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君师 君师的意思
jūnshī

君师

简体君师
繁体君師
拼音jūn shī
注音ㄐㄨㄣ ㄕ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ūn,(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组词】:君主。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2) 古代的封号。【组词】: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3) 对对方的尊称。【组词】:张君。诸君。

shī,(1) 教人的人。【组词】: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 )为人师。(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组词】:工程师。医师。技师。(3) 效法。【组词】:师法古人。(4) 榜样。【组词】:师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组词】:师母。师兄。师弟。师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组词】:法师。禅师。(7) 军队。【组词】:会师。出师。(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组词】:师长。师座。(9) 一国的首都。【组词】:京师。(10) 姓。

基本含义

指君主或上级对待臣下或下级的慈爱、关怀和教导。

君师的意思

君师 [jūn shī]

1. 古代君、师皆尊,故常以君师称天子。

君师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君、师皆尊,故常以君师称天子。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
明 唐顺之 《祭祖庙文》:“顺之 钦承敕命,视师 浙直,顾生杀诛宥,有天命君师在, 顺之 不敢专。”
《冷眼观》第二一回:“无奈他此时业已骑虎不能自下,久不有君师在眼里了。”


君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本释义:⒈三个根本。 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⒉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⒊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⒋三个本源。
    • 2.
      君师释义:古代君、师皆尊,故常以君师称天子。
    • 3.
      小岁释义:⒈古代于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行腊祭,腊祭次日为小岁。后世分别以元日、冬至夜为小岁。《太平御览》卷三三引 汉 崔寔《四民月令》:“腊明日谓小岁,进酒尊长,修刺贺君师。”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小岁则用之 汉 朝,元正则行之 晋 世,盖 汉 尝以十月为岁首也。”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腊月之次日为小岁。今俗以冬至夜为小岁。然 卢照邻《元旦》诗云:‘人歌小岁酒,花舞大 唐 春。’则元日亦可谓之小岁矣。亦犹冬至亦可谓之除夜也。”⒉少年时。唐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前所为《寄思玄子》者,小岁云为,文不能
    • 4.
      挠败释义:⒈ 溃败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挠败。 --《左传.成公二年》⒉沧鳌澳颖薄?故将以民为体,而民以将为心,心诚则支体亲刃,心疑则支体挠北。--《淮南子.兵略》
    • 5.
      用钺释义:⒈使用斧钺。指执行军法。《左传·襄公三年》:“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 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鉞。”杜预 注:“用鉞斩 扬干 之僕。”⒉泛指杀戮。唐 杜甫《草堂》诗:“到今用鉞地,风雨闻号呼。”
    • 6.
      礼三本释义:谓天地、先祖、君师为礼之三本。本,根本。
    • 7.
      请见释义:⒈请求接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吕却 畏偪,将焚公宫,而弑 晋侯。寺人 披 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论语·八佾》:“仪 封人请见,曰:‘君子之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⒉宋 代士人的一种礼节。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杂录》:“国初袭 唐 末士风,举子见先达,先通牋刺,谓之请见。既与之见,他日再投启事,谓之谢见。”⒊相见。请,敬辞。《左传·成公二年》:“齐侯 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於敝邑,不腆敝赋,詰朝请见。’”⒋邀请会见。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一:“忽有外交部部员传信给我们,说总

君师(jun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君师是什么意思 君师读音 怎么读 君师,拼音是jūn shī,君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君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