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使 [guó shǐ]
1. 受国家委派、代表国家而出使他国的使者。
国使 引证解释
⒈ 受国家委派、代表国家而出使他国的使者。
引《周礼·秋官·象胥》:“﹝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
郑玄 注:“谓蕃国之臣来覜聘者。”
唐 张继 《送邹判官往陈留》诗:“国使乘軺去,诸侯拥节迎。”
《元史·世祖纪八》:“日本国 杀国使 杜世忠 等。”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西胡 月支国 献猛兽一头……那国使抱在手里来献。”
国语词典
国使 [guó shǐ]
⒈ 奉国命出使外国的官员。
引《元史·卷一一·世祖本纪八》:「日本国杀国使杜世忠等,征东元帅忻都、洪茶丘请自率兵往讨。」
国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节人从释义:宋 代(包括 夏、辽、金)出国使节的随员。
- 2.
东交民巷释义:街巷名。在 北京市 正阳门 东侧。原名 东江米巷,讹为 东交民巷。清 代为各国使馆所在地。辛丑条约 后划为公使馆界,各使馆自置军队,界墙设置炮位,曾经一度是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 的大本营和外国人特别居留地。
- 3.
候馆释义:⒈供瞭望用的小楼。《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和积。”郑玄 注:“候馆,楼可以观望者也。”⒉泛指接待过往官员或外国使者的驿馆。唐 钱起《青泥驿迎献王侍御》诗:“候馆扫清昼,使车出 明光。”宋 欧阳修《踏莎行》词:“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轡。”宋 苏轼《赵州赐大辽贺兴龙节使副茶药口宣》:“既渐邇於中邦,方少安於候馆。”
- 4.
入朝释义:⒈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⒉谓进入中央朝廷做官。
- 5.
召见释义:⒈指上级叫下级来见面。 ⒉由外交部通知外国驻本国使节前来见面,当面表示某种意见或提出抗议。
- 6.
国客释义:指来访的别国使臣。
- 7.
土门释义:东突厥 第一代可汗名 土门。也写作 吐门。意为“万夫长”。《周书·异域传下·突厥》:“突厥 者,盖 匈奴 之别种,姓 阿史那氏 ……其后曰 土门,部落稍盛,始至塞上市繒絮,愿通中国。大统 十一年,太祖 遣 酒泉胡 安诺槃陁 使焉。其国皆相庆曰:‘今大国使至,我国将兴也。’”
- 8.
外交团释义:驻在一个国家的各国使节组成的团体。外交团的活动多限于礼仪上的应酬,如祝贺、吊唁等。
- 9.
小会释义:⒈小规模的会集。《史记·匈奴列传》:“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⒉古代君主册拜三公、接受方国使节和百僚称贺的仪式。《晋书·石鉴传》:“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晋书·礼志下》:“魏 晋 则冬至日受方国及百僚称贺,因小会。其仪亚於献岁之旦。”晋 傅玄《辟雍乡饮酒赋》:“时皇帝亲枉万乘之尊兮,以幸乎辟雍;卤簿齐列,官正其容,侍卫参差,乃命王公。是日也,定小会之常仪兮,饗殊俗而见远邦。”⒊指一般的宴会。《南齐书·郁林王纪》:“永明 五年十一月戊子,冠於东宫 崇正殿。其日小会,赐王公以下
- 10.
少从释义:古谓出国使者随从中之地位低微者。《史记·大宛列传》:“而 汉 使者往既多,其少从率多进熟於天子,言曰:‘宛 有善马在 贰师城,匿不肯与 汉 使。’”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或云从行之微者也。”一说为使者的少年随从。《汉书·张骞传》:“其少从率进熟於天子。”颜师古 注:“汉 时谓随使而出外国者为少从,总言其少年而从使也。”
- 11.
接伴使释义:接待外国使臣的官员。
- 12.
接伴释义:⒈谓接待外国使臣。 宋 司马光《乞免北使第二状》:“臣不惟名犯北朝讳,及性不耐寒,兼臣不经接伴,未能諳练南北事体,资性拙訥,恐辱王命。”《宋史·李继昌传》:“辽 人请和,欲近臣充使,乃令 继昌 与其使 姚东之 偕诣 辽 部。俄与 韩杞 同至行在;及 辽 人聘至,又命至境首接伴。”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一月二十七日》:“当时 英 使进抵宫门,上已御寳座,接伴大臣告以须行拜跪礼,英 使 司当冬 遂辞以疾。”⒉“接伴使”的省称。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以右正言知制誥 富弼 假中书舍人 充接伴
- 13.
朝会释义:谓诸侯、臣属及外国使者朝见天子。
- 14.
槀街释义:汉 代 长安 街名。 当时属国使节馆舍均集中于此街。
- 15.
海夷释义:指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唐 刘禹锡《马大夫见示浙西王侍御赠答诗因命同作》:“象筵照室会词客,铜鼓临轩舞海夷。”《旧唐书·儒学传上·朱子奢》:“海夷颇重学问,卿为大国使,必勿藉其束脩,为之讲説。”明 沉德符《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后以海夷狡诈无常,迫近京师,或行窥伺,遂罢不设。”清 魏源《<圣武记>叙》:“﹝《圣武记》﹞为十有四卷,统四十餘万言,告成於海夷就款 江寧 之月。”
- 16.
班荆馆释义:五代 和 宋 时设在京郊用以接待外国使臣的宾馆。 《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甲寅,敕斩 彦饶 於班荆馆。”胡三省 注:“《左传》,楚 伍举 与 声子 相善,伍举 出奔,声子 遇於 郑 郊,班荆相与食而言……以‘班荆’名馆,取诸此也。此馆必在 汴州 郊外。”《宋史·礼志二二》:“大率北使至闕,先遣伴使赐御筵于班荆馆。”
- 17.
碟里释义:1405年(明永乐三年)曾遣使随爪哇国使臣至中国建立友好关系。
- 18.
藁街释义:亦作“藳街”。汉 时街名,在 长安 城南门内,为属国使节馆舍所在地。
- 19.
虎符龙节释义:虎符:古代铜制虎形兵符;龙节:古代邦国使臣用的金制龙形凭证。比喻重要的凭证。
- 20.
虎节释义:⒈周代山国使者出行时所持的符节。 ⒉泛指符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