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一姓 一姓的意思
xìng

一姓

简体一姓
繁体
拼音yī xìng
注音ㄧ ㄒㄧ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xìng,(1) 表明家族的字。【组词】:姓氏。姓名。贵姓(询问对方姓氏的敬辞)。(2) 平民。【组词】:万姓。老百姓。

基本含义

指同姓的人,也可指同一家族的人。

一姓的意思

一姓 [yī xìng]

1. 一家。亦泛指一族。一个朝代。

一姓 引证解释

⒈ 一家。亦泛指一族。

《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
《汉书·刘向传》:“今 王氏 一姓乘朱轮华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
《晋书·五行志中》:“后 王国寳、王孝伯 一姓之中自相攻击。”
唐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诗:“士有百役身,官无一姓宅。”

⒉ 一个朝代。

《国语·周语下》:“吾闻之曰:一姓不再兴,今 周 其兴乎?”
韦昭 注:“一姓,一代也。”


国语词典

一姓 [yī xìng]

⒈ 一家、一族。

《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
《文选·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诪一姓之或在。」

⒉ 一朝、一代。

《国语·周语下》:「吾闻之曰:『一姓不再兴。』今周其兴乎?」


一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姓释义:⒈一家。 亦泛指一族。《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汉书·刘向传》:“今 王氏 一姓乘朱轮华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晋书·五行志中》:“后 王国寳、王孝伯 一姓之中自相攻击。”唐 孟郊《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诗:“士有百役身,官无一姓宅。”⒉一个朝代。《国语·周语下》:“吾闻之曰:一姓不再兴,今 周 其兴乎?”韦昭 注:“一姓,一代也。”
    • 2.
      三涂释义:⒈山名。在 河南 嵩县 西南,伊水 之北,亦称 崖口,又称 水门。《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四岳 三涂,实不一姓;金城汤池,未若人和。”⒉同“三途”。佛教语。《百喻经·夫妇食饼共为要喻》:“坠堕三涂,都不怖畏。”《新唐书·傅奕传》:“西域 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吓愚欺庸。”明 张居正《答宣大巡抚言虏求佛经》:“示之以三涂六道之苦,诱之以人天福果之説。”清 蒋士铨《临川梦·谱梦》:“情将万物羈,情把三涂繫,《小雅》《离骚》结就
    • 3.
      世仆释义:⒈世代相沿的奴仆。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宏而不博博而不宏》:“先是 永嘉 刘锡祖 父,掩据 羲之 墨池且百年,后为世僕所发。”孙中山《日本应助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乙是一个乡下的世仆(粤俗家庭中永久的奴仆之称,与北方老家奴的名称相似),还没有脱离奴隶的地位。”⒉明 清 时在 安徽 宁国府 地区,往往有某姓村民世代为另一姓村民服役的习俗,谓之世仆。
    • 4.
      九宗释义:同姓的九族。《左传·隐公六年》:“翼九宗、五正。”杜预 注:“九宗,一姓为九族也。”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书》:“鲁 之封有六族焉,卫 之封有七族焉,唐 之封有九宗五正焉。”
    • 5.
      匹耦释义:⒈投合。《诗·大雅·假乐》“率由羣匹”汉 郑玄 笺:“循用羣臣之贤者,其行能匹耦己之心。”唐 孔颖达 疏:“循用羣臣之匹耦己志者。”⒉指雌雄的一方。后多指配偶,夫妻。《诗·齐风·南山》“雄狐绥绥”汉 郑玄 笺:“雄狐行求匹耦於南山之上。”《左传·成公十一年》“己不能庇其伉儷而亡之”唐 孔颖达 疏:“伉儷者,言是相敌之匹耦。”宋 苏舜钦《谘目四》:“幽闭怨旷之人,皆得匹耦,攄散积阴之愤,以召至和之气。”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婚姻亦以氏别,虽 崔、郭、唐、杜,灼然知出于一姓,犹相与为匹耦。”⒊雌雄配对
    • 6.
      历代宗亲释义:自古以来经历多少代的同一家族的亲属,也指从古到今同一姓氏的亲属。历代:意思是以往各代。宗亲:同一个宗族或者同一个姓氏的亲属。
    • 7.
      发愤展布释义:发奋振作,施展本领。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則一現女身,縱天地予以奇才,無復有發憤展布之日,僅爲一家一姓育子女。”
    • 8.
      同姓释义:同一姓氏。
    • 9.
      地望释义:⒈魏晋以下,行九品中正制,士族大姓垄断地方选举等权力,一姓与其所在郡县相联系,称为地望。 ⒉指地理位置。
    • 10.
      太室释义:⒈亦作“大室”。太庙中央之室,亦指太庙。《书·洛诰》:“王入太室祼。”孔 传:“太室,清庙。”孔颖达 疏:“太室,室之大者,故为清庙。庙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坏。”杜预 注:“大庙之室。”⒉山名。即 嵩山。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北。《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陆德明 释文:“大室即中岳 嵩高山 也,在 豫州。”《史记·楚世家》:“幽王 为 太室 之盟。”裴駰 集解引 杜预 曰:“太室,中岳 也。”
    • 11.
      姜齐释义:对“田齐”而言,指 周 太公望 吕尚 所传 姜氏 一姓的 齐国。
    • 12.
      宗主释义:⒈指宗子。 一姓的继承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齐 崔杼 生 成 及 彊 而寡,娶 东郭姜,生 明 …… 崔成 有病而废之,而立 明。成 请老于 崔,崔子 许之,偃 与 无咎 弗予,曰:‘崔,宗邑也,必在宗主。’”杜预 注:“宗邑,宗庙所在。宗主,谓 崔明。”⒉列入宗庙的神主。《左传·昭公十九年》:“冬,晋 人使以币如 郑。问 駟乞 之立故……大夫谋对,子产 不待而对客曰:‘郑国 不天,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今又丧我先大夫 偃,其子幼弱,其一二父兄惧队宗主,私族於谋,而立长亲。’”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
    • 13.
      屋场释义:〈方〉指自然村,一般只有一姓或几姓人家居住。
    • 14.
      怪诧释义:惊异。《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仇一姓不仇一族论》:“官吏贪婪无厌,政以贿成,相率视为习见,不稍怪诧。”
    • 15.
      抱悫释义:心怀诚实。《文选·张衡<东京赋>》:“民去末而返本,咸怀忠而抱慤。”吕良 注:“慤,实也。”明 张煌言《答赵安抚书》:“一姓守义,而株连他姓,遂使抱慤怀忠,不忍逃避。”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姑听怀忠抱慤之士,老死穷荒歟?”
    • 16.
      族地释义:一姓一族的土地。
    • 17.
      无心散卓释义:宋 时的一种毛笔。宋 黄庭坚《书吴无至笔》:“﹝ 吴无至 ﹞今乃持笔刀行卖笔於市。问其居,乃在 晏丞相 园东。作无心散卓,小大皆可人意。”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歙 本不出笔,盖出於 宣州。自 唐 惟 诸葛 一姓世传其业。治平、嘉祐 前有得 诸葛 笔者,率以为珍玩,云一枝可敌它笔数枝。熙寧 后,世始用无心散卓笔,其风一变。”
    • 18.
      朝代释义:封建社会一姓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期为一个朝代。如汉朝、唐朝。
    • 19.
      本姓释义:⒈古代姓、氏有别,同一始祖母生下的子女及其后代是一姓,称“本姓”。又名正姓。⒉原姓。
    • 20.
      狼头纛释义:用狼头作标志的大旗。 《隋书·北狄传·突厥》:“其先国於 西海 之上,为邻国所灭,男女无少长尽杀之。至一儿,不忍杀,刖足断臂,弃於大泽中。有一牝狼,每啣肉至其所,此儿因食之,得以不死。其后遂与狼交……狼生十男,其一姓 阿史那氏,最贤,遂为君长,故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 隋 帝﹞遣太僕 元暉 出 伊吾道,诣 达头,赐以狼头纛。”胡三省 注:“突厥 之先,狼种也,子孙为君长,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清 赵翼《偶阅<汴梁杂诗八首>考汴州沿革爰补其缺》诗之六:“领得狼

一姓(yix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一姓是什么意思 一姓读音 怎么读 一姓,拼音是yī xìng,一姓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一姓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