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送 [fēn sòng]
1. 派人分别送出。
英[ send; ]
2. 分发。
英[ distribute; ]
国语词典
分送 [fēn sòng]
⒈ 分配送给。
引《红楼梦·第一六回》:「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著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
分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联单释义:一式三份合印一页的空白单据,在骑缝处编号盖章。三联单填写后,其中一联由本单位存查,其余两联分送有关方面。
- 2.
公单释义:⒈旧 中国 上海 钱庄在票据清算过程中用以划抵款项的凭单。 凡钱庄持有应向他庄收款的票据,当日不能取现,只能分送各庄,领回“公单”。人欠收进公单,欠人发出公单。每晚,各庄集中在汇划总会凭单进行轧算,称为“轧公单”。⒉旧 中国 上海 银行业同业公会联合准备委员会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该会凭各银行缴存的房地产、货物、外币证券及国外存款、现金币或现金条等财产,照评价七折,发给三种凭证,其中一种称公单,占四成,可代替现金,流通市面。
- 3.
分减释义:⒈减少自己所有之物分送他人。⒉指从中拿出一部分来。
- 4.
分似释义:分送。 似,给予。
- 5.
分诊释义:医院或诊所各科由护士把病历分送给各诊室或医生:分诊台。 分诊护士。
- 6.
则剧钱释义:宋 代节日分送的供娱乐用的钱。
- 7.
厝意释义:注意;关心。《晋书·刘伶传》:“未尝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颂》一篇。”《魏书·崔光传》:“初,永平 四年,以黄门郎 孙惠蔚 代 光 领著作,惠蔚 首尾五载,无所厝意。”《南史·谢弘微传》:“建昌 国禄本应与北舍共之,国侯既不厝意,今可依常分送。”梁启超《复友人论保教书》:“夫国计民命,即不厝意,试问栋折榱崩,孰免倾压。”
- 8.
发孝释义:丧家分送白布条给吊客。
- 9.
喜果释义:⒈订婚和结婚时招待宾客或分送亲友的干果,如花生、枣儿等。⒉红蛋。
- 10.
圣诞老人释义:西方童话故事人物,据说是一个穿红袍的白须老人,在圣诞节夜到各家分送礼物给儿童。西方各国在圣诞节晚上有扮成圣诞老人分送礼物给儿童的风俗。
- 11.
布让释义:⒈将菜肴、茶点等分送到客人面前,请其进食。⒉分菜给席上的人并敦促他们自己取食。
- 12.
撒暂释义:宋 代小贩在酒楼向顾客逐一分送货品,然后收钱的一种兜售方法。
- 13.
石花释义:⒈钟乳水的花状凝结物。 即碳酸钙。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二》:“又石穴中水,所滴皆为钟乳、殷孽。春秋分时,汲井泉则结石花。”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殷孽》﹝集解﹞引 苏恭 曰:“乳水滴石上,散如霜雪者。”⒉茶名。产于 四川。宋 叶廷珪《海录碎事·饮食器用》:“石花、紫笋,皆茶名也。剑 南有 蒙顶 石花,湖州 有 顾渚 紫笋。”宋 杨万里《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诗:“石花紫笋可衙官,赤印白泥牛走尔。”⒊乌韭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乌韭》。⒋珊瑚的一种。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
- 14.
红蛋释义:用颜料染红的鸡蛋,旧俗生孩子的人家用来分送亲友。
- 15.
节料钱释义:宋 代逢时逢节分送的供娱乐用的钱。 也称“作剧钱”、“则剧钱”。宫廷中也有此俗。宋 岳珂《愧郯录》有《国初宫禁节料钱》。《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八年》:“方其始参也,馈诸吏则谓之‘辞役钱’,知县迎送僦夫脚则谓之‘地理钱’,节朔参赞则谓之‘节料钱’。”亦省作“节料”。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今七夕节在近,钱三贯与娘娘充作剧钱,千五与皇后、七百与妗子充节料。”
- 16.
菊水释义:水名。在今 河南省 内乡县。传说饮其水可长寿。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湍水》:“湍水 之南,菊水 注之。水出西北 石涧山 芳菊谿,亦言出 析谷,盖谿涧之异名也。源旁悉生菊草,潭涧滋液,极成甘美。云此谷之水土,餐挹长年。”宋 杨万里《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诗:“吴 綾缝囊染 菊水,蛮砂涂印题进字。”金 元好问《长寿新居》诗:“蒲池餘老节,菊水 引新芽。”
- 17.
行状释义:旧时死者家属叙述死者世系、籍贯、事迹的文章,多随讣闻分送亲友。
- 18.
采辑释义:⒈搜集辑录。明 陆深《停骖录》:“予同县人 卫君庸 知州事,尝採辑史传文,集为《唐忠臣録》。”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五二:“《诗》则採辑诗赋四六中最下俗艷语,用为 无盐 之粉黛。咏叹淫佚之意,百无一存。”严复 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是以不惮辛勤,广为採辑,附纸分送。”⒉搜采编辑。明 钱德洪《<传习录>跋》:“同门 曾子 才汉 得 洪 手抄,復傍为采辑,名曰《遗言》。”清 曾国藩《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国藩 尝采辑国朝诸儒言行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