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诵 [fěng sòng]
1. 抑扬顿挫地诵读:讽诵古诗。
讽诵 引证解释
⒈ 背诵。
引《周礼·春官·瞽蒙》:“讽诵诗,世奠繫。”
郑玄 注:“讽诵诗,谓闇读之不依咏也。”
《汉书·艺文志》:“孔子 纯取 周 诗,上采 殷,下取 鲁,凡三百五篇。遭 秦 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
《南史·文学传·任孝恭》:“精力勤学,家贫无书,常崎嶇从人假借,每读一遍,讽诵略无所遗。”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古之言文章者,不专在竹帛讽诵之间。”
⒉ 朗读;诵读。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田鹏鸞 ﹞年十四五,初为閽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
明 海瑞 《兴革条例·礼属》:“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覆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大札与《人间世》两本,顷同时拜领,讽诵一过,诚令人有萧然出尘之想。”
国语词典
讽诵 [fěng sòng]
⒈ 背诵而熟记之。
引《晋书·卷四九·阮籍传》:「讽诵遗言,不若亲承音旨。」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明宗深有味乎其言,令左右录其诗,常讽诵之。」
讽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事释义:⒈正业。《管子·问》:“乡子弟力田为人率者几何人?国子弟之无上事,衣食不节,率子弟不田弋猎者几何人?”⒉指君事,国事。汉 刘安《上书谏伐南越》:“越 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用,不给上事。”⒊向朝廷上书言事。《后汉书·隗嚣传》:“嚣 宾客、掾史多文学生,每所上事,当世士大夫皆讽诵之。”⒋指所上的奏章。《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今省上事,款诚深至,心用慨然,悽愴动容。”⒌接任;就职。《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壬午,延寿 下令,以来月朔日於待贤馆上事,受文武官贺。”《续资治通鉴
- 2.
书意释义:⒈所读之书或所写之信的本意。《吕氏春秋·尊师》:“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营,疾讽诵,谨司闻,观驩愉,问书意。”《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 人有遗 燕 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宋 邵雍《代书寄陈章屯田》诗:“执别而来二十春,忽飞书意一何懃!”⒉书法的神髓。唐 窦臮《述书赋》下:“汉王 童年,自得书意。”
- 3.
伽陀释义:亦作“伽他”。 梵语译音。偈。佛经中的赞颂之词。伽陀为十二部经之一,亦译句颂、孤起颂、不重颂。参阅《翻译名义集·十二分教》。南朝 陈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言无重颂,句备伽陀。”吴兆宜 注引《祖珽事苑》:“梵言伽陀,此言讽诵。”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旧曰偈,梵文略也。或曰偈陀,梵音讹也。今从正音,宜云伽陀。伽陀者,唐 言颂,颂三十二言。”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三“伽他”:“此方当颂,或云摄言,诸圣人所作,莫问重颂字之多少。四句为颂者,皆名伽他。”宋 黄庭坚《题万松亭》:“二十年前
- 4.
唇腐齿落释义: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 5.
师工释义:⒈乐师与讽诵箴言之盲人。古代宫廷所设。⒉指厨师。
- 6.
房中乐释义:周 代始创的一种乐歌。由后妃讽诵,故称。又 汉高祖 时亦有《房中祠乐》,为 唐山夫人 所作,系 楚 声。《仪礼·燕礼》:“若与四方之宾燕……有《房中之乐》。”郑玄 注:“弦歌《周南》、《召南》之诗,而不用钟磬之节也。谓之《房中》者,后、夫人之所讽诵,以事其君子。”《汉书·礼乐志》:“又有《房中祠乐》,高祖 唐山夫人 所作也。周 有《房中乐》,至 秦 名曰《寿人》。凡乐,乐其所生,礼不忘本。高祖 乐 楚 声,故《房中乐》楚 声也 孝惠 二年,使乐府令 夏侯宽 备其簫管,更名曰《安世乐》。”《宋书·乐志一》:
- 7.
朗讽释义:高声讽诵。
- 8.
楞严会释义:佛教禅林古法。自农历四月十三日至七月十三日九十天中,众僧要禁足安居,设楞严坛,每日早晨粥罢,服装整齐地在坛前集合,讽诵经咒,咒罢,唱摩诃,举行楞严会。
- 9.
玩讽释义:玩味讽诵。
- 10.
祇夜释义:梵文音译。意为讽诵,指在佛经经文后用作讽诵的偈语,多为诗歌、韵文。
- 11.
篇句释义:犹章句。章炳麟《辨诗》:“自尔千年,七言之数以万,其可讽诵者几何?重以近体昌狂,篇句填委,凌襍史传,不本情性。”
- 12.
经台释义:用于讽诵佛经的平台。
- 13.
衆工释义:⒈许多乐工。《仪礼·燕礼》:“主人受爵,众工不拜。”郑玄 注:“工,瞽矇,歌讽诵诗者也。”⒉许多能工巧匠。《文选·曹植<名都篇>》:“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李周翰 注:“工,能。”宋 王安石《集贤院学士余靖转官加勋邑制》:“在后之侗,纂修成法,敢忘大賚,以劳众工。”⒊泛指许多工匠。唐 柳宗元《梓人传》:“委羣材,会众工。”唐 袁高《茶》诗:“众工何枯櫨,俯视弥伤神。”
- 14.
观志释义:观察其心志。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 享 赵孟 于 垂陇 …… 赵孟 曰:‘七子从君,以宠 武 也。请皆赋,以卒君貺,武 亦以观七子之志。’”晋 干宝《晋纪·世祖武皇帝》:“泰始 四年二月,上幸 芳林园,与羣臣宴,赋诗观志。”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春秋 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
- 15.
讽习释义:讽诵学习。《南史·徐君蒨传》:“君蒨 文冠一府,特有轻艶之才,新声巧变,人多讽习,竟卒於官。”唐 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春秋>书》:“往年曾记 裴封叔 宅,闻兄与 裴太常 言 晋 人及 姜戎 败 秦 师于 殽 一义,尝讽习之。”清 吴定《紫石泉山房记》:“而予又私爱古人之文艺诗歌,早夜讽习,以分其勤。”
- 16.
讽味释义:讽诵玩味。
- 17.
讽咏释义:⒈见“讽咏”。 ⒉亦作“讽咏”。讽诵吟咏。
- 18.
讽席释义:讽诵之席。指学肆。
- 19.
讽持释义:讽诵修持。
- 20.
讽绎释义:讽诵推究。