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 [dōng jiāng]
1. 东江,古称湟水、循江、龙川江等,珠江水系干流之一。该河流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山,源河为三桐河。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广东省龙川县、和平县、东源县、源城区、惠城区、博罗县至东莞市石龙镇进入珠江三角洲,于黄埔区禺东联围东南汇入狮子洋。集水面积35340平方公里,河长562公里,平均年径流量257亿立方米。干流在龙川县合河坝以上称寻邬水,汇贝岭水后始称东江。
英[Dongjiang River;]
东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絶足释义:⒈喻指千里马。 ⒉指奔驰神速之足。⒊谓杜门不出。更多解释喻指千里马。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燕 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絶足也。”唐 杜甫《行次昭陵》诗:“风云随絶足,日月继高衢。”宋 黄庭坚《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诗:“盐车之下有絶足,败羣勿纵为民残。”指奔驰神速之足。宋 秦观《李泌论》:“鸟焚其巢,虽有劲翮,无所归;兽失其穴,虽有絶足,无所恃。”谓杜门不出。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 顾东江 ﹞以侍郎家居,絶足不与外事,闭门闲适,学为老圃。”
- 2.
三江口释义:⒈指 江苏省 吴江县 北,吴淞江、娄江、东江 分流处。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不知 越王 将选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屠我 吴国。”⒉指 湖南省 岳阳 北,洞庭湖 水入 长江 处。⒊指 湖北省 汉口 西。《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孔明 欣然从之,一同登舟,驾起帆檣,迤邐望 夏口 而进。离三江口 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⒋指 浙江 的 曹娥江、钱清江、浙江 三水于海口汇合处。见 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四·会稽县》。⒌指 云南、贵州、广西 三省之 南盘江、多衣江、九龙河 交汇处。《诗刊》
- 3.
三江释义:⒈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⒉蜀有三江,即岷江、涪江、沱江。⒊指广东境内的西江、北江、东江。⒋指鸭绿江、松花江、黑龙江。
- 4.
东交民巷释义:街巷名。在 北京市 正阳门 东侧。原名 东江米巷,讹为 东交民巷。清 代为各国使馆所在地。辛丑条约 后划为公使馆界,各使馆自置军队,界墙设置炮位,曾经一度是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 的大本营和外国人特别居留地。
- 5.
五邑释义:五邑或称四邑、六邑,皆指今广东江门市管辖的范围。
- 6.
合江楼释义:古迹名。在今 广东 惠阳县 城外,东江 西江 合流处。宋 苏轼《迁居》诗引:“吾 绍圣 元年十月二日至 惠州,寓居 合江楼。”轼 另有《寓居合江楼》诗。
- 7.
嗜进释义:谓热衷于仕进。《新唐书·奸臣传上·李义府》:“义府 已贵,乃言系出 赵郡,与诸 李 叙昭穆,嗜进者往往尊为父兄行。”明 沉德符《野获编·刑部·恤刑》:“此差一出二三年,凡嗜进图改他曹者,往往不愿就。”《明诗纪事丙籤》卷一引《松江志馀》:“东江 初入史局,赋《首夏》诗,结句云:‘故园遥忆三江外,梅豆青青笋过扉。’馆阁诸公叹赏之,谓他日必非嗜进者。”
- 8.
巴峡释义:指 巴县 以东江面的 石洞峡、铜锣峡、明月峡,即《华阳国志·巴志》所称的 巴郡 三峡。
- 9.
惠州释义:广东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在广州东120公里,面积419平方公里。是东江流域物资集散地。
- 10.
珠江释义:华南第一大河。 由西江、北江、东江汇合而成。西江为干流,发源于云南东部,流经贵州、广西,在广东中部分支注入南海。全长2 214千米。流域面积45万平方千米。水量丰富,广西梧州市以下可行江轮,广州黄埔港以下可行海轮。
- 11.
罗浮释义:山名。在 广东省 东江 北岸。风景优美,为 粤 中游览胜地。
- 12.
自尔释义:⒈从此。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溱水》:“东江 又西,与 利水 合……名曰 韶石,古老言昔有二仙,分而憩之,自尔年丰,弥歷一纪。”宋 苏轼《上韩枢密书》:“自尔不復通问者,七年於兹矣。”明 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经七八日,渐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如神。”⒉犹自然。唐 张九龄《感遇》诗之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 13.
鏖战疆场释义:驰骋疆场:明《东江疏揭塘报节抄》:“除一而移会登莱巡抚外,既经委臣查勘前来,合行覆请,伏乞皇上亟赐册号封典敕于该部,速遣使臣航海前来,不致风高浪阻,误敕封大典,并误鏖战疆场大事也。
- 14.
陈炯明释义:(1877-1933)广东军阀。广东海丰人。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0年任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鼓吹“联省自治”,反对孙中山北伐统一的主张,1922年4月被孙中山免职。同年6月发动武装叛乱。1923年被孙中山领导的讨贼军击败,退守东江、潮梅一带。1925年所部被广东革命军歼灭。后死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