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ǎi cài,(1) 〔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亦称“采邑”。
qǔ,(1) 拿。【组词】:索取。取书。取款。窃取。(2) 选择。【组词】:选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样。(3) 采用。【组词】:采取。听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4) 得到,招致。【组词】:获取。取经。取偿。取悦。(5) 消去。【组词】:取消。取缔。
1. 采纳听取;选取实施;采摘;收取。
例采取菱角。
英[adopt; employ; take;]
⒈ 搜集选取;采用。
引《汉书·刘向传》:“故採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清 黄遵宪 《<人境庐诗草>自序》:“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採取而假借之。”
⒉ 采伐;采摘;开采。
引《元典章·户部二·官吏》:“合用柴薪,斟酌周岁可用数目,於农隙时……差倩人力騐数採取。”
《水浒传》第九八回:“叶清 后被 鄔梨 差往 石室山 採取木石。”
清 朱仕琇 《重游灵应峰记》:“峰上古木万株,多产药卉,邨人採取之。”
1. 采集;收取。 《汉书·王莽传中》:“命县官酤酒,卖盐铁器,铸钱,诸采取名山大泽众物者税之。”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其日,降甘露於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
《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七年》:“开 燕南、山东 河泊之禁,听民采取。”
⒊ 择取;选用。
引汉 王充 《论衡·书解》:“能令其言可行,不能使人必采取之矣。”
唐 元稹 《<乐府古题>序》:“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
清 顾炎武 《桃叶歌》:“越州 女子颜如花,中官采取来天家。”
⒈ 选择取用。
引《汉书·卷三六·刘向传》:「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水浒传·第九八回》:「叶清后被邬梨差往石室山采取木石。」
近选取 采纳 采用
1.对犯错误的同志,不应该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态度。
2.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应该不教而杀。
3.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只有采取丢卒保车的战术才能赢得下一步的主动权。
4.在这次乒乓球比赛中,我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
5.曹操派祢衡去见刘表,是欲杀祢衡而采取的假手于人的计策。
6.对工作人员,不能采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
7.资本家经常采取投机取巧的办法,囤积居奇,牟取暴利。
8.他们采取围城打援的办法去抓捕罪犯。
9.从前有的人,遭受挫折后,常常采取息交绝游、杜门谢客的消极处世态度。
10.在处理这起涉及多人的贪污案件时要采取惩一儆百的做法,严惩首犯,区别对待,教育多数。
11.对犯错误的人,我们应该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
12.在这个问题上,应当采取执经问难的态度。
13.他是个炮筒子脾气,如果你采取柔能克刚的办法,一定能做通他的思想工作。
14.我们必须采取行动阻止他,不能听任那个野心家移天易日。
15.这次劳动分配采取自愿的原则,能者多劳。
16.对于农村还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我们要采取积极引导,大力提倡新风尚的做法,使其逐渐缩小范围和影响。
17.在这次围棋比赛中,他始终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以高人一筹的技术赢得了胜利。
18.对于谣言采取一笑置之的态度,会让你觉得好过许多。
19.原则问题应当辩论清楚,不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不了了之。
20.在意识形态层面,我们采取的是不破不立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