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俊士 俊士的意思
jùnshì

俊士

简体俊士
繁体
拼音jùn shì
注音ㄐㄩㄣˋ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ùn,(1) 才智出众的人。【组词】:俊杰。俊伟。俊彦(才智杰出的人)。俊爽。俊造(学识造诣很深的人)。(2) 容貌美丽。【组词】:俊俏。俊美。俊秀。俊逸(俊美洒脱,不同凡俗)。英俊。

shì,(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组词】:士族。士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组词】:士子。士民。学士。(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组词】:士女。(4) 对人的美称。【组词】:志士。烈士。女士。(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组词】:医士。护士。(7) 姓。

基本含义

指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的人。

俊士的意思

俊士 [jùn shì]

1. 周代称选取入太学者。《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郑玄注:“可使习礼者,学大学。”孔颖达疏:“身虽升学,亦以学未成,犹给司徒繇役;若其学业既成,免其繇役。”唐代为取士科目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太平天国称补廪为俊士。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以秀才为秀士、以补廪为俊士、以拔贡为杰士、以举人为约士。”

3. 才智杰出的人。

俊士 引证解释

⒈ 周 代称选取入太学者。

《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
郑玄 注:“可使习礼者,学大学。”
孔颖达 疏:“身虽升学,亦以学未成,犹给司徒繇役;若其学业既成,免其繇役。”
唐 代为取士科目之一。 《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
太平天囯 称补廪为俊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以秀才为秀士、以补廪为俊士、以拔贡为杰士、以举人为约士。”

⒉ 才智杰出的人。

《荀子·大略》:“天下国有俊士,世有贤人。”
《汉书·蒯通传》:“彼 东郭先生、梁石君,齐 之俊士也,隐居不嫁,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也。”
清 魏源 《<皇朝经世文编>序》:“鳩聚本朝以来硕公、庞儒、俊士、畸民之言,都若干篇。”


国语词典

俊士 [jùn shì]

⒈ 才智出众的人。

《后汉书·卷二八上·桓谭传》:「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


俊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十五老释义: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长者。典出 汉 刘向《说苑·尊贤》:“介子推 行年十五而相 荆。仲尼 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 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於 汤 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於 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唐 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诗:“虽无二十五老者,且有一翁 钱少阳。”
    • 2.
      俊选释义:俊士和选士。古代指可以教育深造的优秀人材。《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羣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宋 叶适《陈民表墓志铭》:“先王择司徒俊选,使升之入太学,既有闻其辨论,皆属司马於成德达材,何速也!”宋 张师正《括异志·梅侍读》:“梅公 早预俊选,屯蹇不振,年始从欲,方遇知己。”元 揭傒斯《全州学记
    • 3.
      俊造释义:⒈《礼记·王制》:“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乡,升於学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后因以“俊造”指才智杰出的人。⒉指科举。
    • 4.
      后彦释义:后来的俊士。
    • 5.
      方准释义:⒈方形鼻子。⒉方形帽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拟俊士帽则用方巾,或缎或紬,皆用乌色,前安白玉方準一块。”
    • 6.
      烂盈释义:粲然众多;粲然充满。语本《诗·大雅·韩奕》:“韩侯 顾之,烂其盈门。”郑玄 笺:“粲然鲜明且众多之貌。”唐 独孤及《唐故尚书祠部员外郎赠陕州刺史裴稹行状》:“既而济济俊士,烂盈东阁,邦之得贤,於斯为盛。”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幸盘荒五》:“见其堂奥帘幕,罗綺烂盈,粉黛环列。”
    • 7.
      相假释义:⒈互相凭借。《韩诗外传》卷五:“夫鸟兽鱼犹知相假,而况万乘之主乎?而独不知假此天下英雄俊士与之为伍,则岂不病哉?”⒉互相借用。《后汉书·桓帝纪》:“若有擅相假印綬者,与杀人同弃市论。”
    • 8.
      眼识释义:⒈佛教语。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南朝 梁简文帝《六根忏文》:“眼识无明,易倾朱紫。”⒉眼光;见识。黄中黄《孙逸仙》:“李(李鸿章)无理议之信念,復无观察大局之眼识。”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然萌芽时代,岂能以今日我辈数千年后之眼识訾议之耶?”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五:“吴稚晖 的眼识的确精明,他于风尘中发现俊士。”
    • 9.
      约士释义:太平天囯 称科举乡试中式者为约士。太平天囯 洪仁玕《英杰归真》:“官爵既明,而士阶未晓,谓何以秀才为秀士,以补廪为俊士,以拔贡为杰士,以举人为约士,以进士为达士,以翰林为国士乎?此亦有所异乎?”太平天囯 洪仁玕《英杰归真》:“改举人为博士,谓其博雅淹通也。庚申十年十一月蒙詔改为约士,谓能通四约,博不如约也。”
    • 10.
      补廪释义:明 清 科举制度,生员经岁、科两试成绩优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廪生,谓之“补廩”。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一·监生选正官》:“近年准贡事起,初犹以实廩,十年科举三次者加纳,既而甫补廩未科举者亦滥觴矣。”《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小弟补廩二十四年,蒙歷任宗师的青目,共考过六七个案首,只是科场不利,不胜惭愧!”太平天囯 洪仁玕《英杰归真》:“官爵既明,而士阶未晓,谓何以秀才为秀士,以补廩为俊士,以拔贡为杰士,以举人为约士,以进士为达士,以翰林为国士乎?”参见“补增”。
    • 11.
      选名释义:选择有名声的。 犹择优。《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子大夫选名昇学,利用宾王。”李善 注:“《礼记》曰:司徒论选士之秀者,升之於学曰俊士。”
    • 12.
      隽造释义:才智出众的人。语本《礼记·王制》:“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乡,升於学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统序科举》:“考德行则升孝廉而激浮俗,抡道艺则第雋造而广人文。”
    • 13.
      题表释义:标榜,吹嘘。《三国志·魏志·诸葛诞传》“免 诞 官”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魏晋世语》:“是时,当世俊士散骑常侍 夏侯玄、尚书 诸葛诞、邓颺 之徒,共相题表。”《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四年》:“尚书 琅邪 诸葛诞、中书郎 南阳 邓颺 等相与结为党友,更相题表,以散骑常侍 夏侯玄 等四人为四聪,诞 辈八人为八达。”
    • 14.
      马骨释义:战国 时,燕昭王 欲求贤才,郭隗 以买千里马为喻,说古代有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 比喻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必闻风而至。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马骨”喻贤才俊士。明 张煌言《感遇》诗:“落拓何曾夸马骨,淹留岂为恋猪肝。”清 朱之瑜《与源纲条书》之一:“是则千里逸足,期年三至,而僕为五百金之马骨矣。”

俊士(jun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俊士是什么意思 俊士读音 怎么读 俊士,拼音是jùn shì,俊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俊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