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兴 [yì xīng]
1. 今江苏宜兴。
例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英[Yixing;]
义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兴释义:⒈今江苏宜兴。⒉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 2.
二吴释义:指 吴郡 与 吴兴。《南齐书·高帝纪下》:“二 吴、义兴 三郡遭水,减今年田租。”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二吴》:“吴郡、吴兴 皆有‘吴’字,自当为‘二 吴’。”
- 3.
双夕释义:指七夕。 南朝 宋 鲍照《和王义兴七夕》:“匹命无单年,偶影有双夕。”
- 4.
奏课释义:⒈把对官吏的考绩上报朝廷。 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为 义兴 太守,风化之美,奏课为最。”唐 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復淹留咏白苹。”明 方孝孺《祭叶夷仲主事文》:“入宰畿县,奏课最优。”⒉把计簿、户籍按规定时间报送朝廷。《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岐 俗质厚,彦光 以静镇之,奏课连为天下最。”胡三省 注:“奏课,奏计帐及输籍也。”宋 沉括《梦溪笔谈·技艺》:“天章阁待制 许元 为 江 淮 发运使,奏课於京师。”
- 5.
媮薄释义:浇薄,浮薄。《汉书·刑法志》:“媮薄之政,自是滋矣。”唐 陈子昂《为义兴公陈请终丧第二表》:“臣闻时方媮薄,劝人以孝;时方趋竞,劝人有礼。”宋 司马光《论以公使酒食遗人刑名状》:“臣恐忠厚之俗益衰,媮薄之风遂长,百司庶尹无所措其手足。”章炳麟《五朝学》:“济 江 而东,民有甘节,清劭中伦,无曩时中原媮薄之德。”
- 6.
徙任释义:调任。《宋书·王僧达传》:“元嘉 二十八年春,索虏 寇逼,都邑危惧,僧达 求入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 宣城 太守,顷之,徙任 义兴。”
- 7.
猪鼻释义:古代车名。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荆 之 清水 宛口傍,义兴 十二年,有儿羣浴此水,忽然岸侧有钱出如流沙……流钱中有铜车,以铜牛牵之,势甚迅速。诸童奔逐,掣得车一脚,径可五寸许,猪鼻轂有六幅,通体青色,轂内黄鋭,状如常运。”
- 8.
背珥释义:指背谲、抱珥,即日旁云气。《开元占经》卷八引 南朝 宋 何法盛《晋中兴书》:“义兴(熙)六年五月丙子,日晕,有背珥,是时 卢龙 逼京都,战於郊也。”
- 9.
负谴释义:获罪;被谪。唐 陈子昂《为义兴公求拜扫表》:“然臣之负谴,实陷无辜;吏议不明,以投魑魅。”唐 戎昱《赠别张驸马》诗:“一朝负谴辞丹闕,五年待罪 湘江 源。”《宋史·谢德权传》:“臣久领京务,颇虑中外观听,谓臣负谴外迁,愿稍进其秩。”
- 10.
邪足释义:犹跛足。《世说新语·自新》“周处 年少时,兇彊侠气,为乡里所患,又 义兴 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跡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 人谓为‘三横’,而 处 尤剧”刘孝标 注引《孔氏志怪》:“义兴 有邪足虎,溪渚长桥有苍蛟,并大噉人,郭西 周,时谓郡中三害。”
- 11.
长桥释义:桥名。 在 江苏省 宜兴市,建于 东汉 时,相传为 晋 周处 斩蛟处,又名 蛟桥。桥跨 荆溪,又名 荆溪桥。《晋书·周处传》:“南山 白额猛兽,长桥 下蛟,并子为三矣。”《初学记》卷七引 晋 祖台之《志怪》:“义兴郡 溪渚 长桥 下,有苍蛟吞噉人,周处 执剑桥侧,伺久之,遇出。于是悬自桥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数疮,流血满溪,自郡渚至 太湖 勾浦 乃死。”唐 李贺《听颖师弹琴歌》:“谁看挟剑赴 长桥,谁看浸髮题春竹。”唐 李贺《送秦光禄北征》诗:“周处 长桥 役,侯调 短弄哀。”
- 12.
鹤塞释义:地名。 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艺文类聚》卷六八引 南朝 梁元帝《迁荆州输江州节表》:“臣自拥旄 鹤塞,执兹龙节,幸逢银山自溢,玉烛调年。”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义兴公萧公墓志铭》:“山临 鹤塞,非无 陶侃 之宾;气连牛斗,即有 张华 之剑。”倪璠 注引《幽明录》:“陶公 在 寻阳 西南一塞取鱼,自谓其地曰 鹤门。”唐 王勃《乾元殿颂》:“龙川 结祸,鹤塞 称符。”蒋清翊 注:“鹤塞 在 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