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对簿 对簿的意思
duì

对簿

简体对簿
繁体對簿
拼音duì bù
注音ㄉㄨㄟˋ ㄅ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uì,(1) 答,答话,回答。【组词】:对答如流。无言以对。(2) 朝着。【组词】:对酒当歌。(3) 处于相反方向的。【组词】:对面。(4) 跟,和。【例句】:对他商量一下。(5) 互相,彼此相向地。【组词】:对立。对流。对接。对称(chèn)。对峙。(6) 说明事物的关系。【组词】:对于。对这事有意见。(7) 看待,应付。【组词】:对待。(8) 照着样检查。【组词】:核对。校(jiào )对。(9) 投合,适合,使相合。【例句】:对应(yìng )。对劲。(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组词】:神色不对。(11) 双,成双的。【组词】:配对。对偶。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 平分,一半。【组词】:对开。(13) 搀和(多指液体)。【组词】:对水。(14) 量词,双。【组词】:一对鹦鹉。

簿

bù bó,(1) 本子,册籍。【组词】:簿册。簿记。簿籍。簿录。(2) 古代称公文、案卷。【组词】:对簿公堂。(3) 古代的仪仗侍从。【组词】:簿伍。卤簿(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4) 笏。(1) 同“箔”,养蚕席。

基本含义

指在法庭上对簿公堂,双方当事人通过法律程序进行争辩、辩论。

对簿的意思

对簿 [duì bù]

1. 受审问。

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史记·李将军列传》
对簿公堂。

[confront the accused with his accuser;]

对簿 引证解释

⒈ 受审。簿,狱辞的文书,犹今之起诉状。受审时据状核对事实,故称对簿

《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 广 之幕府对簿。”
《明史·邓子龙传》:“子龙 方对簿,巡抚 吴定 请立功自赎,帝许之。”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忆君縲紲中,恶鬭五秋冬。对簿仅一字,投降私害公。”


国语词典

对簿 [duì bù]

⒈ 簿,文状,即现代的起诉书。对簿指依据文状加以审问,期能经由勘察而符于事实。后乃将狱讼受审称为「对簿」。

《史记·卷一〇九·李将军传》:「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对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堂释义:⒈古代贵族的大屋。《诗经·豳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⒉指法庭:对簿公堂。
    • 2.
      对簿公堂释义: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 3.
      对簿释义:旧指受审问。例 :公堂对簿。簿(bù):文书,状纸。
    • 4.
      簿对释义:犹对簿。受审问。《新唐书·侯君集传》:“及还京师,有司劾之,詔 君集 诣狱簿对。”《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四年》:“有上变告 龚伯璲 劝 托克托 勒兵北向者,下其事逮问,词连中书左丞 乌古孙良楨,簿对无验。”

对簿(duib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对簿是什么意思 对簿读音 怎么读 对簿,拼音是duì bù,对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对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