《记九月三十日夜半梦》诗:“东阁羣英鸣佩集,北庭大战捷旗来。”明 都穆《都公谈纂》卷下:“景泰 间,广陵伯 刘安 守 大同,郭登 为参将,时 英宗 在北廷。”清 孙枝蔚《春晚》诗:“送春画阁如南浦,缺雨良苗似北庭。”⒊唐 方镇名。属 陇右道。以其治所在 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 北庭 都护,故通称 北庭。辖西北 伊、西、庭 三州及 北庭都护府 境内诸军镇、守捉。其地后入 回纥,继入 吐蕃。唐
    • 5.
      南台释义:⒈十六国 夏 主 赫连勃勃 取 长安 后,称 长安 曰 南台。《晋书·地理志上》:“勃勃 僭号於 统万,是为 夏。置 幽州 牧於 大城,又平 刘义真 於 长安,遣子 璝 镇焉。号曰 南臺。”⒉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南朝 梁元帝《荐鲍几表》:“前宰 东邑,实有二 鲁 之风;近处 南臺,欲尊两 鲍 之则。”《通典·职官六》:“后汉 以来谓之御史臺,亦谓之兰臺寺。梁 及 后魏 北齐,或谓之 南臺。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清 王士禛《喜羡门阁学卜邻之作》诗:“东阁从容多
    • 6.
      吃虱子留后腿释义:亦作“喫蝨子留后腿”。形容小气,悭吝。《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东阁下排着筵席,原来 李克用 喫蝨子留后腿的人,因见 白娘子 容貌,设此一计,大排筵席。”
    • 7.
      大造释义:⒈大功劳;大恩德。 《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 恐惧,绥静诸侯,秦 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於西也。”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则幕府无德於 兗 土之民,而有大造於 操 也。”《三国志平话》卷上:“专令 张飞 持书远见,倘蒙大造,特为解围。非特 刘备 蒙恩,抑且生灵受惠。”⒉指天地,大自然。南朝 宋 谢灵运《宋武帝诔》:“业盛曩代,惠侔大造,泽及四海,功格八表。”唐 刘长卿《重推后却赴岭外待进止寄元侍郎》诗:“大造功何薄,长牟气尚冤。”明 李东阳《殿试读卷东阁次都宪屠公韵》:“文章妙极寰区选,陶冶同归
    • 8.
      宗士释义:北魏 时官名。宗师的僚属。《魏书·京兆王叉传》:“懌 入,遇 叉 於 含章殿 后,欲入 徽章东阁,叉 厉声不听。懌 曰:‘汝欲反邪?’叉 曰:‘元叉 不反,正欲缚反人。’叉 命宗士及直斋等三十人执 懌 衣袂,将入 含章东省,使数十人防守之。”《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元年》引其文,胡三省 注云:“魏 置宗师,宗士其属也。”
    • 9.
      官梅释义:官府所种的梅。 唐 杜甫《和裴廸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 何逊 在 扬州。”按,南朝 梁 何逊 为官在 扬州 时,官府中有梅,常吟咏其下,故云。宋 黄庭坚《雨中花慢》词:“政乐中和,夷夏宴喜。官梅乍传消息。待新年欢计,断送春色,桃李成阴。”清 赵翼《题谢蕴山观察种梅图》诗:“陋彼 孤山翁,徒夸疎影横,官梅与野梅,固难一例评。”按,孤山翁 指 宋 林逋。因其隐居终老 孤山,故称。其《山园小梅》诗云:“疎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10.
      家姬释义:私家蓄养的歌伎舞女或侍妾。宋 米芾《西园雅集图记》:“后有女奴,云鬟翠饰侍立,自然富贵风韵,乃 晋卿 之家姬也。”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李邴 少日作《汉宫春》,膾炙人口。时 王黼 为首相,忽招至东阁,开宴,延之上坐。出家姬数十人,皆絶色。酒半,羣唱是词侑觴,大醉而归。”
    • 11.
      开閤释义:亦作“开阁”。汉 公孙弘 为宰相,“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见《汉书·公孙弘传》。后以“开閤”指大臣礼贤爱士。唐 刘禹锡《答裴令公雪中讶白二十二与诸公不相访之什》诗:“玉树琼楼满眼新,的知开閤待诸賔。”唐 邵谒《论政》诗:“孙弘 不开阁,丙吉 寧问牛。”宋 曾巩《回亳州知府谏议状》:“伏惟开阁之初,偃藩甚乐。”边开边关。《收穫》1981年第4期:“忽听得北窗外有声响,好像滞重的大黑门在开合。”
    • 12.
      投名释义:⒈投递名帖。《北齐书·毕义云传》:“天保 元年四月,竇氏 皇姨祖载日,内外百官赴第吊省,义云 唯遣御史投名,身遂不赴。”《南史·齐纪上·武帝》:“时 休范 典籤 许公与 诈称 休范 在 新亭,士庶惶惑,诣垒期赴 休范,投名者千数。”宋 许顗《彦周诗话》:“刘涇 巨济 题诗一絶云:‘……后来可是无奇客,东阁投名尚不通。’”⒉谓入籍。宋 司马光《乞罢免役钱依旧差役札子》:“今召募四方浮浪之人充役……一旦事发则絜家亡去,变易姓名,往别州县投名,官中无由追捕。”
    • 13.
      拘絷释义:押系;束缚。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正始 九年举秀才”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然见 清河郡 内有一騏驥,拘縶后厩歷年,去 王良、伯乐 百八十里,不得骋天骨,起风尘,以此憔悴耳。”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故鷙禽以奋击拘縶,言鸟以智慧见笼。”《南史·孔靖传》:“侯景 陷 建鄴,朝士并被拘縶。”宋 司马光《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诗:“絳帐生徒东阁客,微官拘縶如樊笼。”《清史稿·太祖纪》:“解尔蔽手,去尔护项,毋自拘縶,不便於奋繫。”
    • 14.
      殿阁释义:⒈殿堂楼阁。《汉书·王莽传下》:“夏,蝗从东方来,蜚蔽天,至 长安,入 未央宫,缘殿阁。”唐 元稹《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诗:“荣光飘殿阁,虚籟合笙竽。”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树木丛阴中,殿阁屹然四五所。”⒉宋 代大学士皆带殿阁衔,以崇其资望,如 集贤殿、右文殿 之类。明 清 两代,大学士为内阁长官,仍以殿阁名入衔,如 明 之 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清 之 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 等。故宰执又通称为“殿阁”。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顺治 十五年,改内
    • 15.
      烂盈释义:粲然众多;粲然充满。语本《诗·大雅·韩奕》:“韩侯 顾之,烂其盈门。”郑玄 笺:“粲然鲜明且众多之貌。”唐 独孤及《唐故尚书祠部员外郎赠陕州刺史裴稹行状》:“既而济济俊士,烂盈东阁,邦之得贤,於斯为盛。”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幸盘荒五》:“见其堂奥帘幕,罗綺烂盈,粉黛环列。”
    • 16.
      煞强如释义:确实胜过;超过。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箇东阁玳筵开,煞强如西厢和月等。”《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马市一成,岁岁享无穷之利,煞强如抢掠的勾当。”
    • 17.
      王铎释义:明末清初书法家。字觉斯,号嵩樵,孟津(今属河南)人。明天启进士。弘光朝任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礼部尚书。擅行、草书,得力于颜真卿、米芾,用笔豪健而不失法度。亦能画山水、兰竹。
    • 18.
      返棹释义:亦作“返櫂”。乘船返回。泛指还归。《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刘老 ﹞办了些牲醴酒饌,重到墓间浇奠一番,哭了一场,返棹归 淮安 去了。”《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使君曰:‘贤壻放心前去,不必多忧,若得充囊之利,早图返棹。’言罢,分别而去。”清 龚自珍《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诗:“南天初返櫂,东阁正留宾。”清 柯悟迟《漏网喁鱼集·道光廿六年》:“弁勇返棹,官亦回城上详各宪。”
    • 19.
      録公释义:⒈录尚书事的敬称。《南齐书·海陵王纪》:“宣城王 辅政,帝起居皆諮而后行。思食蒸鱼菜,太官令答无録公命,竟不与。”《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并録尚书事”元 胡三省 注:“光武 不任三公,事归臺阁,惟録尚书事者权任稍重,自是迄于 齐 梁,谓之録公。”⒉宋 代南方称押司录事。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彭 献诗谢之曰:……‘令尹声声言有过,録公口口道无灾。思量也解开东阁,留取头蹄待秀才。’南方谓押司録事为‘録公’,览者无不絶倒。”
    • 20.
      骄侈释义:⒈骄傲自大。《左传·成公十七年》:“君骄侈而克敌,是天益其疾也。难将作矣!”《新唐书·房玄龄传》:“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明 张居正《答南学院周书》:“一切务为姑息弛纵,贾誉於众,以致士习骄侈,风俗日坏。”清 秋瑾《精卫石》诗:“举动自如无俗态,谦和举措不骄侈。”⒉骄纵奢侈。唐 韦应物《金谷园歌》:“当时豪右争骄侈,锦为步障四十里。”《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煜 性骄侈,好声色。”《明史·陶安传》:“帝尝御 东阁,与 安 及 章溢 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 言丧乱

东阁(dongg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东阁是什么意思 东阁读音 怎么读 东阁,拼音是dōng gé,东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东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