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斑竹 斑竹的意思
bānzhú

斑竹

简体斑竹
繁体
拼音bān zhú
注音ㄅㄢ ㄓ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ān, ◎ 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组词】:斑点。斑纹。斑斓。雀斑。斑秃。斑白。斑竹。斑驳(色彩错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喻从看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

zhú,(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组词】: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2) 指竹制管乐器。【组词】:金石丝竹。(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4) 姓。

基本含义

指有斑纹的竹子,比喻人的品质或能力有所不同。

斑竹的意思

斑竹 [bān zhú]

1. 也叫“湘妃竹”。一种茎部有紫褐斑点的竹子,用于制作笔杆、拐杖及饰物。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毛泽东《七律·答友人》

[mottled bamboo;]

斑竹 引证解释

⒈ 一种茎上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也叫湘妃竹。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尧 之二女, 舜 之二妃,曰 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 湘妃 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送别》曲:“白玉连环,斑竹阑干,回首泪偷弹。”
毛泽东 《答友人》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⒉ 指斑竹所制的手杖。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启媒》:“软红泥踏青时候,试躡青鞋,慢拖斑竹,去寻良友。”


国语词典

斑竹 [bān zhú]

⒈ 植物名。皮有紫黑色的斑纹,茎可制成装饰品、手杖、笔杆等。相传舜死后,其二妃娥皇、女英因思帝伤痛,泪沾湘江畔上的竹子,使竹尽成斑,故称为「斑竹」。


斑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宝相枝释义:一种毛笔的名称。宋 陶穀《清异录·宝相枝》:“开平 二年,赐宰相 张文蔚、杨涉、薛貽(矩)宝相枝各二十,龙鳞月砚各一。宝相枝,斑竹笔管也,花点匀密,纹如兔毫。”
    • 2.
      斑杖释义:⒈藕的别名。⒉虎杖的别名,茎上有红色或紫红色斑点。⒊斑竹所制的手杖。
    • 3.
      斑林释义:犹斑竹。
    • 4.
      斑竹释义:也叫湘妃竹。竹子的一种。竹干上有紫褐色的斑点。传说帝舜南巡苍梧而死,他的两个妃子在湘水上望苍梧山哭泣,眼泪洒在竹子上,从此竹上有了斑点,故斑竹又称湘妃竹。
    • 5.
      斑竹帙释义:将斑竹劈为细丝编成的书帙。
    • 6.
      斑笋释义:⒈见“斑笋”。⒉斑竹的笋。
    • 7.
      斑筠释义:斑竹。
    • 8.
      斑管释义:毛笔。以斑竹为杆,故称斑管。
    • 9.
      斑篁释义:斑竹。
    • 10.
      杖藜释义:⒈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唐 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宋 苏轼《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⒉藜杖;拐杖。唐 护国《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宋 秦观《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明 孙仁孺《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 11.
      楚竹释义:⒈指湘妃竹。 也称斑竹。⒉借指楚竹制的管乐器。亦借指用其吹奏之曲。
    • 12.
      泪竹释义:即斑竹。唐 郎士元《送李敖湖南书记》诗:“入 楚 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唐 吴融《春晚书怀》诗:“嫦娥 断影霜轮冷,帝子无踪泪竹繁。”清 孙枝蔚《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诗之三:“泪竹斑多徵节操,灵雏年小擅文章。”清 感惺《游侠传·侠踪》:“九嶷山,王气死,泪竹红斑。”参见“斑竹”。
    • 13.
      湘妃竹释义:斑竹。相传帝舜南巡苍梧而死,他的两个妃子在江湘之间哭泣,眼泪洒在竹子上,从此竹竿上都有了斑点(见于《博物志》)。也叫湘竹。
    • 14.
      湘竹榻释义:汉族卧具,用潇湘竹或斑竹制成的榻。
    • 15.
      班竹释义:即斑竹。
    • 16.
      班管释义:用斑竹制成的笔管。多指毛笔。班,通“斑”。元 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想着俺子父的情呵,可着我班管难抬。”明 文徵明《闲兴》诗:“端溪 古研紫琼瑶,班管新装赤兎毫。”清 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一索鈿盒知心同,再索班管知才工。”
    • 17.
      筠斑释义:斑竹。
    • 18.
      筠竹释义:斑竹。唐 李贺《湘妃》诗:“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 秦娥 盖 湘水。”王琦 汇解:“《方言》:秦 晋 之间,美貌谓之娥。此以筠竹称斑竹,秦娥 称二妃,殊不可解,或字之讹也。一本注 秦娥,下云:‘一作神娥。’又见《广西通志》载此诗,‘筠竹’作‘斑竹’,‘秦娥’作‘英娥’,下文‘蛮娘’作‘蛮风’,似觉顺遂,但不知本于何书,未敢从也。”姚文燮 集注:“言筠竹不死,蛮娘吟弄,泪花染緑,情相续也。”
    • 19.
      陆池莲释义: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越 中有 王氏 之橘园…… 吴 中有 陆 家白莲,顾 家斑竹。”后因以“陆池莲”泛指莲花。
    • 20.
      鸠形释义:《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续汉书·礼仪志》:“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长九尺,端以鳩为饰。 鳩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后以“鳩形”指年老者所用的手杖。唐 李频《赋得长城斑竹杖》诗:“莫作鳩形并,空将鹤髮期。”参见“鳩杖”。

斑竹(banz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斑竹是什么意思 斑竹读音 怎么读 斑竹,拼音是bān zhú,斑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斑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