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朔漠 朔漠的意思
shuò

朔漠

简体朔漠
繁体
拼音shuò mò
注音ㄕㄨㄛˋ ㄇㄛ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uò,(1) 农历每月初一。【组词】:朔日。朔望(“朔日”和“望日”)。(2) 始。【例句】:“皆从其朔”。(3) 北方。【组词】:朔方。朔漠(北方沙漠地带)。朔气。朔土。

mò,(1) 面积阔大无人定居,缺水干燥的沙石地带。【组词】:沙漠。漠北。(2) 空旷。【组词】:广漠。荒漠。漠漠。(3) 冷淡地,不经心地。【组词】:漠视。漠不关心。(4) 同“寞”,寂静无声。

基本含义

朔漠指的是北方荒凉贫瘠的地区,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荒凉和冷落。

朔漠的意思

朔漠 [shuò mò]

1. 原指北方沙漠地带,有时也泛指北方。

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单于反其北庭,并领降众。——《后汉书·袁安传》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唐·杜甫《咏怀古跡》
诸越则桃李冬实,朔莫则桃李夏荣。——宋·沈括《梦溪笔谈》

[desert;]

朔漠 引证解释

⒈ 北方沙漠地带。

《后汉书·袁安传》:“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单于反其北庭。”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於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三:“一去 紫臺 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
清 王韬 《答强弱论》:“元 明 版图,迥逾朔漠。”


国语词典

朔漠 [shuò mò]

⒈ 北方沙漠之地。

南朝宋·谢惠连〈雪赋〉:「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
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朔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真纯释义:真诚纯洁。元 刘因《海南鸟》诗:“越 鸟羣飞朔漠滨,气机千古见真纯。”瞿秋白《赤都心史》三十:“况且谁也不保存自己抽象的真纯,--环境(亦许就是所谓“社会”)没有不生影响的。”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一个青年学生的爱国,真有如一个青年姑娘初恋时那样的真纯入迷。”
    • 2.
      绝胜释义:⒈最佳。唐 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入庐山回归沃州序》:“会稽 山水,自古絶胜。”⒉引申为最佳之处。宋 范成大《与同僚游栖霞》诗:“竹杖芒鞵俗网疎,每逢絶胜更踟蹰。”明 高启《游天平山记》:“众莫不尤余好奇之过,而余亦笑其恇怯頽败,不能得兹山之絶胜也。”⒊远远超过。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之一:“最是一年春好处,絶胜烟柳满皇都。”宋 王安石《水花》诗:“纵被春风吹作雪,絶胜南陌碾成尘。”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七:“﹝水转筒车﹞日夜不息,絶胜人牛所转。”清 唐孙华《再哭蔗庵公》诗之二:“絶胜薶朔漠
    • 3.
      躏跞释义:⒈践踏;迫害。《鹖冠子·王鈇》:“为之父母,无所躪躒。”《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开庆元年》:“国家奋起朔漠,灭 金源,并 西夏,蹂 荆襄,克 成都,平 大理,躪躒诸夷,奄征四海,垂五十年。”⒉蔑视;侮慢。宋 李纲《论孔文举》:“既还 许都,虽 曹操 之奸雄、阴狡,权势方盛,融 视之蔑如,峭论鯁议,屡阻其谋,嘲誚躪轢,畧不为之下。”⒊象声词。唐 陆龟蒙《任诗》:“出门向城路,车马声躪轢。”
    • 4.
      遗丑释义:⒈残馀的丑类。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 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宋书·垣护之传》:“方当长驱朔漠,穷扫遗丑,况乃自送,无假远劳。”鲁迅《坟·论“他妈的!”》:“更厉害,涉及先代的,也不外乎‘而母婢也’、‘赘阉遗丑’罢了。”⒉多年积聚的丑恶。《平山冷燕》第十回:“君子流不尽芳香,小人献不了遗丑。”
    • 5.
      阳明释义:⒈阳光。 《汉书·孔光传》:“臣闻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君德衰微,阴道盛彊,侵蔽阳明,则日蚀应之。”⒉光明。《后汉书·五行志二》:“或以为凤皇阳明之应,故非明主,则隐不见。”唐 韩愈《题炭谷湫祠堂》诗:“万生都阳明,幽暗鬼所寰。”明 陶宗仪《辍耕录·钱币》:“世皇 尝以钱币问太保 刘文贞公,公曰:‘钱用於阳,楮用於阴。华夏,阳明之区;沙漠,幽阴之域。今陛下龙兴朔漠,君临中夏,宜用楮币。’”⒊指和蔼温顺的秉性。清 方苞《书直隶新安张烈妇荆氏行实后》:“天地之气,蔼然而温和者为阳,惨然而凛慄者为
    • 6.
      龙朔释义:见“龙荒朔漠”。
朔漠是什么意思 朔漠读音 怎么读 朔漠,拼音是shuò mò,朔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朔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