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丈六 丈六的意思
zhàngliù

丈六

简体丈六
繁体
拼音zhàng liù
注音ㄓㄤˋ ㄌㄧ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àng,(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十尺。【组词】:万丈高楼。(2) 测量长度和面积。【例句】:丈量(liàng)。(3)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例句】:丈人(❶古代对老人的尊称;❷岳父。“人”均读轻声)。老丈。

liù lù,(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例句】: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六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言诗。六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1) 〔六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2) 〔六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基本含义

形容物体高大、威严。

丈六的意思

丈六 [zhàng liù]

1. 一丈六尺。指佛的化身的长度。后亦借指佛身。

丈六 引证解释

⒈ 一丈六尺。指佛的化身的长度。后亦借指佛身。

《后汉书·西域传·天竺》:“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丹素炫彩,金玉垂辉,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 鹿苑 ;神光壮丽,若金刚之在 双林。”
范祥雍 校注:“丈六谓佛身,《佛説十二游经》:‘佛身长丈六尺。’”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丈六放金光,神通称极大。”


丈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丈六金身释义: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
    • 2.
      丈六释义:一丈六尺。 指佛的化身的长度。后亦借指佛身。
    • 3.
      八十种好释义:佛教语。指如来善相的八十种细微特征,如无见顶相、鼻高不现孔、眉如初月、耳轮垂埵等。隋 慧远《大乘义章》卷二十:“三十二相名字如是。何者是八十种好?如《地持》説。”亦转为“八十二好”、“八十一种好”。《隋书·经籍志四》:“释迦 当 周庄王 之九年四月八日,自母右胁而生,姿貌奇异,有三十二相,八十二好。”清 赵翼《绵州刺史刘荫萱驻藏回蜀远寄藏佛一尊赋谢》诗:“惜哉丈六身,缩作三寸小。难具三十二相,八十一种好。”
    • 4.
      圆光释义:⒈月亮。 唐 李白《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明 刘基《过秦楼》词:“圆光易缺,急景难追。”⒉佛教谓菩萨头顶上的圆轮金光。唐 法琳《辨正论·喻篇上》:“如来 身长丈六,方正不倾,圆光七尺,照诸幽冥。”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箇圆光,却便似捏塑来的僧伽像。”⒊旧时江湖术士利用迷信心理骗人财物的一种方法。用镜或白纸施以咒语,令童子视之,谓其上能现诸象,可知失物所在,或预测吉凶、祸福。《晋书·艺术传·佛图澄》:“﹝ 澄 ﹞又令一童子洁斋七日,取麻油合胭脂,躬
    • 5.
      大身释义:佛教语。谓满虚空之大化身,对丈六之小身而言。
    • 6.
      小翼释义:小船。《文选·张协<七命>》“浮三翼”李善 注:“《越絶书》,伍子胥《水战兵法内经》曰:大翼一艘,长十丈;中翼一艘,长九丈六尺;小翼一艘,长九丈。”清 曹寅《饭后望隔江诸山》诗:“年年浮小翼,谁与涉寒江。”
    • 7.
      意虑释义:思虑。《列子·杨朱》:“恣耳目之所娱,穷意虑之所为。”《南史·何偃传》:“竣(颜竣)时权倾朝野,偃 不自安,遂发悸病,意虑乖僻。”明 张居正《寿封翁观吾王年丈六十序》:“夫人身百年耳,而精神意虑,每随血气以为盛衰。”
    • 8.
      旃檀瑞像释义:檀香木刻的 释迦牟尼 像。 《梁书·诸夷传·扶南国》:“﹝ 天监 ﹞十八年,復遣使送 天竺 旃檀瑞像、婆罗树叶。”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释氏 有旃檀瑞像者,见於内典。谓 释氏 在世时説法於 忉利天,而 优填王 思慕不已,请 大目犍连 运神力於他方取旃檀木,摄匠手登天,视其相好,归而刻焉。释氏 者身长丈六尺,紫金色,人閒世絶不可拟。独他方有旃檀木者能比方故也。瑞像则八尺而已,盖减师之半。”亦称“旃檀佛像”。《元史·世祖纪十二》:“幸 大圣寿万安寺,置旃檀佛像;命帝师及西僧作佛事坐静二十会。”震均《天
    • 9.
      无遮释义:⒈没有掩盖,裸露。唐 吕岩《浪淘沙》词:“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无遮四壁任萧然。”⒉佛教语。谓包容广大,没有遮隔。《楞严经》卷一:“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⒊指无遮大会。唐 黄滔《丈六金身碑》:“其明年正月十有八日乙未,设二十万人斋,号无遮以落之。”清 赵翼《灵谷寺》诗:“七日无遮筵,薰天众香郁。”参见“无遮大会”。
    • 10.
      曳瑟知林释义:义译“杖林”。 曳瑟知,梵语音译,义云“杖”。佛教故事,传说有婆罗门不信 释迦 身长丈六,乃以丈六竹杖量佛身。婆罗门将杖端增长,佛身亦随长,不可穷究,乃投杖而去,后遂生根成林。见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按,唐 慧立 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称此林为“杖林”,即今之Jeshtiban。
    • 11.
      杖林释义:梵语“洩瑟知林”的义译。据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佛陀伐那山及杖林》载:“﹝ 洩瑟知林 ﹞林竹修劲,被山弥谷。其先有婆罗门,闻 释迦佛 身长丈六,常怀疑惑,未之信也。乃以丈六竹杖,欲量佛身,恒於杖端出过丈六,如是增高,莫能穷实。遂投杖而去,因植根焉。”后即成林,称“洩瑟知林”,即杖林。
    • 12.
      淩迈释义:超越。 三国 魏 曹丕《沧海赋》:“鏗訇隐邻,涌沸凌迈。”晋 慧远《襄阳丈六金像颂》:“堂堂天师,明明远度,凌迈羣萃,超然先悟。”
    • 13.
      磨莹释义:磨治光亮。《西京杂记》卷一:“高祖 斩白蛇剑……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一》:“又有石牀,长八尺,磨莹鲜明,叩之声闻远近。”唐 黄滔《丈六金身碑》:“我公神之而露其梦,於是迎入府之别亭,磨莹雕饰,克尽其妙,朝夕瞻拜,时不之怠。”明 张居正《贺少司寇少崖傅公三品奏最序》:“古之所为学道术者,将以礱琢其理性,而磨莹其瑕纇。”
    • 14.
      禅话释义:佛教禅宗常通过问答方式来测验对禅理的理解程度,这种问答语句叫作机锋语,也就是“禪话”。 大多数用各种比喻来表达。语言形式用散句,也有用诗句的。《红楼梦》第九一回:“寳玉 豁然开朗,笑道:‘……怨不得前年我生气的时候,你和我説过几句禪话,我实在对不上来。我虽丈六金身,还借你一茎所化。’”
    • 15.
      肩随释义:⒈古时年幼者事年长者之礼。并行时斜出其左右而稍后。《礼记·曲礼上》:“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郑玄 注:“肩随者,与之并行差退。”后遂用作忝在同列,得以追随于后之意。唐 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小子谢麟阁,雁行忝肩随。”明 张居正《寿封翁观吾王年丈六十序》:“王子 博学邃养,厚积而晚发,余以童稚浅薄,谬为有司所録,获从 王子 之后。其视 王子,丈人行也,不敢肩随焉。”⒉犹追随。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澄什 结辙於山西,林远 肩随乎 江 左矣。
    • 16.
      西陵释义:⒈古国名。《史记·五帝本纪》:“黄帝 居 轩辕 之丘,而娶於 西陵 之女,是为 嫘祖。”张守节 正义:“西陵,国名也。”⒉陵墓名。三国 魏武帝 陵寝。在 河南省 临漳县 西。《彰德府志·地理志二》:“操 且死,令施繐帐於上,朝晡,上酒及糗粮,使宫人歌吹帐中,望吾 西陵。西陵 即 高平陵 也,在县西南三十里,周回一百七十步,高一丈六尺。”南朝 齐 谢朓《铜雀台》诗:“鬱鬱 西陵 树,詎闻歌吹声。”⒊陵墓名。清 代帝王陵寝。在 河北省 易县 西 永宁山 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有 雍正 泰陵、嘉庆 昌
    • 17.
      迈当释义:[法mètre]公制长度单位米的旧译。清 斌椿《乘槎笔记·同治五年二月初七日》:“登 法国‘拉布得内’船。船长八十四迈当,合 中国 二十七丈六尺。”蔡元培《美术的起源》:“非洲 的白蚁,有垤构塔,高至五六迈当的;垤内分作堂、室、甬道等。”
    • 18.
      金身释义:装金的佛像。唐 司空曙《题凌云寺》诗:“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龕灯焰隔烟萝。”《西游记》第七七回:“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叶剑英《过五台山》诗:“千年古刹千年债,万个金身万姓粮。”

丈六(zhangli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丈六是什么意思 丈六读音 怎么读 丈六,拼音是zhàng liù,丈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丈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