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礼 [jí lǐ]
1. 古五礼之一。指祭祀之礼。指婚礼。亦指举办婚礼时所需之物。
吉礼 引证解释
⒈ 古五礼之一。指祭祀之礼。
引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曲阜》:“乾隆 五十九年,予按试至 曲阜,适逢孟冬上丁,时 衍圣公 宪培 初薨,予以吉礼主祭。”
⒉ 指婚礼。亦指举办婚礼时所需之物。
引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窦玉妻》:“今夕甚佳,又有牢饌,亲戚中配属,何必广招宾客,吉礼既具,便取今夕。”
国语词典
吉礼 [jí lǐ]
⒈ 祭祀之礼,为古五礼之一。
引《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
⒉ 婚礼。
引宋·秦醇《谭意哥传》:「君若不弃焉,君当通媒妁,为行吉礼,然后妾敢闻命。」
吉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礼释义:⒈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之礼。 ⒉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 2.
五馆释义:南朝 梁 修制五礼的机构。 五礼谓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
- 3.
冕服释义: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凡吉礼皆戴冕,而服饰随事而异。据《周礼·春官·司服》载:“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袞冕;享先公饗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羣小祀则玄冕。”《书·太甲中》:“伊尹 以冕服,奉嗣王归于 亳。”《国语·周语上》:“太宰以王命命冕服。”韦昭 注:“冕,大冠;服,鷩衣。”《宋史·舆服志四》:“冕服悉因祀大小神鬼,以为制度。”
- 4.
南海神释义:南方之神。庙在 广东省 广州市 东南。《隋书·礼仪志二》:“开皇 十四年闰十月,詔…… 东海 於 会稽县 界,南海 於 南海镇 南,并近海立祠。”唐 韩愈《南海神庙碑》:“海於天地间,为物最鉅,自三代圣王,莫不祀事,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 河伯 之上,号为 祝融。”参阅《通典·吉礼五》。参见“祝融”。
- 5.
即吉释义:谓居丧期满。古代除去丧服后才能参与吉礼,故称。
- 6.
吉典释义:吉礼之仪典。
- 7.
吉器释义:古以祭祀为吉礼,故称祭器为吉器。
- 8.
吉服释义:⒈古祭祀时所著之服。祭祀为吉礼,故称。⒉泛指礼服。
- 9.
吉礼释义:⒈古五礼之一。指祭祀之礼。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曲阜》:“乾隆 五十九年,予按试至 曲阜,适逢孟冬上丁,时 衍圣公 宪培 初薨,予以吉礼主祭。”⒉指婚礼。亦指举办婚礼时所需之物。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窦玉妻》:“今夕甚佳,又有牢饌,亲戚中配属,何必广招宾客,吉礼既具,便取今夕。”
- 10.
吉祭释义:⒈古丧礼,既虞之后,卒哭而祭,谓之“吉祭”。虞,葬后拜祭。《礼记·檀弓下》:“是月也,以虞易奠,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⒉古礼,天子三年丧毕,奉神主入宗庙以吉礼祭之。《清史稿·礼志五》:“其因时祫祭者,古礼天子三年丧毕,合先祖神饗之,谓之吉祭。”
- 11.
吉笄释义:古代指行吉礼时所用的发簪。
- 12.
嘉事释义:⒈指嘉礼。古代五礼之一。《礼记·冠义》:“故圣王重礼,故曰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郑玄 注:“嘉事,嘉礼也。宗伯掌五礼:有吉礼、有凶礼、有賔礼、有军礼、有嘉礼。”⒉指朝礼。《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嘉事不体,何以能久?”杜预 注:“嘉事,朝礼。”
- 13.
夹室释义:古代宗庙内堂东西厢的后部,藏五世祖以上远祖神主的地方。《释名·释宫室》:“夹室,在堂两头,故曰夹也。”《礼记·杂记下》:“成庙则衅之……门、夹室皆用鸡。”孔颖达 疏:“夹室,东西厢也。”《宋史·礼志九》:“﹝ 治平 四年﹞祧藏 僖祖 及 文懿皇后 神主於西夹室。”《清通礼·吉礼》:“高祖以上亲尽则祧,由昭祧者,藏主於东夹室;由穆祧者,藏主於西夹室。”
- 14.
夺情起复释义: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 15.
尤讳释义:犹大讳。 指帝王等死亡。《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魏 家故事,尤讳之后三月,必迎神於西,禳恶於北,具行吉礼。”胡三省 注:“尤讳,犹云大讳也。尤,甚也;死者,人之所甚讳也。”
- 16.
弁冕释义:⒈弁、冕皆古代男子冠名,吉礼之服用冕,通常礼服用弁。因以‘弁冕’指礼帽。《穀梁传·僖公八年》:“弁冕虽旧,必加於首。”⒉泛指汉官服式。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辫髮瓔珞,非弁冕之服。”⒊犹魁首。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二十二》:“﹝ 杜佑 ﹞著述擅名,传至今千餘年,部帙如新,裒然为册府之弁冕。”⒋引申为居首。清 王韬《<续选八家文>序》:“明 初承 元 之弊,而 潜溪 起而振之,以弁冕乎一代。”⒌谓达官贵人。犹冠盖。宋 叶适《<纪年备遗>序》:“弁冕接踵。”
- 17.
画日释义:⒈唐 制,皇太子监国,下令书则画日,犹天子画可。 《新唐书·百官志四上》:“皇太子监国,下命书则画日,至春坊则庶子宣传,中舍人奉行。”⒉宋 制,行吉礼时,由太卜署预择一祭祀之日,称“画日”。《宋史·礼志三》:“景德 三年,龙图阁 待制 陈彭年 言:‘伏覩画日,来年正月三日上辛祈穀,至十日始立春……郊祀昊天,以祈嘉穀,当在建寅之月,迎春之后。’”《宋史·礼志十一》:“真宗 景德 三年正月,画日乙卯孟享太庙。”⒊指为帝王草拟诏令。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富贵诗有絶妙者,如…… 元 人:‘袖中笼得朝天笔,
- 18.
眚礼释义:谓减省吉礼之数。眚,通“省”。
- 19.
祀山川释义:古代吉礼的一种。
- 20.
纳徵释义:即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仪礼·士昏礼》:“纳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纳吉礼。”郑玄 注:“徵,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贾公彦 疏:“纳此,则昏礼成,故云徵也。”《晋书·礼志下》:“江 左以来,太子婚,纳徵用玉璧一,兽皮二,未详何所準况。”《南史·裴松之传》:“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玉璧虎皮。”参见“纳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