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公 [dōu gōng]
1. 唐尚书省左右司的别称。
都公 引证解释
⒈ 唐 尚书省左右司的别称。
引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旧説吏部为省眼……二十四曹呼左右司为都公。”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左右司为都公,太子庶子为宫相。”
都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丱角释义:⒈头发束成两角形。旧时多为儿童或少年人的发式。唐 孟郊《送淡公》诗之五:“如何丱角翁,至死不裹头。”唐 康骈《剧谈录·白傅乘舟》:“丱角僕烹鱼煮茗。”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下:“﹝ 金廷辉 ﹞为 江西 考官,夜閲卷,倦甚,忽坐睡,梦有丱角书生揖于前。”清 赵翼《哭伟儿》诗:“两孙丱角尚儿嬉,他未知悲我更悲。”茅盾《虹》三:“她又回忆到他们俩丱角时代同在家塾中读书的琐事。”⒉指童年或少年时期。唐 方干《孙氏林亭》诗:“丱角相知成白首,而今欢笑莫咨嗟。”宋 王安石《王平甫墓志》:“自丱角未尝从人受学,操笔为戏
- 2.
北庭释义:⒈指 汉 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 《后汉书·南匈奴传》:“南单于復上求灭北庭。”⒉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宋 陆游《记九月三十日夜半梦》诗:“东阁羣英鸣佩集,北庭大战捷旗来。”明 都穆《都公谈纂》卷下:“景泰 间,广陵伯 刘安 守 大同,郭登 为参将,时 英宗 在北廷。”清 孙枝蔚《春晚》诗:“送春画阁如南浦,缺雨良苗似北庭。”⒊唐 方镇名。属 陇右道。以其治所在 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 北庭 都护,故通称 北庭。辖西北 伊、西、庭 三州及 北庭都护府 境内诸军镇、守捉。其地后入 回纥,继入 吐蕃。唐
- 3.
同门友释义:同师受业之友,犹今之学友。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唐 李颀《东京寄万楚》诗:“在昔同门友,如今出处非。”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下:“﹝ 陆孟昭 ﹞尝有同门友某人者,家贫无依,行乞於市。”
- 4.
吐舌释义:⒈伸出舌头。由内热而引起的一种病状。《汉书·丙吉传》:“吉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汉 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县中牛皆流汗吐舌,而人无知者。”《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吐舌》:“吐长收缓名吐舌,皆是心经有热成,面红烦渴溺赤涩,泻心导赤服即寧。”⒉惊奇貌;惊恐貌。唐 韩愈《送穷文》:“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上:“寧阳 乃下令:‘军士有夺人财物者斩。’三军皆吐舌。”清 钱泳《履园丛话·报应·孽报》:“道光 元年五月,忽染时疫,兄弟叔侄
- 5.
宝镪释义:皇家所赐的钱。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刑部·戊戌谤书》:“或曰:‘五十宝鏹,四匹綵币,十目所视,胡为而来?’曰:‘此贤妃敬贤之礼,却之不恭,是当谅其心矣。’”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下:“济寧 人 王士能,年百二十三岁。朝廷闻其老,尝召见之,赐宝鏹以归。”
- 6.
推命释义:推算命运,算命。 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下:“二公一日微服过 王生,令其推命。”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世传推命始於 李虚中,其法用年月日而不用时,盖据 昌黎 所作 虚中 墓志也。”参阅 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历数》。
- 7.
望气释义: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术。 观察云气以预测吉凶。《墨子·迎敌祠》:“凡望气,有大将气,有小将气,有往气,有来气,有败气,能得明此者,可知成败吉凶。”《汉书·宣帝纪》:“至 后元 二年,武帝 疾,往来 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 长安 狱中有天子气,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狱繫者,轻重皆杀之。”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上:“友谅 中流矢死,两军莫之知,道人望气,语上曰:‘友谅 死矣。’”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六章:“只听到军中传说 闯王 的花马剑‘通灵’,夜间拔出来往往有一道异光上射斗、牛之间,凡是懂得望气的人们都能看见
- 8.
朱铅释义:⒈谓胭脂铅粉。唐 杜甫《北征》诗:“移时施朱铅,狼籍画眉阔。”宋 王安石《信都公家白兔》诗:“水晶为宫玉为田,姮娥 縞衣洗朱铅。”明 李东阳《无锡华大母邹氏托子以姑自经死以示无贰志》诗:“婉婉从夫日,辛勤抱子年,晨昏亲药饵,少壮损朱铅。”⒉绘画的红白颜料。
- 9.
禅衣释义:⒈僧衣。 唐 元稹《智度师》诗:“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禪衣。”宋 梅尧臣《客郑遇昙颖自洛中东归》诗:“禪衣本坏色,不化 洛阳 尘。”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下:“僧知不免,佯谓众曰:‘吾死固不可逃,但禪衣新受人赐,不欲灭其德,脱下就死如何?’”⒉单层的衣服。《汉书·盖宽饶传》:“宽饶 初拜为司马,未出殿门,断其襌衣,令短离地。”王先谦 补注引 沉钦韩 曰:“《方言》:襌衣,江、淮、南楚 之閒谓之褋。古谓之深衣。”
- 10.
虚莽释义:丘墟和草莽。 指衰败荒芜之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越王 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於 吴,军败身辱,栖于 会稽,国为虚莽。’”宋 王安石《信都公家白兔》诗:“去年惊堕 滁山 云,出入虚莽犹无羣。”
- 11.
迷塞释义:⒈糊涂,不开窍。 宋 曾巩《与刘沆龙图启》:“粗知古今,可胜感励;恨当迷塞,曷用极偿?”宋 叶适《总干黄公行状》:“惟荒哀迷塞,不能次第其辞,而以属於子也,若何而可?”《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这孩子恁般愚鲁,想是心窍中迷塞之故。”⒉犹迷失。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下:“后数年再游,则其僧已亡,故道迷塞矣。”参见“迷失”。
- 12.
采生释义:捕杀生人以祭神。 旧时某些地区的一种凶残的迷信恶习。《元典章·刑部三·不道》:“土人每遇闰岁,纠合兇愚,潜伏草莽,採取生人,非理屠戮,彩画邪鬼,买觅师巫祭赛,名曰採生。”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下:“北京 刘老 者曾往 湖广 岳州。其地往往有杀人者,谓之採生。遇每年闰月,人五六成羣,以长竹竿挑小筐篮,竿上有钩,用以钩人。凡逢人,採隻不採双,虽亲识遇之亦不能免。僧或妇人尤善。”
- 13.
领乡荐释义:谓乡试中举。清 金农《怀甬东邢十九秋试》诗之二:“料尔今番领乡荐,三杯仙露换麻衣。”严复《救亡决论》:“又如是而领乡荐矣,则其效可以覬民社。”亦省作“领荐”。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下:“后一人果以父丧不得入试,一人果以是年领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数日榜放,生竟领荐。”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棘围志异》:“汝祖宗有阴德,今科当领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