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条例 条例的意思
tiáo

条例

简体条例
繁体條例
拼音tiáo lì
注音ㄊㄧㄠˊ ㄌ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iáo tiāo, ◎ 挑取。【例句】:“蚕月条叠”。

lì,(1) 可以做依据的事物。【组词】:例证。例题。举例。例句。例如。(2) 规定。【例句】:例外(不按规定的,和一般情况不同的)。体例。凡例。条例。破例。发凡起例。(3) 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组词】:例会。例假。例行公事。(4) 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组词】:事例。病例。案例。

基本含义

指规定的法规或规章制度。

条例的意思

条例 [tiáo lì]

1. 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的法律文件。

安全条例。

[ regulations; ordinance; ]

2. 也指团体制定的章程。

组织条例。

[ rules; ]

条例 引证解释

⒈ 著作的义例、体例。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往者略依 胡毋生 条例,多得其正,故遂隐括,使就绳墨焉。”
《后汉书·郑兴传》:“﹝ 刘歆 ﹞美 兴 才,使撰条例、章句、传话,及校《三统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至 邓璨 《晋纪》,始立条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然不述作者之意,但於书名之下,每立一传,而又作九篇条例,编於卷首,盖亦辑略之意。”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予於癸丑秋,奉命视学 山 左,校閲之暇,咨访耆旧,广为搜索。明年冬, 秋帆先生 来抚 齐鲁,同有勒成一书之志,遂商榷条例,博稽群籍……成书二十四卷。”

⒉ 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的组织、职权等的法律文件。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若纵而不括,以养贼徒, 蜀州 大弊,必是未息。天恩允此请,乞作条例括法。”
《宋史·神宗纪一》:“甲子, 陈升之、王安石 创置三司条例,议行新法。”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待其敝且变,而急思所以救之,恐异日之破坏条例,将有甚焉者矣。”
浦安修 《赤子之心》:“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国防建设事业上。参加会议,了解情况,参与各种条例、条令的制定和修改。”

⒊ 泛指分条订立的章程、规则。

《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真人 见人心信服,乃立为条例……与神明共盟约,不得再犯;若復犯,身当即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杨文勤》:“谢薌泉 巡南漕归,告余曰:‘见公所定条例,每项皆有宽饶餘利,使人乐於从事’。”

⒋ 逐条列举。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元贞陈言》:“其言虽泛滥,至其条例时弊处,沉著痛快。”


国语词典

条例 [tiáo lì]

⒈ 分条订立的规则。

《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真人见人心信服,乃立为条例。」
《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此案已结,细查条例。」

规则 章程


条例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规则释义:⒈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交通规则。 书刊借阅规则。饭店管理规则。⒉规律;法则:自然规则。造字规则。⒊(在形状、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整齐:规则四边形。这条河流的水道原来很不规则。
    • 2.
      章程释义:⒈书面写定的组织规程或办事条例。⒉指办法:心里还没个准章程。

条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法一例释义:一法一例即一则法律法规和一则实施条例同时实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等。
    • 2.
      专条释义:⒈专门的条款。 ⒉条约的一种,犹言专门条例、特别条例。其范围较普通条约为狭,一般仅限于某一问题,且常含继续及补充性质。
    • 3.
      两合公司释义: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组织形式之一,由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所组成的公司。 在两合公司中,无限责任股东代表公司管理业务,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有限责任股东一般不管理业务,对公司债务的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参阅《新华月报》1951年1月号“私营企业暂行条例”。
    • 4.
      中率释义:谓符合军功封赏条例。 《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蔡 ﹞以 元朔 五年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 乐安侯。”司马贞 索隐引 小颜 云:“率,谓军功封赏之科,著在法令,故云中率。”清 宋学洙《张文忠公遗事》:“祖宗旧例,武臣必身临行阵,斩将搴旗,以功中率,乃得封。”
    • 5.
      中都释义:⒈京都。《史记·平准书》:“漕转 山东 粟,以给中都官。”司马贞 索隐:“中都,犹都内也。”《宋书·索虏传》:“使中都有鸣鸞之响,荒餘怀来苏之德。”宋 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⒉指一般城市。五代 陈陶《泉州刺桐花咏》之三:“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 6.
      丰折释义:清 乾隆 间定制:驻 藏 大臣及笔帖式,皆选京官充任,三年一调;本俸仍在京支领,入 藏 后,月给贴补折色银,称“丰折”。《卫藏通志·条例·职掌》:“应支驻 藏 大臣两衙门每月丰折加增及通译口粮,共银四百四十三两零。又应支司员笔帖式二员,每月丰折、通事口粮,共银八十五两九钱零。”
    • 7.
      乖牾释义:同“乖迕”。明 周圣楷《张居正本传》:“礼官所裁宗藩条例,多刻意抑损,且乖牾不可训。”《清史稿·刑法志一》:“维时各部院则例陆续成书,苟与刑律相涉,馆员俱一一釐正,故鲜乖牾。”
    • 8.
      事条释义:犹条例,法规。
    • 9.
      从重处罚释义:①刑罚上的从重处罚,指法院在法定刑幅度以内判处最重的或较重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了从重处罚的情节。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从重处罚,指在处罚标准之内给予最重的或较重的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其情节作了规定。
    • 10.
      仓法释义:有关国家粮仓管理事务的条例法律。
    • 11.
      会计法规释义:国家管理会计工作的法律、条例、规则、章程、制度等的总称。
    • 12.
      伦绪释义:条理;头绪。 宋 朱熹《答张敬夫书》:“两淮 屯田,两年来措置,不知成伦绪否?”《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帝问 王安石:‘制置条例如何?’安石 曰:‘已检讨文字,略见伦绪。’”
    • 13.
      例直释义:条例简明质直。
    • 14.
      例章释义:条例章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又缉匪贵用精於捕务之将弁,而尤在重用眼綫,水陆来往,川资犒赏所费甚鉅,现时财力艰窘,几难筹措,且无例章报销。”
    • 15.
      例规释义:⒈沿袭下来一贯实行的规矩;惯例。⒉旧时指按照惯例给的钱物:交例规。⒊条例和规章。
    • 16.
      供备释义:备办供给。《商君书·画策》:“黄帝 之世,不麛不卵,官无供备之民,死不得用槨。”《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时 袁术 僭号,策 以书责而絶之”裴松之 注:“《吴録》载 策 使 张紘 为书曰:‘……去冬传有大计,无不悚惧;旋知供备贡献,万夫解惑。’”宋 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年俭物贵,难於供备,而不敢不足。”《元典章·刑部二·罪囚无亲给粮》:“虽有亲属,若贫穷不能供备;或家属在他处住坐未知者,粮亦官给。”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除馆馆生,供备丰隆。”
    • 17.
      免除处罚释义:⒈刑罚上的免除处罚,即“免予刑事处分”,指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或有某种特殊情况(如犯罪后自首且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不判处刑罚。 其前提是确认犯罪分子有罪,因此虽不判处刑罚,仍可给予其他处分。我国刑法规定了免除处罚的情节。⒉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也有免除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其情节作了规定。
    • 18.
      党政机关释义:党政机关,狭义上是指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第一条对党政机关进行了定义: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党政机关,广义上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也包括各级党政机关派出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2013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 19.
      公布释义:(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事项)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公布于众。 公布新条例。食堂的账目每月公布一次。
    • 20.
      关升释义:⒈见“关陞”。 ⒉亦作“关升”。宋 制,按一定资历经核准升官。宋 叶适《送刘茂实序》:“及其久也,循习而例不明,以为凡仕者必关陞,必改官,此上所设以待人之求,而其进取条目之限当如此也。”宋 洪迈《容斋四笔·郎中用资序》:“郎中、员外郎亦自为两等,颇因履歷而授之。后来相承,必欲已关升知州资序者为郎中。”《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年》:“曾任知州而为郎官、卿监,曾任卿监、郎官而復出为监司之人,陈乞关陞者,依两任无人荐举条例,特与免用举主,理为资序。”

条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法一例释义:一法一例即一则法律法规和一则实施条例同时实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等。
    • 2.
      专条释义:⒈专门的条款。 ⒉条约的一种,犹言专门条例、特别条例。其范围较普通条约为狭,一般仅限于某一问题,且常含继续及补充性质。
    • 3.
      两合公司释义: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组织形式之一,由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所组成的公司。 在两合公司中,无限责任股东代表公司管理业务,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有限责任股东一般不管理业务,对公司债务的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参阅《新华月报》1951年1月号“私营企业暂行条例”。
    • 4.
      中率释义:谓符合军功封赏条例。 《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蔡 ﹞以 元朔 五年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 乐安侯。”司马贞 索隐引 小颜 云:“率,谓军功封赏之科,著在法令,故云中率。”清 宋学洙《张文忠公遗事》:“祖宗旧例,武臣必身临行阵,斩将搴旗,以功中率,乃得封。”
    • 5.
      中都释义:⒈京都。《史记·平准书》:“漕转 山东 粟,以给中都官。”司马贞 索隐:“中都,犹都内也。”《宋书·索虏传》:“使中都有鸣鸞之响,荒餘怀来苏之德。”宋 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⒉指一般城市。五代 陈陶《泉州刺桐花咏》之三:“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 6.
      丰折释义:清 乾隆 间定制:驻 藏 大臣及笔帖式,皆选京官充任,三年一调;本俸仍在京支领,入 藏 后,月给贴补折色银,称“丰折”。《卫藏通志·条例·职掌》:“应支驻 藏 大臣两衙门每月丰折加增及通译口粮,共银四百四十三两零。又应支司员笔帖式二员,每月丰折、通事口粮,共银八十五两九钱零。”
    • 7.
      乖牾释义:同“乖迕”。明 周圣楷《张居正本传》:“礼官所裁宗藩条例,多刻意抑损,且乖牾不可训。”《清史稿·刑法志一》:“维时各部院则例陆续成书,苟与刑律相涉,馆员俱一一釐正,故鲜乖牾。”
    • 8.
      事条释义:犹条例,法规。
    • 9.
      从重处罚释义:①刑罚上的从重处罚,指法院在法定刑幅度以内判处最重的或较重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了从重处罚的情节。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从重处罚,指在处罚标准之内给予最重的或较重的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其情节作了规定。
    • 10.
      仓法释义:有关国家粮仓管理事务的条例法律。
    • 11.
      会计法规释义:国家管理会计工作的法律、条例、规则、章程、制度等的总称。
    • 12.
      伦绪释义:条理;头绪。 宋 朱熹《答张敬夫书》:“两淮 屯田,两年来措置,不知成伦绪否?”《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帝问 王安石:‘制置条例如何?’安石 曰:‘已检讨文字,略见伦绪。’”
    • 13.
      例直释义:条例简明质直。
    • 14.
      例章释义:条例章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又缉匪贵用精於捕务之将弁,而尤在重用眼綫,水陆来往,川资犒赏所费甚鉅,现时财力艰窘,几难筹措,且无例章报销。”
    • 15.
      例规释义:⒈沿袭下来一贯实行的规矩;惯例。⒉旧时指按照惯例给的钱物:交例规。⒊条例和规章。
    • 16.
      供备释义:备办供给。《商君书·画策》:“黄帝 之世,不麛不卵,官无供备之民,死不得用槨。”《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时 袁术 僭号,策 以书责而絶之”裴松之 注:“《吴録》载 策 使 张紘 为书曰:‘……去冬传有大计,无不悚惧;旋知供备贡献,万夫解惑。’”宋 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年俭物贵,难於供备,而不敢不足。”《元典章·刑部二·罪囚无亲给粮》:“虽有亲属,若贫穷不能供备;或家属在他处住坐未知者,粮亦官给。”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除馆馆生,供备丰隆。”
    • 17.
      免除处罚释义:⒈刑罚上的免除处罚,即“免予刑事处分”,指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或有某种特殊情况(如犯罪后自首且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不判处刑罚。 其前提是确认犯罪分子有罪,因此虽不判处刑罚,仍可给予其他处分。我国刑法规定了免除处罚的情节。⒉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也有免除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其情节作了规定。
    • 18.
      党政机关释义:党政机关,狭义上是指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第一条对党政机关进行了定义: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党政机关,广义上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也包括各级党政机关派出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2013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 19.
      公布释义:(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事项)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公布于众。 公布新条例。食堂的账目每月公布一次。
    • 20.
      关升释义:⒈见“关陞”。 ⒉亦作“关升”。宋 制,按一定资历经核准升官。宋 叶适《送刘茂实序》:“及其久也,循习而例不明,以为凡仕者必关陞,必改官,此上所设以待人之求,而其进取条目之限当如此也。”宋 洪迈《容斋四笔·郎中用资序》:“郎中、员外郎亦自为两等,颇因履歷而授之。后来相承,必欲已关升知州资序者为郎中。”《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年》:“曾任知州而为郎官、卿监,曾任卿监、郎官而復出为监司之人,陈乞关陞者,依两任无人荐举条例,特与免用举主,理为资序。”

条例造句

1.我们确实应该在写作方面下工夫,直到紧要关头也不能放弃,坚持实行我们每个月通常制定的条例

2.第四条规定,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为增值额。

3.可以说明如果贴上安全条例

4.新的条例一公布,群众可能会说长道短的,你们要多做工作。

条例(tiao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条例是什么意思 条例读音 怎么读 条例,拼音是tiáo lì,条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条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