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声 [èr shēng]
1. 七音中的变宫、变征。
二声 引证解释
⒈ 七音中的变宫、变徵。
引《通典·乐三》:“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自 殷 已前,但有五音;此二者,自 周 以来加文、武二声,谓之为七音。五声为正,二声谓变。变者,和也。”
二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叠释义:⒈古代以吹角十二声为迭。⒉犹一曲。迭,乐曲的迭奏。
- 2.
上声释义:⒈“上声”shàngshēng的又音。⒉古汉语四声的第二声。⒊普通话字调的第三声。‖见〖四声〗。
- 3.
仄起平收释义:一种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对联的上联,必须是仄声结尾,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字。
- 4.
悲泗淋漓释义:词语出处 唐·李朝威《柳毅传》:“悲泗淋漓,诚怛(da二声)人心。 ”{“怛”是形容词的使用用法,使……痛苦(惨痛、忧伤、悲苦)。
- 5.
拼音声调释义: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用“ˉ”表示,如lā;阳平第二声,用“ˊ”表示,如lá;上声(第三声),用“ˇ”表示,如lǎ;去声,用“ˋ”表示,如;là。
- 6.
第二声释义: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阳平声。如“旁”“魔”“琦”“檀”等字调为第二声。
- 7.
肥贼释义:1、体形胖的盗贼。 2、方言,形容很胖的人。有贬义。3、东北一般念肥贼(zei二声)为肥贼(ze二声)除形容很胖的人之外,亦有称呼小孩子,小动物,有戏谑调侃的意味。
- 8.
诗意盎然释义:诗意盎然分别是(一声,四声,四声,二声)盎然指的是形容气氛、趣味等浓厚的样子 所以诗意盎然 指的是 很有诗意的样子。
- 9.
野巴释义:山东潍坊方言,贬义词,与神经病意思相同,野(二声,方言,没有相应汉字 所以用野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