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鼻 [chì bí]
1. 古谓齄鼻,俗称酒渣鼻、酒糟鼻。症状为鼻准发红,久则呈紫黑色,甚者可延及鼻翼,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高低不平,状如赘疣。
赤鼻 引证解释
⒈ 古谓齇鼻,俗称酒渣鼻、酒糟鼻。症状为鼻準发红,久则呈紫黑色,甚者可延及鼻翼,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高低不平,状如赘疣。
引《素问·刺热篇》:“脾热病者,鼻先赤。”
《金瓶梅词话》第九三回:“因见 任道士 年老赤鼻,身体魁伟。”
赤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赤壁矶释义:见“赤鼻磯”。
- 2.
赤壁赋释义:赋篇名。 北宋苏轼作。有前后两篇。写于作者两度游览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时。《前赤壁赋》较有名。赋中凭吊古迹,表达了作者对江山风物的热爱和旷达的心胸,但也有人生虚无的消极思想。
- 3.
赤鼻释义:古谓齇鼻,俗称酒渣鼻、酒糟鼻。症状为鼻準发红,久则呈紫黑色,甚者可延及鼻翼,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高低不平,状如赘疣。《素问·刺热篇》:“脾热病者,鼻先赤。”《金瓶梅词话》第九三回:“因见 任道士 年老赤鼻,身体魁伟。”
- 4.
赤鼻矶释义: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黄州市 城西北 江 滨,因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也称 赤壁。宋 薛季宣《晚渡东坡》诗:“赤鼻磯 头横曙烟,吴王城 下浪连天。”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二·黄州府》:“赤鼻山 在府城西北 汉川门 外,屹立 江 滨,土石皆带赤色。下有 赤鼻磯,今亦名 赤壁山,苏軾 以为 周瑜 败 曹公 处,非也。”亦作“赤壁磯”。元 宋方壶《梧叶儿·怀古》曲:“黄州 地,赤壁磯,衰草接天涯。周公瑾、曹孟德,果何为?都打入渔樵话里。”
- 5.
雄剑释义:⒈亦作“雄劒”。 指 春秋 吴国 干将 所铸二剑之一。《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列士传》:“干将、莫耶 为 晋君 作劒,三年而成。劒有雄雌,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劒献君,留其雄者。谓其妻曰:‘吾藏劒在南山之阴,北山之阳。松生石上,劒在其中矣。君若觉,杀我,尔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觉,杀 干将。妻后生男,名 赤鼻,具以告之。赤鼻 ……乃逃 朱兴山 中,遇客,欲为之报,乃刎首,将以奉 晋君。客令鑊煑之,头三日跳不烂。君往观之,客以雄劒倚拟君,君头堕鑊中。”⒉泛指宝剑。南朝 梁简文帝《七励》:“拭龙泉之雄剑,莹 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