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失主 失主的意思
shīzhǔ

失主

简体失主
繁体
拼音shī zhǔ
注音ㄕ ㄓ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ī,(1) 丢。【组词】:遗失。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流离失所。(2) 违背。【组词】:失约。失信。(3) 找不着。【组词】:迷失方向。(4) 没有掌握住。【组词】:失言。失职。失调(tiáo )。(5) 没有达到。【组词】:失望。失意。(6) 错误。【组词】:失误。失策。过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7) 改变常态。【组词】:惊慌失色。

zhǔ,(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组词】: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组词】:君主。主上。(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组词】: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组词】: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组词】: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 预示。【组词】:早霞主雨。(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组词】:木主。神主。(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 姓。

基本含义

失去财物的主人,指丢失东西的人。

失主的意思

失主 [shī zhǔ]

1. 丢失或失窃的财物的所有者。

将失物归还失主。

[owner of lost property;]

失主 引证解释

⒈ 失物或被窃财物的原主。

《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六年前也曾拾过一个卖丝官人六两多银子,等候失主来寻,还了去。”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大凡买了贼赃,明知故买的,是与受同科;不知误买的,应该听凭失主备价取赎。”

⒉ 失德之君。

《管子·霸言》:“夫明王之所轻者马与玉,其所重者政与军。若失主不然,轻与人政而重予人马,轻予人军而重与人玉。”


国语词典

失主 [shī zhǔ]

⒈ 财物失落或失窃的所有人。

《老残游记·第七回》:「失主尚未来县报案,他的手下倒已先将盗犯获住了。」


失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丧权辱国释义: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 2.
      孩孺释义:幼童。南朝 梁 沉约《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尼即 都亭侯 之第四女也。挺慧晤於旷劫,体妙解於当年。而性调和绰,不与凡孩孺同数,弱龄便神情峻彻。”唐 元结《<七不如>序》:“元子 常自愧不如孩孺。”宋 叶适《太孺人唐氏墓志铭》:“太孺人始也劳而后食尔。暨失主单特,空手鞠孩孺,心教意飭,隐然律程,日就岁成。”
    • 3.
      归还释义:把借来的钱或物还给原主:借图书馆的书要按时归还。 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
    • 4.
      查找释义:查;寻找:查找资料。查找失主。查找原因。
    • 5.
      盗犯释义:亦作“盗犯”。 犯有偷窃、抢劫或反叛罪行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神宗皇帝 见奏,晓得 开封府 尽获盗犯。”《老残游记》第七回:“至於小盗,他本无门径,随意乱做,就近处,自有人来暗中报信,失主尚未来县报案,他的手下人倒已先将盗犯获住了。”《清史稿·刘於义传》:“直隶 盗犯,依律不分首从皆斩。”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附录《一九四九年日记·五月八日》:“每日处决盗犯十余名,罪名不甚表示。”
    • 6.
      盗赃释义:⒈亦作“盗臧”。 抢劫或偷窃财物。汉 王符《潜夫论·断讼》:“高祖 制三章之约,孝文 除克肤之刑,是故自非杀伤盗臧,文罪之法轻重无常,各随时宜,要取足用,劝善消恶而已。”《晋书·刑法志》:“贼燔人庐舍积聚,盗赃五匹以上弃市。”⒉指抢劫或偷窃得来的财物。《汉书·高帝纪上》“伤人及盗抵罪”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宋史·食货志下一》:“索盗赃则不偿失主,检财产则不及卑幼。”清 秦鑅《归州纪事诗》:“釵环在首身衣裳,徵媒过聘皆盗赃。”
    • 7.
      认领释义:⒈辨认并领取:拾得金笔一支,希望失主前来认领。⒉把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领来抚养。
    • 8.
      起认释义:谓失主认领从盗窝取出之赃物。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某年月日,被劫强盗某某人,伙党有无拿获,真赃有无起认。”
    • 9.
      跋队斩释义:唐 末 朱全忠 在藩镇时所用的一种军法。 跋,通“拔”。《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初,帝在藩镇,用法严,将校有战没者,所部兵悉斩之,谓之跋队斩,士卒失主将者,多亡逸不敢归。”
    • 10.
      迷留释义:犹遗留。 《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若説常有人家起楼盖屋,穿井打墙,成窖的掘出金银钱钞,这其实又无失主,不知何年何月何代何朝迷留到此。”

失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丧权辱国释义: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 2.
      孩孺释义:幼童。南朝 梁 沉约《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尼即 都亭侯 之第四女也。挺慧晤於旷劫,体妙解於当年。而性调和绰,不与凡孩孺同数,弱龄便神情峻彻。”唐 元结《<七不如>序》:“元子 常自愧不如孩孺。”宋 叶适《太孺人唐氏墓志铭》:“太孺人始也劳而后食尔。暨失主单特,空手鞠孩孺,心教意飭,隐然律程,日就岁成。”
    • 3.
      归还释义:把借来的钱或物还给原主:借图书馆的书要按时归还。 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
    • 4.
      查找释义:查;寻找:查找资料。查找失主。查找原因。
    • 5.
      盗犯释义:亦作“盗犯”。 犯有偷窃、抢劫或反叛罪行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神宗皇帝 见奏,晓得 开封府 尽获盗犯。”《老残游记》第七回:“至於小盗,他本无门径,随意乱做,就近处,自有人来暗中报信,失主尚未来县报案,他的手下人倒已先将盗犯获住了。”《清史稿·刘於义传》:“直隶 盗犯,依律不分首从皆斩。”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附录《一九四九年日记·五月八日》:“每日处决盗犯十余名,罪名不甚表示。”
    • 6.
      盗赃释义:⒈亦作“盗臧”。 抢劫或偷窃财物。汉 王符《潜夫论·断讼》:“高祖 制三章之约,孝文 除克肤之刑,是故自非杀伤盗臧,文罪之法轻重无常,各随时宜,要取足用,劝善消恶而已。”《晋书·刑法志》:“贼燔人庐舍积聚,盗赃五匹以上弃市。”⒉指抢劫或偷窃得来的财物。《汉书·高帝纪上》“伤人及盗抵罪”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宋史·食货志下一》:“索盗赃则不偿失主,检财产则不及卑幼。”清 秦鑅《归州纪事诗》:“釵环在首身衣裳,徵媒过聘皆盗赃。”
    • 7.
      认领释义:⒈辨认并领取:拾得金笔一支,希望失主前来认领。⒉把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领来抚养。
    • 8.
      起认释义:谓失主认领从盗窝取出之赃物。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某年月日,被劫强盗某某人,伙党有无拿获,真赃有无起认。”
    • 9.
      跋队斩释义:唐 末 朱全忠 在藩镇时所用的一种军法。 跋,通“拔”。《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初,帝在藩镇,用法严,将校有战没者,所部兵悉斩之,谓之跋队斩,士卒失主将者,多亡逸不敢归。”
    • 10.
      迷留释义:犹遗留。 《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若説常有人家起楼盖屋,穿井打墙,成窖的掘出金银钱钞,这其实又无失主,不知何年何月何代何朝迷留到此。”

失主造句

1.失落的三千元人民币重新回到了失主手中,失主激动地向那位拾金不昧的人连声道谢。

2.小红通过警察叔叔的帮助将钱包归还给了失主

3.一个军队可以使它丧失主帅,但一个普通人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

4.小明把拾到的皮包直接送还给失主

5.你捡到的棒球手套,既知失主,理当完璧归赵。

6.小伟上学路上捡到一个钱包,他想方设法交还给了失主,学校号召全体少先队员学习他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

失主(shiz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失主是什么意思 失主读音 怎么读 失主,拼音是shī zhǔ,失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失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