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已而 已而的意思
ér

已而

简体已而
繁体
拼音yǐ ér
注音一ˇ ㄦ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ǐ,(1) 止,罢了。【例句】:学不可以已。死而后已。(2) 表示过去。【组词】:已经。事已至此。已往。业已。(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组词】:已忽不见。(4) 太,过。【组词】:不为已甚。(5) 同“以”。

ér,(1)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而杂”。②表相承,如“取而代之”。③表递进,如“而且”。④表转折,如“似是而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3) 表(从……到……)。【组词】:从上而下。

基本含义

表示时间的推移或事物的变化

已而的意思

已而 [yǐ ér]

1. 不久;后来。

突然雷电大作,已而大雨倾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已而英、霍山师大起。——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 soon; ]

2. 罢了;算了。

[ let it be; ]

3. 时而(叠用)

旁观皆为之嘻笑,已而叹骇,已而怒骂。——宋·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

[ sometimes…sometimes…; ]


国语词典

已而 [yǐ ér]

⒈ 已,止。而,语助词。已而有罢了、算了的意思。

《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宋·辛弃疾〈婆罗门引·落花时节〉词:「已而已而,算此意,只君知。」

⒉ 过了不久、然后。

《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
《聊斋志异·卷一·劳山道士》:「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


已而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俄顷释义:很短的时间:是非变于俄顷。
    • 2.
      片刻释义:极短的时间;一会儿:片刻不离。稍等片刻。
    • 3.
      瞬息释义: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一颗流星划过天空,瞬息便消失了。
    • 4.
      须臾释义:极短的时间;片刻:须臾不可离。须臾之间,雨过天晴。
    • 5.
      转瞬释义:一转眼。指极短的时间。
    • 6.
      一会儿释义:⒈数量词。指很短的时间:一会儿的工夫。咱们歇一会儿。⒉数量词。指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一会儿厂里还要开会。你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了。一会儿地上就积起了三四寸厚的雪。⒊分别用在两个反义词的前面,表示两种情况交替: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他一会儿出,一会儿进,忙个不停。
    • 7.
      斯须释义:很短的时间;须臾。

已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樽释义:同“上尊”。宋 周密《齐东野语·孝宗圣政》:“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
    • 2.
      丘樊释义:园圃;乡村。亦指隐居之处。南朝 宋 谢庄《月赋》:“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宋书·隐逸传论》:“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唐 白居易《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宋 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况復丘樊满秋色,蜂蝶摧藏花草腓。”清 赵翼《重过灵岩山馆》诗:“太息平泉空作记,不曾终老此丘樊。”
    • 3.
      临莅释义:⒈亦作“临蒞”。来到、来临。旧多指皇帝即位理政。《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临莅天下,谓就天子之位。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吾临蒞五年,兵难骚动,未得休众息役,惠康士庶。”宋 叶适《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不然,则彼尝所临涖非不多,而获祠于民何其少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善禅机》:“临莅后,尝告近臣曰:‘朕欲治世法十载,然后开明释法。’”⒉见“临莅”。
    • 4.
      乾豆释义:放在祭器中供祭祀用的干肉。 乾,干肉。豆,祭器。《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郑玄 注:“乾豆,谓腊之以为祭祀豆实也。”汉 扬雄《长杨赋》:“恐不识者,外之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则不以为乾豆之事。”唐 杜甫《朝享太庙赋》:“已而上乾豆以《登歌》,美《休成》之既饗。”
    • 5.
      仪舌释义:战国 辩士 张仪 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张仪 已学而游説诸侯。尝从 楚 相饮,已而 楚 相亡璧,门下意 张仪 ……共执 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説,安得此辱乎?’张仪 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 曰:‘足矣。’”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仪 舌尚在,焉可忘言?”宋 张榘《贺新凉·送刘澄斋制干归京口》词:“髀肉未消 仪 舌在,向尊前,莫洒英雄泪。”
    • 6.
      任公子释义:古代传说中善于捕鱼的人。 亦称 任公、任父。《庄子·外物》:“任公子 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为饵,蹲乎 会稽,投竿 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鉤,錎没而下,鶩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 得若鱼,离而腊之,自 制河 以东,苍梧 已北,莫不厌若鱼者。”成玄英 疏:“任,国名。任国 之公子。”后常用以指超世的高士。唐 李贺《苦昼短》诗:“谁似 任公子,云中骑碧驴。”明 薛惠《草堂》诗:“平生颇诧 任公子,末路方思 马少游。”
    • 7.
      佽飞释义:⒈即 佽非。春秋 楚 勇士。唐 李白《观佽飞斩蛟龙图赞》:“佽飞 斩长蛟,遗图画中见。”金 元好问《观淅江涨》:“佽飞 鬭蛟鱷,燃犀出麟介。”后亦泛指勇士。清 赵翼《邵松阿落一齿已而落处更生贺诗》:“童子行先尊胜队,孩儿兵压佽飞杰。”详“佽非”。⒉汉 武官名。少府属下左弋,自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名为“佽飞”,掌弋射。《汉书·冯奉世传》:“今发 三辅、河东、弘农 越 骑、迹射、佽飞、彀者、羽林孤儿及 呼速絫、嗕种,方急遣。”后亦泛指武官。宋 王禹偁《大阅赋》:“肃肃弋戟,鏜鏜鼓鉦。期门佽飞,云蒸而鳞萃。”清
    • 8.
      侍教生释义:明 代后期御史对巡抚的自称。亦泛用为公卿对缙绅的自称。多用于名帖或其他书面文字中。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御史于巡抚,尚犹投刺称晚生侍坐也。辛卯以后,则僉坐矣,寻称晚侍生正坐矣,又称侍教生矣,已而与巡抚彼此俱称侍生矣。”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古道》:“惟京卿尚有之,侍郎则称年晚生,尚书则仅年侍教生。”亦省作“侍教”。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古道》:“近年 申吴县 七旬,萧岳峰 大司马其同年也。时 申 久居林,萧 已晋三孤,尚於祝文称‘侍教’,他可知矣。”
    • 9.
      侵尅释义:亦作“侵剋”。侵吞克扣。唐 元结《再谢上表》:“今四方兵革未寧,赋敛未息,百姓流亡转甚,官吏侵尅日多。”明 唐顺之《牌》:“若有州县官忍心害理,逆天妬民,那移别用,侵尅入己,岂惟宪典所不容,抑亦鬼神所不恕。”《明史·宦官传二·高起潜》:“已而诸监多侵剋军资,临敌輒拥精兵先遁,诸将亦耻为之下,缘是皆无功。”清 李渔《奈何天·密筹》:“本院若还差官去糴,又差官去散,经过两番侵尅,就要少了一分军粮。”
    • 10.
      借倩释义:暂借;借用。宋 欧阳修《本论上》:“今厢禁之军,有司不敢役,必不得已而暂用之,谓之借倩。”《元典章·户部一·职田》:“於内若有荒地,於近上户内斟酌,时暂借倩牛力,限二年内逐旋耕垦作熟。”元 无名氏《桃花女》楔子:“敢不是你儿子私下借倩这个小廝,要我的银子,来坏我的买卖。”
    • 11.
      停丧释义:人死后殡而不葬。《晋书·贺循传》:“﹝ 循 ﹞后为 武康 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迴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 皆禁焉。”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类·吴东昇》:“年八十,临终作诗曰:……停丧止可经旬外,出殯须行径路中。”清 顾炎武《日知录·停丧》:“停丧之事,自古所无。自 建安 离析,永嘉 播窜,於是有不得已而停者。常煒 言:‘魏 晋 之制,祖、父未葬者,不听服官。’”
    • 12.
      偷金释义:《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塞侯 直不疑 者,南阳 人也。 为郎,事 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 不疑,不疑 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慙,以此称为长者。”后指被诬不辩,久而得白为“偷金”。
    • 13.
      偿金释义:《汉书·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 不疑,不疑 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慙,以此称为长者。”后用“偿金”事作为能忍受委屈的忠厚长者之风的典故。
    • 14.
      先远释义:《礼记·曲礼上》:“丧事先远日。”孔颖达 疏:“卜先从远日而起,示不宜急徼,伸孝心也。”《左传·宣公八年》:“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杨伯峻 注:“卜葬者,卜葬日也。先远日者,此月下旬先卜来月下旬,不吉则卜中旬,又不吉则卜上旬,由远日而及近日。盖古人以为父母既葬,其哀渐夺,非孝子之所欲,由于不得已而为,故卜葬期先远日,表示不急于求葬,微伸孝心耳。”后以“先远”指葬日。《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今先远戒期,龟谋袭吉。”吕延济 注:“先远戒期谓葬日也。”唐 孙樵《唐故仓部郎中康公墓志铭》:“今
    • 15.
      兵钤释义:⒈指兵书;兵法。汉 刘向《列仙传·吕尚》:“﹝ 吕尚 ﹞钓於 磻溪,三年不得鱼……已而果得大鲤,有兵鈐於鱼腹中。”唐 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研几册府,金縢玉版之书;索隐兵鈐,玄女 黄公 之法。”唐 李德裕《论田牟请许党项仇复回鹘嗢没斯部落事状》:“臣等虽不习兵鈐,昧於边事,然酌其物理,情实可知。”⒉指兵权。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序:“﹝朕﹞卜战行师,揔兵鈐於四海。”宋 苏舜钦《京兆求罢表》:“制兵鈐者以多算为胜。”⒊宋 代临时委任的军区统兵官“兵马钤辖”的省称。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 16.
      制命释义:⒈拟订命令。 《左传·闵公二年》:“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大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杜预 注:“命,将军所制。”《史记·郑世家》:“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⒉敕命。《北齐书·文宣帝纪》:“德之不嗣,仍离屯圮,盗名字者遍於九服,擅制命者非止三公,主杀朝危,人神靡繫,天下之大,将非 魏 有。”《新五代史·杂传·朱友谦》:“末帝 初不许,已而许之,制命未至,友谦 復叛。”⒊掌握命运。明 李东阳《急流退》诗:“君有轻士心,臣有制命权。”
    • 17.
      劳考释义:谓对官吏劳绩的考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晋州 推官 李亢,故尝入钱得官,已而有私罪,默自引去,匿所得官,以白衣应举及第,积十年,当磨勘,乃自首,言其初事。黯 以为此律所谓罔冒也,奏罢之,夺其劳考。”
    • 18.
      卓文君释义:汉 临邛 大富商 卓王孙 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 过饮于 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 夜奔 相如,同驰归 成都。因家贫,复回 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 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 文君 当垆。卓王孙 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 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 作 司马相如 诔文传于世;又载 相如 将聘 茂陵 人之女为妾,卓文君 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 乃止。后世常将 卓文君 事用为典故。清 孔尚任《桃花扇·拒媒》:“现有个 秦楼 上吹簫旧人
    • 19.
      吉谶释义:吉祥的谶语。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二》:“郑丞相 清之,在太学十五年,殊困滞无聊……及试《青紫明主恩》诗,押‘明’字,短晷逼暮,思索良艰,漫検韵中,有‘赬’字可押,遂用为末句云:‘他年蒙渥泽,方玉带围赬。’归为同舍道之,皆大笑曰:‘緑衫尚未能得着,乃妄想繫玉乎?’已而中选,攀附 史弥远,官至极品,竟赐玉焉,遂成吉讖。”
    • 20.
      吐哺释义:⒈见“吐哺”。 ⒉吐出嘴里食物。《汉书·高帝纪上》:“汉王 輟饭吐哺,曰:‘竖儒几败乃公事!’”颜师古 注:“哺,口中所含食也。”宋 洪迈《夷坚甲志·资州鹤》:“﹝ 何 ﹞尝荫大木下,望其颠红鹤巢甚大,数雏啾啾然。已而其母归,方憩枝上,衔食向巢立,何生 彍弩射之,中其腹。势且坠,犹忍死引颈吐哺饲其子,乃坠地。”⒊亦作“吐餔”。极言殷勤待士。《后汉书·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公孙 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宋 苏辙《元祐七年生日谢表》:“躬 周公 吐餔之劳,服 大禹 恶酒之戒。”

已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樽释义:同“上尊”。宋 周密《齐东野语·孝宗圣政》:“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
    • 2.
      丘樊释义:园圃;乡村。亦指隐居之处。南朝 宋 谢庄《月赋》:“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宋书·隐逸传论》:“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唐 白居易《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宋 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况復丘樊满秋色,蜂蝶摧藏花草腓。”清 赵翼《重过灵岩山馆》诗:“太息平泉空作记,不曾终老此丘樊。”
    • 3.
      临莅释义:⒈亦作“临蒞”。来到、来临。旧多指皇帝即位理政。《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临莅天下,谓就天子之位。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吾临蒞五年,兵难骚动,未得休众息役,惠康士庶。”宋 叶适《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不然,则彼尝所临涖非不多,而获祠于民何其少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善禅机》:“临莅后,尝告近臣曰:‘朕欲治世法十载,然后开明释法。’”⒉见“临莅”。
    • 4.
      乾豆释义:放在祭器中供祭祀用的干肉。 乾,干肉。豆,祭器。《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郑玄 注:“乾豆,谓腊之以为祭祀豆实也。”汉 扬雄《长杨赋》:“恐不识者,外之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则不以为乾豆之事。”唐 杜甫《朝享太庙赋》:“已而上乾豆以《登歌》,美《休成》之既饗。”
    • 5.
      仪舌释义:战国 辩士 张仪 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张仪 已学而游説诸侯。尝从 楚 相饮,已而 楚 相亡璧,门下意 张仪 ……共执 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説,安得此辱乎?’张仪 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 曰:‘足矣。’”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仪 舌尚在,焉可忘言?”宋 张榘《贺新凉·送刘澄斋制干归京口》词:“髀肉未消 仪 舌在,向尊前,莫洒英雄泪。”
    • 6.
      任公子释义:古代传说中善于捕鱼的人。 亦称 任公、任父。《庄子·外物》:“任公子 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为饵,蹲乎 会稽,投竿 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鉤,錎没而下,鶩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 得若鱼,离而腊之,自 制河 以东,苍梧 已北,莫不厌若鱼者。”成玄英 疏:“任,国名。任国 之公子。”后常用以指超世的高士。唐 李贺《苦昼短》诗:“谁似 任公子,云中骑碧驴。”明 薛惠《草堂》诗:“平生颇诧 任公子,末路方思 马少游。”
    • 7.
      佽飞释义:⒈即 佽非。春秋 楚 勇士。唐 李白《观佽飞斩蛟龙图赞》:“佽飞 斩长蛟,遗图画中见。”金 元好问《观淅江涨》:“佽飞 鬭蛟鱷,燃犀出麟介。”后亦泛指勇士。清 赵翼《邵松阿落一齿已而落处更生贺诗》:“童子行先尊胜队,孩儿兵压佽飞杰。”详“佽非”。⒉汉 武官名。少府属下左弋,自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名为“佽飞”,掌弋射。《汉书·冯奉世传》:“今发 三辅、河东、弘农 越 骑、迹射、佽飞、彀者、羽林孤儿及 呼速絫、嗕种,方急遣。”后亦泛指武官。宋 王禹偁《大阅赋》:“肃肃弋戟,鏜鏜鼓鉦。期门佽飞,云蒸而鳞萃。”清
    • 8.
      侍教生释义:明 代后期御史对巡抚的自称。亦泛用为公卿对缙绅的自称。多用于名帖或其他书面文字中。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御史于巡抚,尚犹投刺称晚生侍坐也。辛卯以后,则僉坐矣,寻称晚侍生正坐矣,又称侍教生矣,已而与巡抚彼此俱称侍生矣。”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古道》:“惟京卿尚有之,侍郎则称年晚生,尚书则仅年侍教生。”亦省作“侍教”。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古道》:“近年 申吴县 七旬,萧岳峰 大司马其同年也。时 申 久居林,萧 已晋三孤,尚於祝文称‘侍教’,他可知矣。”
    • 9.
      侵尅释义:亦作“侵剋”。侵吞克扣。唐 元结《再谢上表》:“今四方兵革未寧,赋敛未息,百姓流亡转甚,官吏侵尅日多。”明 唐顺之《牌》:“若有州县官忍心害理,逆天妬民,那移别用,侵尅入己,岂惟宪典所不容,抑亦鬼神所不恕。”《明史·宦官传二·高起潜》:“已而诸监多侵剋军资,临敌輒拥精兵先遁,诸将亦耻为之下,缘是皆无功。”清 李渔《奈何天·密筹》:“本院若还差官去糴,又差官去散,经过两番侵尅,就要少了一分军粮。”
    • 10.
      借倩释义:暂借;借用。宋 欧阳修《本论上》:“今厢禁之军,有司不敢役,必不得已而暂用之,谓之借倩。”《元典章·户部一·职田》:“於内若有荒地,於近上户内斟酌,时暂借倩牛力,限二年内逐旋耕垦作熟。”元 无名氏《桃花女》楔子:“敢不是你儿子私下借倩这个小廝,要我的银子,来坏我的买卖。”
    • 11.
      停丧释义:人死后殡而不葬。《晋书·贺循传》:“﹝ 循 ﹞后为 武康 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迴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 皆禁焉。”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类·吴东昇》:“年八十,临终作诗曰:……停丧止可经旬外,出殯须行径路中。”清 顾炎武《日知录·停丧》:“停丧之事,自古所无。自 建安 离析,永嘉 播窜,於是有不得已而停者。常煒 言:‘魏 晋 之制,祖、父未葬者,不听服官。’”
    • 12.
      偷金释义:《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塞侯 直不疑 者,南阳 人也。 为郎,事 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 不疑,不疑 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慙,以此称为长者。”后指被诬不辩,久而得白为“偷金”。
    • 13.
      偿金释义:《汉书·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 不疑,不疑 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慙,以此称为长者。”后用“偿金”事作为能忍受委屈的忠厚长者之风的典故。
    • 14.
      先远释义:《礼记·曲礼上》:“丧事先远日。”孔颖达 疏:“卜先从远日而起,示不宜急徼,伸孝心也。”《左传·宣公八年》:“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杨伯峻 注:“卜葬者,卜葬日也。先远日者,此月下旬先卜来月下旬,不吉则卜中旬,又不吉则卜上旬,由远日而及近日。盖古人以为父母既葬,其哀渐夺,非孝子之所欲,由于不得已而为,故卜葬期先远日,表示不急于求葬,微伸孝心耳。”后以“先远”指葬日。《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今先远戒期,龟谋袭吉。”吕延济 注:“先远戒期谓葬日也。”唐 孙樵《唐故仓部郎中康公墓志铭》:“今
    • 15.
      兵钤释义:⒈指兵书;兵法。汉 刘向《列仙传·吕尚》:“﹝ 吕尚 ﹞钓於 磻溪,三年不得鱼……已而果得大鲤,有兵鈐於鱼腹中。”唐 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研几册府,金縢玉版之书;索隐兵鈐,玄女 黄公 之法。”唐 李德裕《论田牟请许党项仇复回鹘嗢没斯部落事状》:“臣等虽不习兵鈐,昧於边事,然酌其物理,情实可知。”⒉指兵权。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序:“﹝朕﹞卜战行师,揔兵鈐於四海。”宋 苏舜钦《京兆求罢表》:“制兵鈐者以多算为胜。”⒊宋 代临时委任的军区统兵官“兵马钤辖”的省称。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 16.
      制命释义:⒈拟订命令。 《左传·闵公二年》:“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大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杜预 注:“命,将军所制。”《史记·郑世家》:“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⒉敕命。《北齐书·文宣帝纪》:“德之不嗣,仍离屯圮,盗名字者遍於九服,擅制命者非止三公,主杀朝危,人神靡繫,天下之大,将非 魏 有。”《新五代史·杂传·朱友谦》:“末帝 初不许,已而许之,制命未至,友谦 復叛。”⒊掌握命运。明 李东阳《急流退》诗:“君有轻士心,臣有制命权。”
    • 17.
      劳考释义:谓对官吏劳绩的考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晋州 推官 李亢,故尝入钱得官,已而有私罪,默自引去,匿所得官,以白衣应举及第,积十年,当磨勘,乃自首,言其初事。黯 以为此律所谓罔冒也,奏罢之,夺其劳考。”
    • 18.
      卓文君释义:汉 临邛 大富商 卓王孙 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 过饮于 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 夜奔 相如,同驰归 成都。因家贫,复回 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 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 文君 当垆。卓王孙 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 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 作 司马相如 诔文传于世;又载 相如 将聘 茂陵 人之女为妾,卓文君 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 乃止。后世常将 卓文君 事用为典故。清 孔尚任《桃花扇·拒媒》:“现有个 秦楼 上吹簫旧人
    • 19.
      吉谶释义:吉祥的谶语。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二》:“郑丞相 清之,在太学十五年,殊困滞无聊……及试《青紫明主恩》诗,押‘明’字,短晷逼暮,思索良艰,漫検韵中,有‘赬’字可押,遂用为末句云:‘他年蒙渥泽,方玉带围赬。’归为同舍道之,皆大笑曰:‘緑衫尚未能得着,乃妄想繫玉乎?’已而中选,攀附 史弥远,官至极品,竟赐玉焉,遂成吉讖。”
    • 20.
      吐哺释义:⒈见“吐哺”。 ⒉吐出嘴里食物。《汉书·高帝纪上》:“汉王 輟饭吐哺,曰:‘竖儒几败乃公事!’”颜师古 注:“哺,口中所含食也。”宋 洪迈《夷坚甲志·资州鹤》:“﹝ 何 ﹞尝荫大木下,望其颠红鹤巢甚大,数雏啾啾然。已而其母归,方憩枝上,衔食向巢立,何生 彍弩射之,中其腹。势且坠,犹忍死引颈吐哺饲其子,乃坠地。”⒊亦作“吐餔”。极言殷勤待士。《后汉书·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公孙 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宋 苏辙《元祐七年生日谢表》:“躬 周公 吐餔之劳,服 大禹 恶酒之戒。”

已而造句

1.法庭裁决医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别无选择。

2.只有到了迫于生计无法避开的时候,才会不得已而为之。

3.所以取小床而舍大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4.于是,节假日补觉成了都市人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5.一般说,老虎并非天生就吃人,只是万不得已而为之。

已而(yier)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已而是什么意思 已而读音 怎么读 已而,拼音是yǐ ér,已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已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