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事 [shí shì]
1. 佛教指十个方面所造的善业、恶业。特指“十恶”。
十事 引证解释
⒈ 佛教指十个方面所造的善业、恶业。
引《四十二章经》:“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
⒉ 特指“十恶”。参见“十善”、“十恶”。
引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吠舍釐城 懈怠苾芻,谬于戒律,有十事出,违十力教。”
十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占奏释义:口头奏对。 《新唐书·王播传》:“﹝ 王播 ﹞雅善占奏,虽数十事,未尝书于笏。”《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辽主 ﹞闻 俭(张俭)名,始悟。召见,容止朴野,访及世务,占奏三十餘事。”
- 2.
取告释义:⒈告假。《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义 愈益恐,自筮得死卦,忽忽不乐,取告至 长安,上书言 延年 罪名十事。”颜师古 注:“取休假。”⒉报告。《新唐书·狄仁杰传》:“时太学生謁急,后亦报可。仁杰 曰:‘……学徒取告,丞、簿职耳,若为报可,则胄子数千,凡几詔耶?’”
- 3.
器业释义:⒈指生产工具和劳动方式。汉 王充《论衡·齐世》:“夫器业变易,性行不异。”⒉功名事业。唐 李商隐《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白社幽闲君暂居,青云器业我全疎。”宋 陆游《贺叶提刑启》:“窃惟大任之降,将启非常之元,必使备歷於阻难,所以终成其器业。”⒊才能学识。晋 葛洪《抱朴子·知止》:“夫器业不异而有抑有扬者,无知己也。”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又国家开文馆,延天下英才,使之直祕庭览羣书,以待顾问,以养器业,为大用之备。”《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委中书门下先加考试,如器业可观,具名闻奏。
- 4.
徒手空拳释义:徒手空拳是一个汉语词语,出自宋魏了翁缴奏奉使复命十事》
- 5.
愆谬释义:错误,过失。语本《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奏启》:“陈政事,献典仪,上急变,劾愆谬,总谓之奏。”《新唐书·阎立德传》:“﹝ 用之 ﹞初为 彭州 参军,尝摄録事,一日纠愆谬不法数十事,太守以为材。”清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接於目而睹,则戒慎其仪容;接於耳而闻,则恐惧有愆谬。”
- 6.
猥滥释义:⒈多而滥。《魏书·释老志》:“正光 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自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唐 赵璘《因话录》卷五:“上不慎名器,是以廝养待贤也;下不慎名器,是以婴孩奉君,而削弱朝廷也。遂致猥滥讹弊,流荡可忧。”《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又欲收军士之意,汎加阶级,皆为将军,无復员限,自是勋赏之官大致猥滥,人不復贵。”⒉谓卑陋多余,不起作用。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内有事状猥滥并老疾愚昧之人,不堪理民者,别取进止。”
- 7.
玩治释义:谓沉溺于太平。《宋史·邓绾传》:“﹝ 綰 ﹞条上时政数十事,以为 宋 兴百年,习安玩治,当事更化。”
- 8.
盝子释义:古代小型妆具。常多重套装,顶盖与盝体相连,呈方形,盖顶四周下斜。多用作藏香器或盛放玺印、珠宝。唐 李德裕《奏银妆具状》:“去年二月中,奉宣令进盝子,计用银九千四百餘两。”《旧唐书·李德裕传》:“昭愍皇帝 童年纘历,颇事奢靡,即位之年七月,詔 浙西 造银盝子妆具二十事进内。”宋 吴自牧《梦粱录·五月》:“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内司意思局以红纱彩金盝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周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
- 9.
短日释义:⒈冬季昼短夜长,故称冬令白天为“短日”。 唐 韩愈《燕河南府秀才》诗:“阴风搅短日,冷雨澁不晴。”唐 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短日安能驻?低云只有阴。”宋 苏轼《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诗之一:“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⒉谓来日不多。指年迈。宋 范成大《廛居久不见山》诗:“人生不如意,十事常六七;身今况迟暮,长算屈短日。”
- 10.
磨勘释义:唐 宋 官员考绩升迁的制度。 唐 时文武官吏由州府和百司官长考核,分九等注入考状,期满根据考绩决定升降,并经吏部和各道观察使等复验,称“磨勘”。宋 代设审官院主持此事。《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五》:“戊午,詔应南郊行事官,并付三銓磨勘,优与处分。”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今文资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谓之磨勘。”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二:“唐 制,郊祀行庆,止进勋阶,五代 肆赦,例迁官秩,本朝因之。孙何、耿望 言其非制,定三年磨勘进秩之法。”《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四年》:“审官院初引对京官於
- 11.
积蠹释义:⒈亦作“积蠧”。见“积蠹”。《宋史·赵汝谈传》:“倚用老成,广集忠智,访求众敝之原,辟取可行之策,以飭积蠹之蛊,而成终泰之功者,愿加圣心焉。”明 张居正《答南京守备枢使乔诚斋》:“别揭所言驛传宿弊,可谓曲尽,大疏即属本兵议覆,必痛加釐革,而后积蠧可除,地方蒙利也。”《明史·王洽传》:“上疏陈军政十事,曰严责帅,修武备,核实兵,衡将材,覈欺蔽,惩朘削,勤训练,釐积蠹,举异才,弭盗贼。”清 方浚颐《感兴十八首用张船山先生宝鸡题壁韵》之三:“臣矢孤忠防积蠹,世讥新法比闻鹃。”⒉指多年的弊病。《宋史·赵汝谈传》:
- 12.
穷夕释义:彻夜;通宵。《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一月间措置得十事,虽二十日休务何害;若无所施设,虽穷夕何补也。”
- 13.
迎岁释义:⒈古代迎接春天的祭礼。 《淮南子·时则训》:“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于东郊。”高诱 注:“迎岁,逆春也。”参见“迎春”。⒉迎接新年。唐太宗《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诗:“送寒餘雪尽,迎岁早梅新。”清 李光庭《乡言解颐·物下·人物十事》:“我养之菊,不但可以过冬至,并可以接迎岁之梅。”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仪徵岁时记》:“腌肉、鸡、鱼、鸭,曰年餚,煮以迎岁。”
- 14.
鄙猥释义:⒈鄙野猥琐。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故不肖者,素餐尸禄,安然而莫有为也,虽愚暗鄙猥,人莫齿之,而三年一迁,坐至卿监丞郎者,歷歷皆是。”《水浒传》第八三回:“臣乃鄙猥小吏,误犯刑典,流递 江州。”清 昭槤《啸亭杂录·魏长生》:“辞虽鄙猥,然其繁音促节,呜呜动人。”⒉丑陋矮小。《西游记》第二一回:“那妖仔细观看,见 行者 身躯鄙猥,面容羸瘦,不满四尺。”
- 15.
顾避释义:顾虑避忌。《魏书·良吏传·窦瑗》:“瑗 案法推治,无所顾避,甚见讎疾。”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避。”《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竦(夏竦)任西事,依违顾避,久之无功。”
- 16.
题识释义:⒈写上标记。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曹操 徵 歆 ﹞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餘人,赠遗数百金。歆 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宋 丁谓《丁晋公谈录》:“世宗 常令陶人应二十四气,烧瓦二十四片,各题识其节气。”⒉指标记。清 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五:“一令独餽古甎二十事,年号题识皆 秦 汉 物。”⒊犹题跋。宋 周密《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惜乎鉴定诸人……人品不高,目力苦短。凡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