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意而 意而的意思
ér

意而

简体意而
繁体
拼音yì ér
注音ㄧˋ ㄦ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ì,(1) 心思。【组词】: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2) 心愿,愿望。【组词】: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组词】:春意。诗意。惬意。情意。意境。(4) 料想,猜想。【组词】:意料。意想。意外。

ér,(1)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而杂”。②表相承,如“取而代之”。③表递进,如“而且”。④表转折,如“似是而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3) 表(从……到……)。【组词】:从上而下。

基本含义

指人的意图或想法不明确,含糊不清。

意而的意思

意而 [yì ér]

1. 传说中的古代贤人。

3. 燕子的别名。

意而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的古代贤人。

《庄子·大宗师》:“意而子 见 许由。”
成玄英 疏:“意而,古之贤人。”

⒉ 燕子的别名。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上引《元虚子·仙志》:“周穆王 迎 意而子 居灵卑之宫,访以至道,后欲以为司徒。

意而子 愀然不悦,奋身化作玄鸟,飞入空中,故后人呼玄鸟为意而。”


国语词典

意而 [yì ér]

⒈ 古代贤士名。

《庄子·大宗师》:「意而子见许由。」

⒉ 燕子别名。

元·伊世珍《瑯嬛记》:「周穆王迎意而子居灵卑之宫,访以至道,后欲以为司徒。意而子愀然不悦,奋身化作玄鸟,飞入云中,故后人呼玄鸟为意而。」


意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意孤行释义:《史记·酷吏列传》:“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孤行:独自行事。
    • 2.
      上脸释义:⒈指人喝酒后脸发红。⒉受人抬举,自以为得意而更加放肆:这孩子不懂事,才夸他两句就上脸了。
    • 3.
      下石释义:往井下丢石块。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六:“已挤沟壑,犹下石不休;方困蒺藜,尚弯弓而相射。”清 唐孙华《赠同年赵蒙泉》诗:“临危翻下石,颠岸復弯彀。”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参见“落井下石”。
    • 4.
      不逞释义:不能实现意愿;不得志:不逞之徒(因失意而胡作非为的人)。
    • 5.
      两墯释义:谓任意而为,全无约束。
    • 6.
      举謡言释义:汉 代,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谣谚等返奏朝廷,谓之:“举謡言”。
    • 7.
      举谣言释义: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谣谚等返奏朝廷。
    • 8.
      乐滋滋释义:状态词。形容因为满意而喜悦的样子:他听得心里乐滋滋的,把原来的烦恼事儿都忘了。
    • 9.
      乔主张释义:不经当事人同意而强作主。
    • 10.
      二上释义:指晚辈,下属在特殊的情境下,没有办法征得长辈、领导同意而自作主张、拿定主意、处理事情。
    • 11.
      伊优释义:⒈“伊优亚”的省语。后用以讥讽逢迎谄媚的人,谓其说话无定见,迎合人意而言。⒉象声词。
    • 12.
      倒语释义:⒈谓颠倒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以加强语意。⒉古书中反其意而用的词语。
    • 13.
      倾耳细听释义:侧耳留意而听。
    • 14.
      偶作释义:谓不经意而作。 多用于诗词题中。如 唐 白居易 有《洛中偶作》诗,宋 辛弃疾 有《浣溪沙·偶作》词。
    • 15.
      傫如丧狗释义: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傫,古同“累”。
    • 16.
      半推半就释义:又要推开又要靠近,形容心里愿意,表面却装出不愿意而推辞的样子。
    • 17.
      发脾气释义:因事情不如意而吵闹或骂人。
    • 18.
      可人风味释义:令人满意而又有特色的风光或事物。
    • 19.
      唯所欲为释义:随心所欲,任意而为。
    • 20.
      善骑者堕释义: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

意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意孤行释义:《史记·酷吏列传》:“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孤行:独自行事。
    • 2.
      上脸释义:⒈指人喝酒后脸发红。⒉受人抬举,自以为得意而更加放肆:这孩子不懂事,才夸他两句就上脸了。
    • 3.
      下石释义:往井下丢石块。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六:“已挤沟壑,犹下石不休;方困蒺藜,尚弯弓而相射。”清 唐孙华《赠同年赵蒙泉》诗:“临危翻下石,颠岸復弯彀。”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参见“落井下石”。
    • 4.
      不逞释义:不能实现意愿;不得志:不逞之徒(因失意而胡作非为的人)。
    • 5.
      两墯释义:谓任意而为,全无约束。
    • 6.
      举謡言释义:汉 代,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谣谚等返奏朝廷,谓之:“举謡言”。
    • 7.
      举谣言释义: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谣谚等返奏朝廷。
    • 8.
      乐滋滋释义:状态词。形容因为满意而喜悦的样子:他听得心里乐滋滋的,把原来的烦恼事儿都忘了。
    • 9.
      乔主张释义:不经当事人同意而强作主。
    • 10.
      二上释义:指晚辈,下属在特殊的情境下,没有办法征得长辈、领导同意而自作主张、拿定主意、处理事情。
    • 11.
      伊优释义:⒈“伊优亚”的省语。后用以讥讽逢迎谄媚的人,谓其说话无定见,迎合人意而言。⒉象声词。
    • 12.
      倒语释义:⒈谓颠倒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以加强语意。⒉古书中反其意而用的词语。
    • 13.
      倾耳细听释义:侧耳留意而听。
    • 14.
      偶作释义:谓不经意而作。 多用于诗词题中。如 唐 白居易 有《洛中偶作》诗,宋 辛弃疾 有《浣溪沙·偶作》词。
    • 15.
      傫如丧狗释义: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傫,古同“累”。
    • 16.
      半推半就释义:又要推开又要靠近,形容心里愿意,表面却装出不愿意而推辞的样子。
    • 17.
      发脾气释义:因事情不如意而吵闹或骂人。
    • 18.
      可人风味释义:令人满意而又有特色的风光或事物。
    • 19.
      唯所欲为释义:随心所欲,任意而为。
    • 20.
      善骑者堕释义: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

意而造句

1.他为手下的工作不如意而牢骚满腹。

2.一对画眉,翅膀抖动着,灵巧的小头转动着,显出十分得意而陶醉的样子。那婉转的歌声,像银铃似的在林中荡漾。

3.元旦的第一朵雪花因你的甜蜜温馨而晶莹,元旦的第一个黎明因你的健康平安而宁静,元旦的第一缕阳光因你的吉祥如意而温暖。元旦又至,祝你新一年里一切随愿!

4.最巧妙的笑是会意而笑。

5.得意容易忘形,得意而不忘形,便是一种清醒;胆大可能妄为,胆大而不妄为,便是一种成熟。

6.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尤,逢喜而惧。

7.事业如意而精神松懈时,就应想想那些比自己更强的人,这样就自然振奋起来。

8.让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是经营者的追求。

9.如同少女的纤足般,一片片的晶莹与美丽肆意而又试探着舒展的蜷缩的粉红。

10.这其实是一种绑架,但是偏善意而已。

11.你这篇文章还算流畅,但意念不够深刻,整体而言,差强人意而已。

12.这个书店儿童读物应有尽有,可以使每一位小朋友满意而归。

意而(yier)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意而是什么意思 意而读音 怎么读 意而,拼音是yì ér,意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意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