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重施 重施的意思
zhòngshī

重施

简体重施
繁体
拼音zhòng shī
注音ㄓㄨㄥˋ ㄕ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òng chóng,(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组词】: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2) 程度深。【组词】:重色。重病。重望。重创。(3) 价格高。【组词】:重价收买。(4) 数量多。【组词】: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5) 主要,要紧。【组词】: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组词】:重视。尊重。器重。隆重。(7) 言行不轻率。【组词】:慎重。自重。(1) 再。【组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2)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3) 层。【组词】: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shī,(1) 实行。【组词】:施工。施政。设施。施展。施教(jiào )。施为(wéi)。施威。实施。措施(办法)。发号施令。(2) 用上,加工。【组词】:施肥。施粉。(3) 给予。【组词】:施礼。施诊。施恩。(4) 姓。

基本含义

再次施行或实施某项行动或计划。

重施的意思

重施 [zhòng shī]

1. 优厚的施与。

重施 引证解释

⒈ 优厚的施与。

《左传·僖公十三年》:“重施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
杨伯峻 注:“重施,指既纳 夷吾,又糶之粟。”
《左传·文公二年》:“孟明 增修国政,重施於民。”
宋 谢枋得 《谢宋亦山惠米启》:“吾能报德,敢忘重施之 秦 输。”


重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头髻释义:发髻,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唐 顾况《险竿歌》:“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綰头髻盘旋风。”《元典章新集·刑部·挖损两眼成废疾》:“﹝ 曹辛三 ﹞用右手将叔 曹庆二 头髻揪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他洗过了脸,梳掠了头髻,重施脂粉。”许钦文《鼻涕阿二》一:“胖而高的头髻梳在前额上,是蝴蝶形的。”
    • 2.
      并同释义:⒈共同;一起。《东观汉记·张奂传》:“﹝张奂﹞使匈奴休屠各及朔方乌桓并同反叛。”⒉全同。《隋书·礼仪志五》:“今耕根车,以青为质,三重施盖,羽葆雕装,并同玉輅。”唐韩愈《袁州申使状》:“今既频奉文牒,前后并同,在愈不胜战惧之至。”
    • 3.
      理妆释义:⒈亦作“理粧”。 整理妆饰。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山溪烈妇》:“﹝妇﹞乃归房中,晨起理粧,易新衣。”《红楼梦》第九回:“彼时 黛玉 才在窗下对镜理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我同了他过来,取了奩具给他重新理妆,他洗过了脸,梳掠了头髮,重施脂粉。”⒉见“理妆”。
    • 4.
      补刺释义:⒈缝补。⒉重施墨刑。
    • 5.
      连六鼇释义:亦作“连六鰲”。 相传 渤海 之东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动,天帝命巨鳌十五,分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见《列子·汤问》。后因以为善钓之典实。宋 刘攽《和罗著作渔翁》:“龙伯国 人连六鰲,二山漂流不能止。”清 李调元《金鳌岭》诗:“我闻 龙伯 人,巨钓连六鰲。”亦省作“连六”。唐 张友正《钓鳌赋》:“谓优游以无穷,何瞬息而连六。”明 杨基《钓鳌海客歌》:“重施 龙伯国 人技,一展丝纶连六归。”
    • 6.
      重施释义:优厚的施与。 《左传·僖公十三年》:“重施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杨伯峻 注:“重施,指既纳 夷吾,又糶之粟。”《左传·文公二年》:“孟明 增修国政,重施於民。”宋 谢枋得《谢宋亦山惠米启》:“吾能报德,敢忘重施之 秦 输。”

重施(zhong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重施是什么意思 重施读音 怎么读 重施,拼音是zhòng shī,重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重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