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士 [zhōng shì]
1. 军衔的一级,军士中的第二等级,低于上士,高于下士。
英[ sergeant; ]
2. 一般人。
英[ the average person; ]
中士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名。其禄位在上士之下,下士之上。
引《孟子·万章下》:“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⒉ 指中等德行的人。
引《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⒊ 指一般士人。
引汉 牟融 《理惑论》:“诵诗书,修礼节,崇仁义,乡人传业,名誉洋溢;此中士所施行,恬淡者所不恤。”
⒋ 指中等身材的人。
引《周礼·考工记·弓人》:“弓长六尺有六寸,谓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长六尺有三寸,谓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长六尺,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郑玄 注:“人各以其形貌大小服此弓。”
贾公彦 疏:“此以弓有长短三等,人亦有长短三等而言……以长者为上士,次者为中士,短者为下士。”
⒌ 指中等道行的道士。
引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上士举形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⒍ 军衔的一级。低于上士,高于下士。
⒎ 指 中国 人士。
引蠡勺居士 《<昕夕间谈>小序》:“因逐节翻译之成为 华 字小説,书名《昕夕间谈》,陆续附刊,其所以广中士之见闻,所以记 欧洲 之风俗者,犹其浅焉者也。”
国语词典
中士 [zhōng shì]
⒈ 中等的人。
引《老子·第四一章》:「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⒉ 职官名。禄位在上士之下,下士之上。
引《孟子·万章下》:「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
⒊ 现行军士阶级之一。位次高于下士,低于上士。
⒋ 佛教用语。三士之一。指追求个人解脱的小乘人。
中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养士释义:⒈谓设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礼记·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⒉培养人才。《汉书·贾山传》:“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美者善养士。”唐 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将务选士之道,必精养士之方。”明 王琼《双溪杂记》:“洪武 初,天下学校养士,岁贡一人。”⒊谓收罗、供养贤才。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五代 刘洞《石城怀古》诗:“千里 长江 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清 吴伟业《汴梁》诗:“此地 信陵 曾养士,只今谁解救王孙。”郭沫若《中国史稿
- 2.
再命释义:⒈即二命。 周 代的官爵分为九个等级,称九命。九命最高,一命最低。再命属第八个等级。天子之中士,公、侯、伯之大夫和子、男之卿都属再命。见《周礼·春官·典命》、《地官·党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晋襄公 ﹞以再命命 先茅 之县赏 胥臣 曰:‘举 郤缺,子之功也。’”《左传·昭公十二年》:“叔孙昭子 以再命为卿。”⒉泛指低级官吏。清 龚自珍《明良论》一:“崇文门 以西,彰义门 以东,一日不再食者甚众,安知其无一命再命之家也?”参见“九命”。
- 3.
军井释义:军中士众用的井。
- 4.
列士释义:⒈即元士。古称天子之上士。别于诸侯之士。一说,古时上士、中士和下士的统称。《春秋·哀公十一年》:“王及列士皆有馈餎。”《国语·鲁语下》:“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清 方苞《读邶鄘至曹桧十一国风》:“盖古者自公卿至於列士,职以诗献。”⒉有名望的人。《管子·君臣下》:“布法出宪,而贤人列士尽归功能於上矣。”《荀子·大略》:“子赣、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⒊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之士。明 陈继儒《珍珠船》卷二:“要离 古列士,伯鸞 清高,可令相近。”鲁迅《<朝花夕拾>后记》:“汉 朝人……多
- 5.
初一释义:⒈第一,最先。《书·洪范》:“初一曰五行。”⒉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清 翟灏《通俗编·天文》:“京中士夫贺正,皆于初一元旦。”⒊初级中学一年级的省称。
- 6.
前歌后舞释义: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
- 7.
区中释义:人世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迫区中之隘陜兮,舒节出乎北垠。”唐 王昌龄《裴六书堂》诗:“窗下长啸客,区中无遗想。”宋 范仲淹《老子犹龙赋》:“圣人之道也,无幽不通,一则致霖雨於天下,一则宣教化於区中。”清 魏源《杂诗》之四:“寧知区中士,中有百年恨。维帝高冥冥,安闻下土怨。”
- 8.
司市释义:官名。掌管市场的治教政刑、量度禁令等。《周礼·地官·序官》:“司市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郑玄 注:“司市,市官之长。”孙诒让 正义:“司市者以下至泉府十官,并掌国市政令、刑禁、货贿之事。”《汉书·食货志下》:“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价),各自用为市平。”参阅《周礼·地官·司市》。
- 9.
命士释义:⒈古代称受有爵命的士。《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唐 刘禹锡《观市》:“由命士已上不入於市,周 礼有焉。”清 王筠《菉友肊说》:“礼之设也,皆由命士以上,而不下庶。”⒉汉 王莽 时代指俸禄五百石之士。《汉书·王莽传中》:“更名秩百石曰庶士,三百石曰下士,四百石曰中士,五百石曰命士,六百石曰元士。”
- 10.
地利不如人和释义:“地利”指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 11.
墨卷释义:⒈明清科举制试卷名目之一。 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试卷,称墨卷。墨卷由誊录生用朱笔誊录,再送试官评阅,称硃卷。⒉宋以来,称取中士人的文章为程文。
- 12.
壹命释义:周 代分官爵为九等,称九命。 “壹命”是对最低一级官吏的任命,王之下士,公侯伯之士,子男之大夫等皆是。《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九命作伯。”郑玄 注:“始见命为正吏。谓列国之士於子、男为大夫,王之下士亦一命。郑司农 云:‘受职,治职事。’”《礼记·祭义》:“壹命齿於乡里,再命齿於族,三命不齿。族有七十者弗敢先。”孙希旦 集解:“天子下士一命,中士再命,上士三命。齿於乡里,谓与其同乡里之人,以年齿为次序也。”
- 13.
外饔释义:官职,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还配有史四人,胥十人,徒一百人。
- 14.
官帅释义:指中士、下士等众官。 帅,当作“师”。
- 15.
宫人释义:⒈妃嫔、宫女的通称。《易·剥》:“贯鱼,以宫人宠。”李鼎祚 集解引 何妥 曰:“夫宫人者,后夫人嬪妾。”《左传·昭公十八年》:“火作…… 商成公 儆司宫,出旧宫人,寘诸火所不及。”杜预 注:“旧宫人,先公宫女。”唐 韩愈《毛颖传》:“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三侠五义》第一回:“谁知一旁有个宫人名唤 寇珠,乃 刘妃 承御的宫人。”⒉官名。负责君王的日常生活事务。《周礼·天官·序官》:“宫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孙诒让 正义:“此官掌王寝,亦主服御之事。”《史记·孝武本纪》:“欒大,胶东
- 16.
巾车释义:⒈以帷幕装饰车子。因指整车出行。《孔丛子·记问》:“文 武 既坠,吾将焉归……巾车命驾,将适 唐 都。”《南史·文学传·孔广》:“绪 数巾车诣之。”清 金人瑞《戊子春积雨如晦久不晤草座先生天甫晴便忽睹书此为乐也》诗:“城中泥雨盛冠盖,野外日高未巾车。”⒉指有帷幕的车子。晋 陶潜《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宋 苏轼《和寄天选长官》诗:“何时命巾车,共陟云外嶠?”清 赵翼《入云栖十余里修篁夹路》诗:“我乘巾车行,苦障帷数幅。”⒊古代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巾车,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
- 17.
布帷释义:⒈古代丧礼中士丧车前所用的布障。白而无饰,比大夫的画帷等级低。⒉布帘。⒊指布围屏。
- 18.
弥士释义:古指中士、下士。
- 19.
火饭释义:军中士兵的饭食。《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时雨雪交作,帝被甲登城,以御膳赐士卒,易火饭以进,人皆感涕。”
- 20.
石盘释义:⒈石制盘子。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杂记上》:“﹝ 子路 ﹞復怀石盘,曰:‘夫子知虎在水,而使我取水,是欲杀我也。’乃欲杀夫子。问:‘上士杀人如之何?’曰:‘用笔端。’‘中士杀人如之何?’曰:‘用语言。’‘下士杀人如之何?’曰:‘用石盘。’子路 乃弃盘而去。”⒉平整如盘的大石。唐 郑损《泛香亭》诗:“山溜穿云来几里,石盘和蘚凿何年?”宋 叶适《虎丘》诗:“松梢莫遣风雨横,石盘自添苔蘚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