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用 [shí yòng]
1. 《易·坎》:“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为世所用。亦指治世之才。
时用 引证解释
⒈ 本指在特定时间的作用。后指为当世所用。
引《易·坎》:“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王弼 注:“非用之常,用有时也。”
《北史·李彪传》:“﹝ 彪 ﹞识性严聪,学博坟籍,刚辩之才,颇堪时用。”
⒉ 为世所用。亦指治世之才。
引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
宋 梅尧臣 《依韵和丁元珍见寄》:“实惭寡时用,又顾无奇行。”
时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尺捶释义:旧时用作刑具的短杖。
- 2.
一星释义:⒈一颗星。⒉一点儿。⒊衡器上作标记的一个小点。⒋旧时用银为货币时,常称-钱为一星,即沿衡器上的标记而来。
- 3.
一者释义:⒈同时称举几个人或几件事物,分别逐一叙述时用之。《公羊传·文公十一年》:“兄弟三人,一者之 齐,一者之 鲁,一者之 晋。”《百喻经·灌甘蔗喻》:“昔有二人共种甘蔗而作誓言……一者念言:‘甘蔗极甜,若压取汁,还灌甘蔗树,甘美必甚。’”⒉常与“二者”、“三者”等连用,列举事物的原因、目的或条件。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楔子:“母亲!你孩儿此来,一者拜候岳母,二者上朝进取去。”《水浒传》第六一回:“我一者,去那里烧炷香,消灾灭罪;二者,躲过这场灾晦;三者,做些买卖,观看外方景致。”鲁迅《二心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
- 4.
一针两穴释义:透刺方法之一。指针刺操作时用一根针同时穿透两个腧穴的透刺法。
- 5.
一鼓一板释义: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 6.
三行释义:⒈祝酒三次。汉 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不已华乎?”《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酒若三行,便宜严驾。”《宋史·乐志十三》:“醆斝三行,盛仪斯举。”⒉三种德行。《周礼·地官·师氏》:“﹝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⒊春秋 时用战车作战,晋文公 五年(公元前632年)晋国 为抵御狄族,在上、中、下“三军”之外增设三支步兵,称“三行”,即中行、右行、左行。以配合原上、中、下的三军战车作战,两者合称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作三行以
- 7.
三马释义:⒈指北齐马子结三兄弟。⒉三枚筹马。马,投壶时用的筹子。⒊复姓。见明王鏊《震泽长语·姓氏》。
- 8.
上梁文释义:文体名。建屋上梁时用以表示颂祝的一种骈文。
- 9.
上牲释义:上等的牺牲。指祭祀时用的豕和羊。
- 10.
不吃烟火食释义: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 11.
世界时释义:以本初子午线所在时区为标准的时间。世界时用于无线电通信和科学数据记录等,以便各国取得一致。也叫格林尼治时间。
- 12.
业眼释义:造孽的眼。 多于自怨自詈时用之。
- 13.
东诸侯释义:东方的诸侯。《左传·成公十六年》:“且为公族大夫以主东诸侯。”《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东诸侯之师次於 鄫,以待 晋 师。”唐 时用为对封疆大员的誉称。唐 刘禹锡《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序:“贫道雅闻东诸侯之工为诗者莫若 武陵,今幸承其话言如得法印,寳山之下,宜有所持。”唐 李商隐《柳枝》诗序:“雪中,让 山 至,且曰:‘为东诸侯取去矣!’”
- 14.
丢盔卸甲释义: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盔,甲:古代作战时用的护头帽和护身服。
- 15.
严距释义:锐利的鸡距。鸡距,鸡跗蹠骨后方所生的尖突物,相斗时用来刺对方。
- 16.
个人释义:⒈一个人(跟“集体”相对):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集体领导同个人负责相结合。⒉自称,我(在正式场合发表意见时用):个人认为这个办法是非常合理的。
- 17.
中锋用笔释义:中锋用笔,就是在书画行笔也可以,但是要解释清楚,偏锋的部位,当时的使用状态。中锋用笔,在运笔时,还须有一定的技巧,清代书法家刘煦载提出“逆入,涩行,紧收”的观点,这六个字高度的概括了书写的全部用笔技巧。就是说,入笔时用逆锋,中间的运笔阶段涩行,笔画的末端收笔时使用回锋。
- 18.
主光释义:在摄影时用的照亮被摄物的主要光--亦称基本光。
- 19.
乌皮几释义:乌羔皮裹饰的小几案。古人坐时用以靠身。
- 20.
乌纱帽释义:简称乌纱。 古代官员戴的帽子。有时用作官职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