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圣 三圣的意思
sānshèng

三圣

简体三圣
繁体三聖
拼音sān shèng
注音ㄙㄢ ㄕ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shèng,(1) 旧时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组词】:圣人。圣哲。(2) 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组词】:神圣。圣洁。圣地。圣经。(3)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组词】:圣上。圣旨。圣明。(4) 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组词】:圣手。棋圣。(1) 古代方言,义同“掘”《説文•土部》。【例句】:“圣,汝潁之閒謂致力於地曰圣。”清施補華《别弟文》:“吾負母而逃,圣野菜充飢。”

基本含义

指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三位圣人。

三圣的意思

三圣 [sān shèng]

1. 三个圣人。指尧、舜、禹。

2. 三个圣人。指夏禹、周公、孔子。

3. 三个圣人。指伏羲、文王、孔子。

5. 三个圣人。指文王、武王、周公。

三圣 引证解释

⒈ 三个圣人。指 尧、舜、禹。

汉 董仲舒 《贤良策三》:“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 禹 继 舜,舜 继 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汤 法三圣。”
颜师古 注:“三圣,谓 尧 舜 禹 也。”

⒉ 三个圣人。指 夏禹、周公、孔子。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朱熹 集注:“三圣, 禹、周公、孔子 也。”

⒊ 三个圣人。指 伏羲、文王、孔子。

《汉书·艺文志》:“人更三圣,世歷三古。”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伏羲、文王、孔子。”
清 王鸣盛 《蛾术编》卷三:“伏羲 画六十四卦, 文王 作卦辞,爻辞, 孔子 作十翼……歷数三圣。”

⒋ 三个圣人。指 文王、武王、周公。

《汉书·诸侯王表序》:“三圣制法,立爵五等。”
颜师古 注:“三圣谓 文王、武王 及 周公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丹霞蔽日行》:“周室 何隆,一门三圣。”
黄节 注:“一门三圣,谓 文、武、周公 也。”


国语词典

三圣 [sān shèng]

⒈ 三位圣人:(1)​ 伏羲、文王、孔子。颜师古注引韦昭曰:「伏羲、文王、孔子。」(2)​ 尧、舜、禹。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3)​ 文王、武王、周公。唐·颜师古·注:「三圣谓文王、武王及周公也。」(4)​ 夏禹、周公、孔子。汉·赵岐·注:「孟子言我亦欲正人心、距诐行,以奉禹、周公、孔子也。」

《汉书·卷三〇·艺文志》:「人更三圣。」
《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序》:「昔周监于二代,三圣制法。」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三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十六字心传释义:⒈指《书·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个字。宋 儒把这十六字看作 尧、舜、禹 心心相传的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任继愈 等《中国哲学史》第六篇第六章第四节:“朱熹 等认定这十六个字是 尧 舜 禹 三圣相传的道统的真传。以后 宋 儒称为‘十六字心传’。”参阅 宋 朱熹《中庸章句序》。⒉借指传家宝。《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 安老爷 ﹞满脸堆欢的向公子道:‘此我三十年前故态也,便是里头这几件东西,也都是我的青毡故物,如今就把这份衣鉢亲传给你,也算我家一个“十六字心传”了。’
    • 2.
      大势至释义:佛教菩萨名。 梵语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译,又译“得大势”。阿弥陀佛右胁侍,与阿弥陀佛及左胁侍观音合称“西方三圣”。
    • 3.
      定功释义:建立功业。 《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晋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奋戈东城,禽 项 定功。”晋 干宝《晋纪总论》:“以三圣之智,伐独夫之 紂,犹正其教,曰:‘逆取顺守,保大定功,安民和众。’”
    • 4.
      宝顶山摩崖造像释义:在四川省大足县东北宝顶山。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包括广大山、龙潭、松林坡共十三处山岩。始建于南宋淳熙至淳fe7a年间,造像万余躯。有六道轮回、华严三圣、孔雀明王经变、千手观音像等巨型雕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
      蒸黔释义:百姓。 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朕念三圣之爱育蒸黔,垂著典法,申戒官吏,简恤刑章,深切丁寧,斯为至矣。”《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而言事之臣,不明大体,务为改革,罔恤蒸黔。”
    • 6.
      诐行释义:偏邪不正的行为。《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宋 王安石《答手诏封还乞罢政事表札子》:“今待辠期年,而法度未能一有所立,风俗未能一有所变。朝廷内外,詖行邪説,乃更多於乡时。”清 汪懋麟《<文庙纪略>序》:“去其淫言詖行、诡怪判道之举,无非教者。”
    • 7.
      选建释义:谓选才建国。《左传·定公四年》:“昔 武王 克 商,成王 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 周。”杨伯峻 注:“选明德之人,建立国家。”宋 刘攽《鸿庆宫三圣殿赋》:“盖上帝之所选建,明圣命以天位者,乃所以享德而报功焉。”

三圣(sans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三圣是什么意思 三圣读音 怎么读 三圣,拼音是sān shèng,三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