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允 [míng yǔn]
1. 明察而诚信。
3. 严明恰当。
明允 引证解释
⒈ 明察而诚信。
引《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
唐 元稹 《赠郑馀庆太保》:“追书保养之荣,用彰明允之德。”
宋 曾巩 《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祖贽追封魏国公》:“具官某,明允纯篤,德业惟茂。”
清 戴名世 《<四书朱子大全>序》:“惟得一明允之吏,片言立剖,而纷紜之辨顿息。”
⒉ 严明恰当。
引《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个公平明允。”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后有族人与他姓訐讼,族长请之于官,判决明允,官民皆服。”
国语词典
明允 [míng yǔn]
⒈ 清明公正。
引《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皆先识博览,明允笃诚。」
《文选·钟会·檄蜀文》:「宰辅忠肃明允,劬劳王室。」
⒉ 严明恰当。
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牵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个公平明允。」
明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听释义:⒈众人所知闻。 《后汉书·朱浮传》:“浮 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宜下廷尉,章著其事。”《后汉书·徐稺传》:“伏见处士 豫章 徐稺、彭城 姜肱 ……德行纯备,著于人听。”⒉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孔 传:“言天因民以视听,民所恶者天诛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胡三省 注:“人听,即民听。《晋书》史臣避 唐太宗 讳,改民为‘人’,《通鑑》因之。”
- 2.
仲容释义:⒈古代相传 高阳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檮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南朝 梁 刘峻《辩命论》:“是使 浑敦、檮杌,踵武於 云臺 之上;仲容、庭坚,耕耘於巖石之下。”参见“八愷”。⒉晋 阮咸 的字。“竹林七贤”之一。南朝 宋 颜延之《五君咏·阮始平》:“仲容 青云器,实禀生民秀。”唐 杜甫《示侄佐》诗:“嗣宗 诸子姪,早觉 仲容 贤。”仇兆鳌 注引《晋书》:“阮咸,字 仲容,籍 之姪。”明 何景明《
- 3.
八恺释义:亦作“八凯”。 相传古代 高阳氏 的八个才子。《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檮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孔颖达 疏:“愷,和也,言其和於物也。”《汉书·古今人表》庭坚 作 咎繇。《旧唐书·韦凑传》:“八凯、五臣,良佐也。”
- 4.
十六才子释义:古史相传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合称“十六才子”。见《左传·文公十八年》。后用为称颂皇帝的辅佐大臣之典。南朝 陈 徐陵《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虽十六才子,明允篤诚;八百诸侯,专心同德……未足云也。”参见“十六相”、“十六族”。
- 5.
尨降释义:古代相传 高阳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 《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敱、檮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
- 6.
布行释义:谓显示操行。晋 杜预《举贤良方正表》:“苏赞 布行於草野,著德於閭阎。”《左传·文公十八年》“明允篤诚”唐 孔颖达 疏:“诚者,实也。秉心纯直,布行贞实也。”
- 7.
强政释义:猛急的政令。 清 龙启瑞《跋<苏明允集>后》:“有饿而僵於市者,立与之饱食亦毙。非……食之不可起饿,而用之者过於急也。以强政矫弱,弊也何以异此?”
- 8.
明允释义:⒈明察而诚信。 《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唐 元稹《赠郑馀庆太保》:“追书保养之荣,用彰明允之德。”宋 曾巩《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祖贽追封魏国公》:“具官某,明允纯篤,德业惟茂。”清 戴名世《<四书朱子大全>序》:“惟得一明允之吏,片言立剖,而纷紜之辨顿息。”⒉严明恰当。《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
- 9.
晓解释义:领悟;理解。《晋书·文苑传·左思》:“雍 谓友人曰:‘思 所晓解,不及我少时。’”《左传·文公十八年》“明允篤诚”唐 孔颖达 疏:“明者,达也。晓解事务,照见幽微也。”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光 曰:‘舍则不捨,来则不止。’语意深远,众莫晓解。”
- 10.
榦辅释义:指能担负国家重任的大臣。汉 焦赣《易林·师之讼》:“王孙、季子 相与孝友,明允篤诚,升擢家举,为国榦辅。”
- 11.
盛时释义:⒈犹盛世。《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及 周 之盛时,天下和洽,四夷乡风。”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方今天下适定,海内愿安,无贤不肖皆乐立名於世。而 伯通 独中风狂走,自捐盛时。”宋 梅尧臣《题老人泉寄苏明允》诗:“去为 仲尼 嘆,出为盛时祥。”明 陈子龙《对酒》诗:“对酒歌盛时,天下方大治。”⒉犹盛年。三国 魏 曹植《箜篌引》:“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 12.
直清释义:正直廉洁。语出《书·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宋 曾巩《礼部尚书制》:“某明允直清,知经信道。”
- 13.
良谨释义:善良谨愿。 晋 葛洪《神仙传·皇初平》:“皇初平 者,丹溪 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 金华山 石室中,四十餘年,不復念家。”《左传·文公十八年》“明允篤诚”唐 孔颖达 疏:“篤者厚也,志性良谨,交游款密也。”
- 14.
苏洵释义:北宋散文家。 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作品多为政论文,有《六国论》等名篇。有《嘉集》。
- 15.
通淹释义:谓学识精通而广博。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七章三:“洵(苏洵)字 明允,年二十七,发愤为学。岁馀,往应试不第。归尽焚旧所作文,闭户读书。遂成通淹。”
- 16.
駡题释义:谓批斥题旨,从反面立论。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又二公(苏軾、苏辙)将就御试,共白厥父 明允,虑一有黜落奈何。明允 曰:‘我能使汝皆得之,一和题一駡题可也。’繇是二人果皆中。”
- 17.
齐圣广渊释义:四种美好的德性。《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孔颖达 疏:“齐者,中也,率心由道,举措皆中也。圣者,通也,博达众务,庶事尽通也。广也,宽也,器宇宏大,度量宽弘也。渊者,深也,知能周备,思虑深远也。”清 朱之瑜《勿斋记》:“然生而齐圣广渊者,旷代而不一见,而世不乏圣人大贤者,曷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