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 [dǐ bào]
1. 也叫“邸抄”、“邸钞”。中国古代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有关政治情报的抄本。宋代起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明末开始发行活字版本,到清代称“京报”
英[court bulletin;]
邸报 引证解释
⒈ 中国 古代报纸的通称。地方长官在京师设邸,邸中传抄诏令、奏章等,以报于诸藩,故称。 唐 已有, 宋 始称“邸报”。后世亦泛指朝廷官报。 清 代也称为“京报”,由报房商人经营。 明 崇祯 年间开始有活字版印本。参见参见“京报”。
引宋 苏轼 《小饮公瑾舟中》诗:“坐观邸报谈 迂叟,闲説 滁山 忆 醉翁。”
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韩翃》:“一日,夜将半,客叩门急,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誥。’ 翃 愕然曰:‘误矣。’客曰:‘邸报,制誥闕人,中书两进名,不从,又请之。’”
《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数日之后,邸报已到, 铁御史 行牌,将附库资财,尽给还 杨氏。”
《红楼梦》第九九回:“一日,在公馆闲坐,见桌上堆着许多邸报。”
国语词典
邸报 [dǐ bào]
⒈ 始于汉代,各郡国驻京邸官员,传抄京都诏令、奏章、宫廷及政治新闻于诸侯的文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报纸。后世因称朝廷官报为「邸报」。
引宋·苏轼〈小饮公瑾舟中〉诗:「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
邸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亲闱释义:父母所居的内室。因用以代称父母。宋 曾巩《洪州谢到任表》:“抚临便郡,获奉于亲闈;总制属城,实兼于故里。”《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廷章 一日,閲邸报,见父亲在 峨眉 不服水土,告病回乡。久别亲闈,欲谋归覲。”清 马之鹏《除夕得庐字》诗:“亲闈此夜思游子,客路经冬阻尺书。”亦代称翁姑。明 高明《琵琶记·几言谏父》:“那曾有媳妇不侍亲闈?”
- 2.
刀头蜜释义:喻贪小失大,利少害多。语本《四十二章经》:“财色之於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宋 薛季宣《读邸报》诗:“世味刀头蜜,人情屋上乌。”宋 范成大《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诗之二:“忧渴焦山业海深,贪渠刀蜜坐成禽。”
- 3.
告报释义:⒈告知;报告。⒉邸报。
- 4.
塘报释义:⒈军事情报。 亦指专职传递紧急军情报告的人。⒉邸报。⒊清代自京至省,驿站设有塘兵,沿途接替递送。后来发行报纸,塘报废。⒋浙东一带赛会时,由一个化装的孩子骑马先行,预示赛会队伍即将到来,称“塘报”。
- 5.
官报释义:⒈犹邸报。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官民们都不肯给他们超然,时时送来些搅扰他们的消息,或者是官报,或者是新闻。”欧阳予倩《桃花扇》第一场:“适才看见官报,据说官兵一连大败,流寇逼近京师,恐怕就要进城了。”⒉官家的录取通知书。明 阮大鋮《燕子笺·放榜》:“自家提塘官的便是,因在枢府效劳多年,蒙枢密老爷赏俺今年科场专走官报。”
- 6.
宫门抄释义:清 代宫廷的官报。由内阁发抄,内容包括宫廷动态、官员升除等。因由宫门口抄出,故名。又称邸抄。参见“邸报”。
- 7.
报房释义:发送邸报、书信的处所。
- 8.
报状释义:指邸报。
- 9.
蛇衔释义:⒈亦作“虵衔”。即蛇含。⒉谓蛇衔珠报恩。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宋薛季宣《读邸报》诗:“豺祭如生兽,虵衔欲报珠。”
- 10.
邮报释义:邸报。
- 11.
邸抄释义:亦作“邸钞”。即邸报。明 张煌言《上鲁国主启》:“春来閲邸抄,知去年十一月,缅 夷内变,导虏入 缅,致我 永历皇帝 蒙尘。”清 洪昇《长生殿·侦报》:“[外:]呀,他要诛君侧之奸,非反而何?且住,杨相 这本怎么不见邸抄?”清 龚自珍《明良论》四:“议处、察议之諭不絶於邸钞。”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七章:“我刚才一面看一面想起来 崇祯 九年春天在一份邸抄中看到兵科给事中 常自裕 的一封奏疏。”
- 12.
邸音释义:邸报所传的佳音。
- 13.
鑛穴释义:墓穴。清 顾炎武《与公肃甥书》:“邸报见二疏,深切时事。其捐纳一疏,似必准行,但恐行之而徒为大吏添一鑛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