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诗薮 诗薮的意思
shīsǒu

诗薮

简体诗薮
繁体詩藪
拼音shī sǒu
注音ㄕ ㄙㄡ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ī,(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组词】:诗歌。诗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sǒu,(1) 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组词】:薮泽。(2) 人或物聚集的地方。【组词】:渊薮。(3) 指民间、草野。【例句】:辞朝(cháo )归薮。(4) 古同“搜”,搜求。

诗薮的意思

诗薮 [shī sǒu]

1. 诗话。明代胡应麟撰。二十卷。内编六卷分论古今体诗,外编六卷以时代为序分论从周到元代的诗,另有杂编六卷、续编二卷。此书资料丰富,论说广泛,有不少可取的诗歌艺术观点。


诗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于兹释义:⒈在此。 《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孔 传:“言 祖乙 已居於此。”明 胡应麟《诗薮·遗逸中》:“残珠剩玉,沦没渊海,能亡三嘆?因识其目于兹云。”⒉于今,至今。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于兹矣。”晋 潘岳《怀旧赋》:“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于兹矣。”唐 韩愈《祭侯主簿文》:“我狎我爱,人莫与夷,自始及今,二纪于兹。”⒊当今,今世。《汉书·司马相如传》:“休烈显乎无穷,声称浹乎于兹。”颜师古 注:“于兹,犹言今兹也。”⒋吁嗟;叹息。汉 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铭》
    • 2.
      伟博释义:⒈巨大。 唐 薛用弱《集异记·永清县庙》:“余数年之内,勦戮猛虎,不可胜数,生聚顿安。虎之首帅,在西城郡,其形伟博,便捷异常,身如白锦,额有圆光如镜,害人最多,余亦诛之。”⒉宏伟博大。明 胡应麟《诗薮·古体上》:“屈原氏 兴,以瑰奇浩瀚之才,属纵横艰大之运,因牢骚愁怨之感,发沉雄伟博之辞。”
    • 3.
      伟识释义:卓特的见识。亦指有卓见的人。明 胡应麟《诗薮·唐下》:“廷礼 去取精覈,特愜人心,真艺苑功人,词坛伟识也。”清 龚自珍《同年生胡户部集同人祀汉郑司农于寓斋……为韵语以谐之》:“同时有四君,伟识引余共。”
    • 4.
      体气释义:⒈指诗文的体制格调。 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孔融 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明 胡应麟《诗薮·古体上》:“拟《郊祀》,须得其体气典奥处。”⒉指禀性,气质。《三国志·吴志·王蕃传》:“蕃 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指。”《世说新语·品藻》“元礼 居八俊之上”刘孝标 注引 三国 吴 姚信《士纬》:“陈仲举 体气高烈,有王臣之节。”《北史·元子华传》:“子思 以手捋鬚,顾谓 子华 曰:‘君恶体气。’”⒊指气血或气息。三国 魏 嵇康《养生论》:“爱憎不栖於性,忧喜不留於情,泊然无感,而体气
    • 5.
      先志释义:⒈先立志向。《礼记·学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孔颖达 疏:“若学为士,则先喻教以学士之志。”⒉乘胜之志。《后汉书·臧宫传论》:“斯诚雄心尚武之几,先志翫兵之日。” 李贤 注:“先志者,乘胜之志也。”⒊先人的遗志。《魏书·高祖纪上》:“朕猥承前绪,纂戎洪烈,思隆先志,缉熙政道。” 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开元寺临坛律德明远大师塔碑铭》:“道俗众万辈恭敬悲泣,备涅槃威仪,迁全身归于湖西塼塔,遵本教而奉先志也。”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上》:“﹝ 伯禽 二女﹞以厥祖遗言,俾卜葬 青山 ,以成先志。”
    • 6.
      吊诡释义:亦作“吊诡”。奇异,怪异;趋异。《庄子·齐物论》:“丘 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弔诡。”陆德明 释文:“弔,如字;又音的,至也;诡,异也。”明 胡应麟《诗薮·国朝上》:“上下千餘年间,岂乏索隐吊诡之徒,趋异厌常之辈。”清 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下:“王 李 既兴,辅翼之者,病在沿袭雷同;攻击之者,又病在飜新吊诡。”鲁迅《坟·文化偏至论》:“而十九世纪末之重个人,则吊诡殊恒,尤不能与往者比论。”
    • 7.
      声明文物释义:语本《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 ”后以“声明文物”谓声教文明与典章制度。唐 刘禹锡《代裴相公进东封图状》:“开元 十三年,玄宗 皇帝以天下太平,登封 东岳,声明文物,振耀古今。”宋 邵雍《五帝》诗:“五帝之时似日中,声明文物正融融。”梁启超《论国家思想》:“昔 希腊 之 雅典,当其为独立国也,声明文物甲天下。”亦作“声名文物”。明 胡应麟《诗薮·闰馀中》:“矧二百年间,声名文物,其人才往往有瑰瑋絶特者错列其中。”孙中山《香港兴中会宣言》:“倘不及早维持,乘时发奋,则数千年声名文物之邦,
    • 8.
      富健释义:丰富而雄健。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中:“戴凯 人实贫羸,而才章富健。”明 胡应麟《诗薮·宋》:“自 李商隐、唐彦谦 诸诗作祖,宋 初 杨大年、钱惟演、刘子仪 辈,翕然宗事,号西崑体。人多訾其僻涩,然诸人材力富健,格调雄整,视 义山 不啻过之,惟丰韵不及耳。”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一章二:“攀龙 才力富健,凌铄一时;诗多佳者,而古乐府却最为驽下。”
    • 9.
      小僧释义:⒈指未受大戒的年轻僧人。 南朝 梁 无名氏《唱断肉经竟制》:“诸僧道诸小僧辈,看经未徧,互言无断肉语……恐诸小僧执以为疑,方成巨弊。”宋 惠洪《十八罗汉赞》八:“小僧涤器,师视而笑。”明 胡应麟《诗薮·近体中》:“法而不悟,如小僧缚律。”⒉和尚自称谦词。《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唐 无名氏《异闻录·秀师言记》:“小僧有情曲,欲陈露左右。”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小僧 相国寺 住持长老。”
    • 10.
      小减释义:⒈稍稍不如。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太祖 ﹞於是以罪诛 脩”裴松之 注引《冀州记》:“﹝ 裴頠 ﹞谓 準 曰:‘嶠 当及卿,然 髦 小减也。’”嶠 髦 皆 杨準 子。《梁书·韦叡传》:“祖征 谓 叡 曰:‘汝自谓何如 憕 惲?’叡 谦不敢对。祖征 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明 胡应麟《诗薮·近体下》:“太白 五言如《静夜思》、《玉阶怨》等,妙絶古今,然亦 齐 梁 体格。他作视七言絶句,觉神韵小减。”⒉谓稍稍减少,或谓稍稍减轻。宋 杨万里《宿孔镇观雨中蛛丝》诗:“雨罢蜘蛛却出簷,网丝小
    • 11.
      小集释义:⒈小会聚。 晋 王羲之《与人书》:“各可不?欲小集。想集后能果。”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戏剧》:“南都 万历 以前,公侯与縉绅及富家,凡有讌会小集,多用散乐。”《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帖子上是:‘明日湖亭一厄小集,候教。胡縝 拜订。’”⒉部分作品积聚成的书册。一般篇幅较少。宋 陈亮《陈春坊墓志铭》:“取前代储君事钞成小集,暇日从容献之,听知所择,以为 东宫 德业之候。”明 胡应麟《诗薮·遗逸中》:“右盛 唐 三十餘家。《宋史》尚存其半,《通考》仅三之一,而间溢小集数家。”清 查为仁《莲坡诗话》:“家伯 初
    • 12.
      悬远释义:相距很远。《魏书·序纪·穆帝》:“帝以封邑去国悬远,民不相接,乃从 琨 求 句注陘 北之地。”《坛经·机缘品》:“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元 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六》:“自 鲁 至 陈,道路不至悬远,何至五年不归?”明 胡应麟《诗薮·国朝上》:“弘 正 并推 边、何、徐、李,每怪 边 品第悬远,胡得此称。”
    • 13.
      推迁释义:⒈推移变迁。 晋 陶潜《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復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唐 骆宾王《萤火赋》:“委性命兮幽玄,任物理兮推迁。”宋 陆游《自嘲》诗:“岁月推迁万事非,放翁 可笑白头痴。”明 汪道昆《<诗薮>序》:“世有推迁,道有升降。”清 顾炎武《羌湖引》:“历数推迁小嬴缩,天行有餘或不足。”⒉推故迁延;推迟。《晋书·王羲之传》:“復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宋书·王弘传》:“为尒推迁,覆败将及,就无人事之愆,必有阴阳之患。”《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何不早劝 唐公 举兵,而推迁不已。”胡三
    • 14.
      握沐吐飱释义:犹言握发吐哺。 《新唐书·张玄素传》:“周公 資聖人,而握沐吐飱,下白屋,況下 周公 之人哉!”亦省作“握沐”。明 胡应麟《诗薮·国朝下》:“自 北地、濟南 以峻峭遇物,古人握沐之風,幾於永絶。”
    • 15.
      无出释义:⒈别出去。 《左传·哀公十一年》:“季孙 告二子,二子不可。求 曰:‘若不可,则君无出。’”⒉不要交纳。《后汉书·安帝纪》:“凤凰所过亭部,无出今年田租。”⒊不能超过。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二:“火烧疮无出醋泥,甚验。”明 胡应麟《诗薮·闰馀中》:“大抵 南宋 古体当推 朱元晦,近体无出 陈去非。”⒋谓未生育子女。《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原来 商小姐 无出,有媵婢生得两个儿子。”
    • 16.
      无忝释义:不玷辱;不羞愧。 《书·君牙》:“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纘乃旧服,无忝祖考。”孔 传:“无辱累祖考之道。”《汉书·韦玄成传》:“於戏后人,惟肃惟栗。无忝显祖,以蕃 汉 室。”唐 韩愈《顺宗实录一》:“尔惟奉若天道,以康四海……无忝我 高祖、太宗 之休命。”明 胡应麟《诗薮·唐上》:“伯禽 二女妻野人,当道欲为易婚,不愿,而以厥祖遗言,俾卜葬青山,以成先志,亦无忝也。”清 李渔《奈何天·焚券》:“只要我行权市义心无忝,怕甚么矫制开仓蹟可疑。”
    • 17.
      易与释义:⒈容易对付。含有轻蔑之意。《史记·项羽本纪》:“汉 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英格 自是知 辽 兵之易与矣。”明 胡应麟《诗薮续编·国朝上》:“不然,即万言易与耳。”⒉容易相处。明 文徵明《铁柯记》:“君居常若易与,而廉稜整整弗少弛。”清 钮琇《觚賸续编·醉隐记》:“耕夫牧子,有招輒往,往輒尽醉,而人亦乐公之易与。”
    • 18.
      汙贱释义:卑微低贱;卑污下贱。宋 曾巩《谢章学士书》:“广听博观,不遗污贱戹辱之士者,此所以无弃士也。”污,一本作“污”。明 胡应麟《诗薮·遗逸下》:“北齐 文士,著者三人:邢劭、魏收、祖珽。珽 凶恶污贱,为古今词人之冠,收 亦亚焉。”清 刘大櫆《吴节妇传》:“彼非不知其污贱而不可为也,顾有所不能捨者耳。”
    • 19.
      沈雄释义:⒈亦作“沉雄”。沉毅雄健。《后汉书·顺阳怀侯嘉传赞》:“齐武 沉雄,义戈乘风。”宋 叶适《东塘处士墓志铭》:“君轩岸沉雄,言动未尝妄。”清 龚自珍《书番禺许君》:“其物产英诡,其人沉雄多大略。”景梅九《罪案》:“论他年纪,不过二十岁,看起来,好像极有阅历的老成人,气象沉雄,迥异寻常。”⒉深沉雄浑。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张南史》:“数年间,稍入诗境,调体超间,情致兼美,如 并 燕 老将,气韵沉雄,时少及之者。”明 胡应麟《诗薮·古体上》:“屈原 氏兴,以瑰奇浩瀚之才,属纵横艰大之运,因牢骚愁怨之感,发沉雄伟
    • 20.
      沓拖释义:⒈相重貌。唐 李白《大鹏赋》:“连轩沓拖,挥霍翕息。”⒉拖拉,不利落。宋 赵长卿《蓦山溪·遣怀》词:“学些沓拖,也似没意志。诗酒度流年,熟諳得、无争三昧。”明 胡应麟《诗薮续编·国朝下》:“不知七言非五言比,格少贬则卑,气少媮则弱,词少淡则单薄,句稍缓则沓拖。”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七:“学八大家者,‘之’、‘而’、‘其’、‘以’,层纍相叠,如刈草茅,无所择而缚为一束;又如半死蚓,沓拖不耐,皆贱也。”

诗薮(shis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诗薮是什么意思 诗薮读音 怎么读 诗薮,拼音是shī sǒu,诗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诗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