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署释义:汉 时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称。《后汉书·和帝纪》:“引三署郎召见禁中。”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署谓五官署也,左、右署也,各置中郎将以司之。郡国举孝廉以补三署郎,年五十以上属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唐 沉佺期《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明朝题 汉 柱,三署有光辉。”清 袁枚《随园随笔·官职》:“杨雄 为侍郎,乃三署郎,非尚书郎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 2.
公车司马令释义:汉 官名。掌管司马门和宫中的警卫事宜。属卫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卫尉,秦 官,掌宫门卫屯兵,有丞。景帝 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復为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賁三令丞。”颜师古 注引《汉官仪》:“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闕下凡所徵召皆总领之。”《后汉书·百官志二》:“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闕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徵诣公车者。”刘昭 注引《献帝起居注》:“建安 八年,议郎 卫林 为公车司马令,位随将、大夫。旧公车令与都官、长史位从将、大夫,自 林 始。”
- 3.
副车释义:⒈皇帝的从车。 《史记·留侯世家》:“秦皇帝 东游,良 与客狙击 秦皇帝 博浪沙 中,误中副车。”司马贞 索隐:“《汉官仪》:天子属车三十六乘。属车即副车,而奉车郎御而从后。”《隋书·礼仪志五》:“俗人名曰五帝车者,盖副车也。”清 沉绍姬《咏古》:“为报 韩 仇奋一椎,副车虽误亦雄哉!”⒉谓帝婿。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副车弟尝得 太祖 赐后詔一以藏之。”宋 岳珂《愧郯录·国初宫禁节料钱》:“副车,盖 絛 谓其弟 鞗,尚 徽宗 女 茂德帝姬 云。”⒊清 代称乡试的副榜贡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于
- 4.
双笔释义:《太平御览》卷六○五引《汉官仪》:“尚书令僕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旧唐书·李峤传》:“﹝ 李嶠 ﹞为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后以“双笔”为颂人出任官职或文才出众之词。
- 5.
命卿释义:⒈由天子所任命的诸侯之卿。《左传·成公二年》:“不使命卿镇抚王室。”杨伯峻 注:“‘命卿’,由 周 王室加以任命之卿。《礼记·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可见‘命卿’制度之一斑。”《汉书·王嘉传》:“‘故继世立诸侯,象贤也。’虽不能尽贤,天子为择臣,立命卿以辅之。”颜师古 注:“命卿,命於天子者也。”⒉汉 代县丞、县尉皆受命于朝廷,故亦称命卿。《汉官仪》卷上:“大县,丞、左右尉,所谓命卿三人。小县,一尉、一丞,命卿二人。”
- 6.
官骑释义:⒈王室的骑兵。《史记·秦始皇本纪》:“长信侯 毐 作乱而觉,矫王御璽及太后璽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 翟 君公、舍人,将欲攻 蘄年宫 为乱。”《后汉书·中山简王焉传》:“詔 焉 与俱就国,从以虎賁官骑。”李贤 注引《汉官仪》:“騶骑,王家名官骑。”⒉泛指官府的骑兵。《晋书·王祥传》:“赐安车駟马,第一区,钱百万,绢五百匹,牀帐簟褥,以舍人六人为 睢阳公 舍人,置官骑二十人。”唐 王维《酬慕容上》诗:“挟轂双官骑,应门五尺僮。”
- 7.
开阳释义:⒈北斗七星的第六星。 《文选·张衡<思玄赋>》:“据开阳而頫眡兮,临旧乡之暗蔼。”李善 注引《春秋运斗枢》:“北斗七星,第六开阳也。”⒉东汉 时 洛阳 城门名。汉 应劭《汉官仪》卷上:“开阳门 始成,未有名。夜有一柱来止楼上。瑯邪 开阳县 上言:县南城门一柱飞去。光武皇帝 使来识,视之良是,遂坚缚之,因刻记其年月,以名门焉。”晋 潘岳《怀旧赋》:“启 开阳 而朝迈,济清 洛 以径渡。”南朝 梁简文帝《招真馆碑》:“开阳 木飞,材选海檀。”
- 8.
执虎子释义:《汉官仪》卷上:“侍中,左蝉右貂,本 秦 丞相史,往来殿中,故谓之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属。”后因以“执虎子”戏称侍中。
- 9.
掖庭释义:⒈亦作“掖廷”。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汉书·杜延年传》:“时 宣帝 养於掖庭,号皇曾孙。”《后汉书·班固传上》:“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李贤 注引《汉官仪》:“婕妤以下皆居掖庭。”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元载 之败,其女 资敬寺 尼 真一 纳于掖庭。”清 钱谦益《继妻姚氏赠宜人制》:“追慕 原陵,永怀 长乐,访问掖庭椒房之故事,感叹 曾参、王骏 之坠言。”⒉宫中官署名。掌后宫贵人采女事,以宦官为令丞。秦 代名永巷,汉武帝 太初 元年改为掖廷。东汉 分为二,设掖庭令、永巷令。《后汉书·百
- 10.
握兰释义:⒈汉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兰,香草。后以“握兰”指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近臣。⒉古时握兰以赠别。⒊喻孝养父母。
- 11.
暴室释义:汉 官署名。 属掖庭令,主织作染练。宫中妇人有疾病及后妃之有罪者亦居此室。《汉书·宣帝纪》:“既壮,为取暴室嗇夫 许广汉 女。”颜师古 注:“暴室者,掖庭主织作染练之署,故谓之暴室,取暴晒为名耳。或云薄室者,薄亦暴也。今俗语亦云薄晒。”《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邓皇后》:“八年,詔废后,送暴室,以忧死。”李贤 注引《汉官仪》:“暴室在掖庭内,丞一人,主宫中妇人疾病者。其皇后、贵人有罪,亦就此室也。”《晋书·赵王伦传》:“收 吴太妃、赵粲 及 韩寿 妻 贾午 等,付暴室考竟。”宋 苏辙《学士院端午帖子·皇太后
- 12.
百鍊释义:⒈亦作“百炼”。多次锻炼;久经磨炼。汉 应劭《汉官仪》卷上:“金取坚刚,百鍊不秏。”《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孙(孙礼)疏亮亢烈,刚简能断;卢(卢毓)清警明礼,百鍊不消,皆公才也。”明 陈汝元《金莲记·郊遇》:“三昧上真炁已全,百炼中凡心俱浄。”⒉宝刀名。晋 崔豹《古今注·舆服》:“吴大帝 有宝刀三……一曰百鍊,二曰青犊,三曰漏影。”
- 13.
胡市释义:与胡人交易。亦泛指与外族交易。汉 应劭《汉官仪》卷上:“拥节。长史一人,司马二人,皆六百石。并领 鲜卑,客赐质子,岁时胡市焉。”《后汉书·刘虞传》:“而 虞 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 上谷 胡市之利,通 渔阳 盐铁之饶。”
- 14.
薄伐释义:⒈征伐;讨伐。 《诗·小雅·出车》:“赫赫 南仲,薄伐 西戎。”《晋书·孙楚传》:“宣王 薄伐,猛鋭长驱,师次 辽阳,而城池不守。”清 吴伟业《滇池铙吹》之三:“鬼国 三年劳薄伐,王师五月下殊方。”⒉即簿伐。指先世官籍。薄,通“簿”。汉 应劭《汉官仪》卷上:“丞,皆选孝廉郎年少薄伐者。”《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案品状则实才未必当,任薄伐则德行未为敍,如此则殿最之课,未尽人才。”⒊犹敲击。《老残游记》第十回:“耳中但听得风声,水声,人马蹙踏声,旌旗熠熠声,干戈击轧声,金鼓薄伐声。”
- 15.
赐笔释义:汉 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令僕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 ”后因以“赐笔”指受到君王宠爱恩赐。
- 16.
赐香释义:⒈谓贵人向寺庙敬香。 唐 郑谷《定水寺行香》诗:“听经看画绕虚廊,风拂金鑪待赐香。”⒉赠送鸡舌香。桓帝 时,侍中 廼存,年老口臭,上出鸡舌香与含之。见 汉 应劭《汉官仪》卷上。后用以表示见知于皇上。宋 苏轼《景纯复以二篇仍次其韵》:“蟾枝不独同攀桂,鸡舌还应共赐香。”清 查慎行《吴船花烛词》之九:“曾趋粉署殿东厢,鸡舌犹餘旧赐香。”
- 17.
青琐拜释义:汉 应劭《汉官仪》卷上:“黄门郎,每日暮,向 青琐门 拜,谓之夕郎。”后因以“青琐拜”称拜官黄门侍郎。唐 罗衮《赠罗隐》诗:“向夕便思 青琐 拜,近年寻伴 赤松 游。”原注:“隐 开平 中召拜夕郎,不就。”
- 18.
鸡舌香释义:即丁香。古代尚书上殿奏事,口含此香。《初学记》卷一一引 汉 应劭《汉官仪》:“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唐 刘禹锡《郎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而继和》:“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明 陈汝元《金莲记·接武》:“御杯共醉龙头榜,春雪同含鸡舌香。”亦省作“鸡香”、“鸡舌”。唐 黄滔《遇罗员外衮》诗:“豸角戴时垂素髮,鸡香含处隔青天。”唐 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攻讨》诗:“暂逐虎牙临故絳,远含鸡舌过新年。”元 李裕《次宋编修显
- 19.
黄门鼓吹释义:⒈乐曲名。后汉 乐有四品:《大予乐》、《周颂雅乐》、《黄门鼓吹》和《短箫铙歌》。《后汉书·礼仪志中》“高祖 定 秦 之月,元年岁首也”刘昭 注引 汉 蔡邕《礼乐志》:“三曰《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羣臣,《诗》所谓‘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者也。”⒉职官名。《后汉书·安帝纪》:“壬午,詔太僕、少府减黄门鼓吹,以补羽林士。”李贤 注引《汉官仪》:“黄门鼓吹百四十五人。”《宋书·礼志五》:“黄门鼓吹、及钉官僕射、黄门鼓吹史主事……给絳褠,武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