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 [guó shī]
1. 国家的军队。
2. 王莽设置的职官。
3. 太师的别称。
4. 一国的师表。
5. 指国子祭酒。
6. 帝王封赐僧人的尊号。始于北齐法常。
8. 元、明、清亦用以敕封藏传佛教地区(西藏、内蒙等)的上层僧侣。
国师 引证解释
⒈ 国家的军队。
引《左传·襄公十八年》:“子殿国师, 齐 之辱也。”
⒉ 王莽 设置的职官。参见“四辅”。
引《汉书·刘歆传》:“及 王莽 篡位, 歆 为国师。”
⒊ 太师的别称。
引《后汉书·赵典传》:“公卿復表 典 篤学博闻,宜备国师。”
李贤 注引 徐坚 云:“国师,即太师也。”
⒋ 一国的师表。
引《陈书·周弘正袁宪传赞》:“观其雅量标举,尤善玄言,亦一代之国师矣。”
⒌ 指国子祭酒。 《梁书·王承传》:“俄转国子祭酒。
引承 祖 俭 及父 暕 尝为此职,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
⒍ 帝王封赐僧人的尊号。始于 北齐 法常。
引《大宋僧史略》卷中:“北齐 有高僧 法常 …… 齐王 崇为国师。”
《景德传灯录·慧安国师》:“嵩岳 慧安 国师…… 武后 徵至輦下,待以师礼。”
⒎ 元、明、清 亦用以敕封藏传佛教地区( 西藏、内蒙 等)的上层僧侣。
引《元史·释老传·八思巴》:“中统 元年, 世祖 即位,尊为国师,授以玉印。”
国语词典
国师 [guó shī]
⒈ 国家的军队。
引《左传·襄公十八年》:「子殿国师,齐之辱也。」
⒉ 一国的师表。
引《后汉书·卷二七·赵典传》:「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
⒊ 王莽时设立的官名。
引《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少阿、羲和、京兆尹红休侯刘歆为国师,嘉新公。」
⒋ 六朝时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师」。
引《梁书·卷四一·王承传》:「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当世以为荣。」
⒌ 古代帝王对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尊称。
引《景德传灯录·卷五·西京光宅寺慧忠禅师 》 :「时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敕令与国师试验,三藏才见师,便礼 拜立于右边。」
国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滴禅释义:佛教禅宗谓从一句、一事、一境中触机悟道。 语本 宋 本觉《释氏通鉴·韶国师》:“问:‘如何是 曹溪 一滴水?’眼 曰:‘是 曹溪 一滴水。’韶 闻乃大悟,平生疑滞,涣若冰释。”宋 唐庚《梦泉》诗:“虽无十丈花,中有一滴禪。”
- 2.
刹寺释义:佛寺。 明 宋濂《和林国师孕儿只怯列失思巴藏卜授都纲禅师诰》:“浮图之教入 中国 者千三百年,其徒众之繁,刹寺之广,不设长以统制之,则其道不肃,其法不严。”
- 3.
另起炉竈释义:⒈比喻重新做起。鲁迅《准风月谈·查旧帐》:“斩犯绑赴法场的时候,大叫道:‘过了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为了另起炉灶,从新做人,非经过二十年不可。真是麻烦得很。”叶圣陶《城中·病夫》:“心想如要另起炉灶,那是很费事的,况且编辑部所希望的就是这样一本书。”⒉比喻另立门户;另搞一套。陶行知《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中心学校的成立有两种方式都可以行。一是另起炉灶来创设;二是找那虚心研究,热心任事,成绩昭著并富有普遍性之学校特约改造,立为中心学校。”秦牧《漫记端木蕻良》:“他在谈自己的写作计划时,常提到续写《红楼梦
- 4.
国师释义:⒈国家的军队。 《左传·襄公十八年》:“子殿国师,齐 之辱也。”⒉王莽 设置的职官。《汉书·刘歆传》:“及 王莽 篡位,歆 为国师。”参见“四辅”。⒊太师的别称。《后汉书·赵典传》:“公卿復表 典 篤学博闻,宜备国师。”李贤 注引 徐坚 云:“国师,即太师也。”⒋一国的师表。《陈书·周弘正袁宪传赞》:“观其雅量标举,尤善玄言,亦一代之国师矣。”⒌指国子祭酒。《梁书·王承传》:“俄转国子祭酒。承 祖 俭 及父 暕 尝为此职,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⒍帝王封赐僧人的尊号。始于 北齐 法常。《大宋僧
- 5.
大士释义:⒈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尹知章 注:“大士不矜,谦以接物。”《韩诗外传》卷九:“孔子 曰:‘大士哉!由 来,区区汝何攻?赐 来,便便汝何使?愿得衣冠为子宰焉。’”⒉佛教对菩萨的通称。南朝 齐 周颙《重答张长史》:“夫大士应世,其体无方,或为儒林之宗,或为国师道士,斯经教之成説也。”唐 湛然《法华文句记》卷二:“大士者,《大论》称菩萨为大士,亦曰开士。”⒊特指观世音菩萨。《红楼梦》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 嫦娥 槛外梅。”⒋对高僧的敬称。宋 苏轼《金山
- 6.
折脚铛释义:断脚锅。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雷》:“騞然坠地,变成熨斗、折刀、小折脚鐺焉。”《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茅茨石室,向折脚鐺子里煮饭喫过三十二十年,名利不干怀,财宝不为念,大忘人世,隐跡巖丛。”清 钱谦益《送瞿稼轩给事南还》诗:“橛头船里新茶灶,折脚鐺边旧佛龕。”亦省作“折鐺”。清 黄宗羲《顾玉书墓志铭》:“憔悴江湖,红米折鐺。”
- 7.
白衣会释义:昴星为著名之星团。 其星气如云非云,似烟非烟,望之如白气,故称。后世星象家附会成为有凶灾之徵兆。《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也,为白衣会。”《汉书·天文志》:“凡五星,岁与填合则为内乱,与辰合则为变谋而更事,与荧惑合则为飢,为旱,与太白合则为白衣之会,为水。”《汉书·王莽传下》:“临(刘临)妻 愔,国师公 女,能为星,语 临 宫中且有白衣会。临 喜,以为所谋且成。”按,《资治通鉴·汉王莽地皇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言宫中者,以所会之舍占而知之。”唐 李筌《神机制敌太白阴经·荧惑占》:“火入亢,
- 8.
纬谶释义:纬书和图谶的合称,也称谶纬。谶书诡为隐语,预言吉凶,荒诞尤过于纬。《隋书·经籍志一》:“説者又云,孔子 既叙六经,以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别立纬及讖,以遗来世。”清 朱彝尊《说纬》:“纬讖之书,相传始於 西汉 哀 平 之际,而《小黄门譙敏碑》称,其先故国师 譙赣,深明典奥、讖録、图纬,能精微天意,传道与 京尹明,则是纬讖远本於 譙氏、京氏 也。徵之於史,如‘亡 秦 者 胡’、‘明年 祖龙 死’、‘楚 虽三户,亡 秦 必 楚’,已为纬讖兆其端矣。”参见“纬书”。
- 9.
逍遥园释义:园名。在 陕西省 长安县 西北。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渭水 又东与 泬水 枝津合,水上承 泬水,东北流经 邓艾祠 南,又东分为二水,一水东入 逍遥园,注 藕池。”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后秦·姚兴》:“鳩摩罗什 至 长安,七年正月,兴 如 逍遥园,引诸沙门,听 什 説佛经。”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四○一年,后秦 姚兴 灭 后凉,迎 鸠摩罗什 到 长安,尊为国师,使在国立译场 逍遥园 大兴译事。”
- 10.
遐苗释义:犹远裔。唐 《新罗国故两朝国师教谥朗空大师白月栖云之塔碑铭》:“大师法讳 行寂 ,俗姓 崔 氏,其先 周 朝之 尚父 遐苗, 齐国 之 丁公 远裔。”
- 11.
骄逸释义:⒈亦作“骄佚”。 骄纵放肆。《国语·周语中》:“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於是乎致武。”晋 袁宏《后汉纪·章帝纪上》:“延(阜陵王 刘延)奢泰骄佚,待下严刻。”明 刘基《悲杭城》诗:“割膻进酒皆俊郎,呵叱闲人气骄逸。”清 朱彝尊《瓦井》诗:“当时崇国师,此辈尽骄佚。”⒉骄奢安逸。《左传·成公六年》:“国饶则民骄佚。”《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子孙骄逸,忘其先祖之艰难。”唐 康骈《剧谈录·洛中豪士》:“每见其饮食,穷极水陆滋味。常饌必以炭炊,往往不愜其意。此乃骄逸成性。”清 梅曾亮《黄个园传》:“六十年丰豫之
- 12.
魔合罗释义:⒈旧俗农历七月初七用以表示送子的吉祥物,亦作为玩偶。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每年家赶这七月七入城来卖一担魔合罗。”明 沉自徵《霸亭秋》:“牛表弟,许我一个魔合罗,至今不曾讨得。”⒉引申为漂亮、可爱。元 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将来魔合罗孩儿,知他谁是谁。”元 杨暹《西游记》第五本第十九出:“[ 行者 云]小鬼,对恁公主説,大 唐 三藏国师 魔合罗俊徒弟 孙悟空 来求见。”参见“摩睺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